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谷杂粮有哪些
五谷杂粮有哪些?
五谷,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因此通常认为,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杂粮的来历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用杖挑着竹筐的老农,问他:“你看见夫子吗?”老农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夫子?”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但是五谷这一名词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没有留下记载来。汉人和汉以后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即大豆);另一种说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麦、菽。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谷杂粮有哪些药性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中医认为五谷杂粮也有药性。
小麦:含有钙、磷、铁及帮助消化的淀粉酶、麦芽糖酶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是保护人体血液、心脏、神经等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品。另外常吃小麦还可增强记忆、养心安神。
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湿、安神等功效。
玉米: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玉米还能吸收人体的一部分葡萄糖,对糖尿病有缓解作用。
大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效用,可辅助治疗疳积泻痢、腹胀瘦弱、妊娠中毒、疮痛肿毒、外伤出血等症。
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
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消渴的功效。中医用豇豆作为肾病的食疗品,能补五脏、益气和中、调养经脉。
莜麦:蛋白质比大米、面粉高1.6至2.2倍,脂肪则多2至2.5倍,而且莜麦脂肪成分中的亚油酸含量较多,易被人体吸收,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莜麦含糖成分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荞麦:荞麦含有其它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其维生素Bl、维生素B2比小麦多2倍、烟酸多3至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荞麦外用还可治疗毒疮肿痛等。
大麦:其性滑腻,故常与粳米同食。也可磨粉制糕作面食用:还可煮茶饮服,亦可酿造啤酒,大麦淀粉含量略低于大米、小麦,而蛋白质、钙、B族维生素等物质远高于大米,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大麦芽性甘温胃,可消食、下气、回乳。因其性凉,故身体虚寒者应少食或不食。
三、五谷杂粮的营养搭配
一、排毒如意配
【原 料】燕麦、葛根、黑木耳、黑芝麻、松子仁、杏仁
【养生功效】通便 排毒,清火气,益肾,润肠道
【食用方法】1、取手工现磨的营养粉按1:2比例加100度开水冲泡;
2、冲好水后不要马上搅,耐心等待一至两分钟;
3、用勺子搅一搅不会结团,如加入白糖或蜂蜜调均,口感更好!
【储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二、减肥瘦身配方
【原 料】荞麦、黑米、糙米
【养生功效】收缩体内脂肪,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抑制肥胖
【食用方法】1、取手工现磨的营养粉按1:2比例加100度开水冲泡;
2、冲好水后不要马上搅,耐心等待一至两分钟;
3、用勺子搅一搅不会结团,如加入白糖或蜂蜜调均,口感更好!
【储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三、降压配方
【原 料】红莲子、菊花、黑豆、玉米
【养生功效】软化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提高组织胺的浓度,使外周血管扩张,具有降压作用
【食用方法】1、取手工现磨的营养粉按1:2比例加100度开水冲泡;
2、冲好水后不要马上搅,耐心等待一至两分钟;
3、用勺子搅一搅不会结团,如加入白糖或蜂蜜调均,口感更好!
【储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四、抗衰老配方
【原 料】A、茯苓、枸杞、燕麦、黑豆、红莲子、菊花
【原 料】B、芝麻、菊花、红枣片、黑米
【养生功效】保持内分泌的正常,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益寿延年,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食用方法】(1)取手工现磨的营养粉按1:2比例加100度开水冲泡;
(2)冲好水后不要马上搅,耐心等待一至两分钟;
(3)用勺子搅一搅不会结团,如加入白糖或蜂蜜调均,口感更好!
【储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四、吃五谷杂粮的好处
1.防中风
粗杂粮还能够预防中风。据报道称,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1984年至1996年,美国某大学对7万多名年龄在38岁至63岁调查前没有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病的护士进行健康调查。
结果表明,与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麦面包或等量全麦食品的妇女相比,食用粗粮多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每天把1份食物换成粗粮,也会明显有助于降低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2.助排毒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五谷为养”之说法,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已越来越重视,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却忽略了每天必须食用的五谷杂粮,而五谷杂粮才是我们真正的健康良药之一。
五谷杂粮中含有大量植物纤维,是一种不能被消化的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
若食物中缺少植物纤维,残渣减少,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而伴随着出现的就是代谢功能紊乱、面色暗沉、口气、暗疮。
而五谷杂粮中的植物纤维促进食物残渣或毒素在肠道内运行,促进肠道蠕动,使人体排便顺畅并加强代谢功能,达到排毒的效果,并使其肌肤有光泽。
3.抗痛经
外国的研究显示,女性痛经与体内缺乏镁元素有关系。镁元素有助于激活体内多种酶,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
另外,镁还影响人的情绪,镁的缺乏也会使人情绪趋于紧张,从而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导致痛经的发生率增加。
