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

干姜的功效和作用有什么,干姜有哪些保健食谱_(干姜的作用与功效)

时间: 2023-07-23 22:38:17

一、干姜有什么功效呢

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凡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若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如理中丸。

回阳(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干姜主要归心,能振心奋阳气,改善脉息欲绝之证,故谓之回阳通脉。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温肺化饮,用于痰饮咳嗽,类似于生姜,但较生姜作用强。干姜、生姜均可温中,但干姜强于生姜,生姜长于止呕,干姜差,温肺化饮干姜强于生姜,生姜能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而干姜能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辅药。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本品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证,以炮姜与其他止血药同用,也可单用干姜炒黑存性为末,米汤调服。

二、干姜有什么作用呢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干姜浸剂对小鼠自发运动有抑制倾向,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同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较单用为强,对小鼠的自发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著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提示二者有协同作用。姜的多种成分都有中枢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和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干姜浸剂及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合用时均可使离体心脏自主运动增强。干姜浸剂0.25/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先出现一过性升压作用,然后出现降压作用,并能增强心房自主活动。

抗炎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浸剂和姜烯酮灌胃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无明显作用,姜烯酮剂量增加1倍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强度弱于消炎痛5mg/kg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干姜浸剂和半夏浸剂联用时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其抑制应激性溃疡的作用与此有关。但亦有报告指出,干姜水煎液(4.5g/kg)灌胃对大鼠的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消炎痛型胃溃疡无抑制作用;而炮姜(干姜饮片经砂烫炮制而成)水煎剂(4.5g/kg)灌胃对大鼠的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消炎痛型胃溃疡无作用。

三、干姜的保健食谱有哪些

干姜羊肉汤。材料:羊肉(瘦)150克,干姜30克,盐1克,大葱3克,花椒粉1克做法:羊肉切块,与干姜共炖至肉烂,调入盐、葱花、花椒面,即可。养生功效:温里,散寒,补虚。适用于脾肾阳虚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下肢浮肿;泄下量多;月经后期小腹发凉等症。

温肺粥。材料:五味子9克,干姜9克,细辛3克,大米100克。做法:将三味中药洗净,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用沙布包好的中药,同煮成粥。将粥中的纱布包去掉,分早晚两次食粥。养生功效:温肺止咳化痰。适用于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痰色稀白者。

姜枣红糖汤。材料:干姜5克,枣(干)15克,赤砂糖30克。做法: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大枣、干姜,加红糖煎汤服。养生功效:可暧宫散寒,适用于寒凝痛经。

干姜陈皮花茶。干姜3g,陈皮5g,花茶包一个,水250ml。把水加入锅里煮沸后,加入干姜,陈皮再煮约5分钟后,滤渣取汁;将花茶包置于杯中,用煮好的药汁冲泡。

四、干姜有哪些配伍应用呢

配五味子,温肺平喘,化痰止咳。干姜辛热温脾、肺之寒,五味子酸温收敛,止咳平喘,用干姜治其生痰之源,五味子以治其标,二药相伍,一收一散,一盍一开,相互制约,以免过于发散耗伤肺气,又防酸收太过,敛肺遏邪之弊。《药鉴别》:“散肺气,与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

配附子, 附子辛温太热,其性善走,为通行十二经脉纯阳之药,干姜气足味厚,暖脾胃而散寒,回阳通脉以救逆,二药伍用,回阳救逆之力倍增。古曰:“附子无干姜不热。”二药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本草害利》曰: “引附子,则入肾能通回阳。”

配甘草,甘草辛温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脯化痰,偏治里寒,甘草味甘,性平,炙后入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伍用,辛从甘化,能守中复阳,有温肺益阳之功用,用治腹中冷寒,肺寒痰饮咳嗽等。《本经逢原》曰:“同甘草以温经。”

配黄连,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于姜辛开温通,黄连苦寒降泄,二药相伍,辛开苦降,一温散,一寒折,除寒积,清郁热,止呕逆,制泛酸,和胃泻脾开结甚妙。

干姜的作用与功效

干姜的作用与功效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于做菜的一种调味品,像制作很多菜的时候都会用到它,因为姜有非常好的去腥,提味的效果。其实,干姜的作用和功效还有非常多,那下面就有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干姜的作用与功效
1.去寒气,生姜具有非常好的去寒的效果。在冬天,对于那些四肢僵硬并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可以有效的增加他们身体的暖气。真对于那些经常咳嗽,脾胃较虚寒的人,可以用生姜煮水喝,能够有效的化解这样的症状,起到润肺化痰的效果。
2.促进食欲,干姜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有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人体刺激肠胃里面胃酸的分泌,不仅能够有利于我们肠胃的消化,还可以增加我们的食欲。
3.补虚,滋阴。在平常过程中经常吃一些干姜,能够有效的补充我们身体虚弱的症状,可以散寒暖胃,还能够很好的对我们身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干姜里面的物质能够有效的杀菌消炎,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它吸收之后,可以有效的避免那些有毒的细菌入侵我们体内,避免造成我们身体虚弱的症状。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食用干姜,那么,干姜有什么功效与作用?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1、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醇、姜烯、没药烯、?-姜黄烯、芳樟醇、桉油素及?-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产物姜酮;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2、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着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3、用于脾胃阳虚而出现里寒证,症见积食不消,呕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4、有效治疗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头晕吐逆。

5、用于肺寒,痰饮内停之咳嗽证。
干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1、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如理中汤。(《伤寒论》)

2、用于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3、用于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4、用于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如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

5、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6、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7、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8、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9、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10、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生姜与干姜的区别
姜原生的那个块叫母姜,母姜的辣性特别足。母姜晒干了就是干姜;母姜放到土里面当年生出的茎块为生姜;干姜是母姜晒干的,所以干姜的辣性会更足一些;生姜因为是新生长出来的,所以它发散的作用会更强一些。

生姜:最主要的作用是发散表寒,比如感冒受寒了,切两片姜,渴姜汤出一身汗就好了,因为生姜走表,汗往外一散寒邪就随着汗往外出去了。生姜还能和中降逆,比如呕吐的人渴点姜汁可以止呕。

干姜:干姜走表的性质弱,干姜的作用主要是暖中,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对于治疗吃冷饮过度,寒邪直接进入体内,下大雨天淌水,寒邪从下而入,这种情况用干姜暖中效果比较好。

猜你喜欢:

1. 白萝卜葱白生姜水的作用

2.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4. 四君子汤的功效作用

5.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