有很多粗粮皆为含镁丰富的食物,比如:荞麦、小米、玉米,黄豆、豌豆等等。
所以有关专家建议痛经患者在预防上除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合理睡眠外,还应在膳食中增加含镁丰富的粗粮或者其他食物,以提高人体组织含镁浓度。
4.抵抗衰老
什么会让人老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精致的糖类是人类老化的“罪魁祸首”。而粗粮中却富含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清肠排毒,滋润肌肤,保护心血管,促进消化,强健骨骼。
杂粮还具有很强的饱腹感,对控制进食量、减肥瘦身大有益处。
高粱、荞麦、燕麦、糙米、全粒大麦、小米、全黑米、全玉米都是健康的全谷物食品。但是,粗杂粮又比较粗糙,和细粮比起来口感较差,如果不爱吃就很难坚持下去。不坚持又难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粗粮搭配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要多吃一些传统上的粗粮,即相对于大米,白面之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燕麦、红豆、绿豆、芸豆等。
二是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要适当加一些精度低的米面。
煮白米饭或白米粥时,加入部分糙米,玉米,小米或豆类一起煮。
用大米熬粥时,放入山药、甘薯、绿豆、花生等搭配
用较粗硬的粗杂粮直接熬粥,如燕麦、荞麦、玉米、高粱、黑米、绿豆、红豆等,可以改善口感。
用粗粮、薯类、杂豆代替米、面、等作为主食,如整玉米,土豆甘薯、豆粥等,每周3次为宜。
制作面食时,如馒头、花卷、窝头、面皮,大饼时,在面粉中掺入全麦粉、玉米粉、豆粉或荞麦粉,最高比例可达到1:1。
将粗杂粮打成汁引用,最好能搭配牛奶,做成小米乳、黑豆乳、红豆乳、绿豆乳等粗粮饮料,口感更加,也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和钙的需求。尤其对于消化不好的人及牙齿不坚的老年人,特别适合这种吃法!
可搭配荤菜吃粗粮,以平衡膳食。粗粮吃的过多的话就会引起营养不良,所以要注意平衡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搭配一些肉类,可以保证营养供应。
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除了通常说的五谷之外,还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糜子、黍子、薏仁、籽粒苋 ,还有其他豆类作物,如芸豆、绿豆、(红赤豆、蚕豆、豌豆、豇豆、黑豆等。杂粮类作物大多产量低,种植面积少,生长的环境特殊,但是营养成分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其他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1、小米最善于调节脾胃。小米芽和含有大量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B1是大米的几倍;因此,小米善于滋阴养血,还有助于消除皮肤皱纹及色斑。
2、糙米稀饭可以消除脂肪。糙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胚芽,其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糙米中含锌也很多,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的情况。
3、高粱做的点心味道很好,不妨试试。高粱粑不好消化,如果肠胃不好,最好做高粱羹。薏米煲汤可以把鸡腿、番茄与薏米一起炖煮,对于女性最是滋补。薏米的维生素B1可以促进皮肤美白光滑,薏米性寒,不好消化,不宜多食。
4、荞麦适合做面条,有利于身体成长;糯米煮粥,做汤圆都很合适,具有安神与缓解疲劳的作用;燕麦八宝饭老年人最合适吃,而且有利于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山药红枣粥、绿豆百合粥、紫薯粥、燕麦粥等杂粮粥类,既营养供应,又能调节身体机能。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工具/原料
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
步骤/方法
大豆重养肾: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小米重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小麦重养心: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高粱重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玉米颜色不同功效不一:不同颜色的玉米,保健功效略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的色素品种不一样。与白色玉米相比,紫玉米中多了花青素,因而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黄色玉米含有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对于维持视力健康有好处。不同口感的玉米,营养价值也有区别。甜玉米香甜可口,受人喜爱,更有一种“水果型甜玉米”,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
这种甜玉米的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2倍,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但甜玉米含糖量高,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易引起血糖升高。糯玉米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其中支链淀粉含量非常高,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而老玉米中粗纤维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低,对于减肥人群、糖尿病人群是非常好的选择。
许多人已认识到五谷杂粮的重要性,但因为杂粮口感较差,制作也费时费力,一般的人对杂粮仍是敬而远之。如何改善粗杂粮的口感,做出好吃的粗杂粮饮食呢?
●大米
将大米加水或煮成饭的做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其煮粥最养人,老幼秋季皆宜。也有将大米粉碎了做米糕、米线、卷粉的。广东的米粉是把米磨成浆后,平摊在笼屉里蒸出来,然后淋点植物油卷起来,用刀切成一段段的,放点生抽和香油蘸着吃。
云南的过桥米线口味鲜美,是一大特色风味美食。日常的米线吃法可荤可素、可简可奢:豆花米线滋味爽滑绵远,凉鸡米线味道丰富、清淡鲜香,还有漂浮着热油鸡汤的沙锅米线。
其中黑米最适合秋季滋补。《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季,无论煮粥还是煲汤,均是一种滋补佳品。
●糯米
因其香糯黏滑,故常被用以包粽子或熬粥等风味小吃,深受喜爱。李时珍说:“糯稻,其性粘,可以酿酒,可以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汤,可以炒食。”如糯米红枣粥,就是糯米、红枣加水煮成的粥,非常适合秋季滋补。
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秋季由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消化不良即可用糯米酒煮沸后加鸡蛋煮熟食用,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由于糯米黏滞、难于消化,所以食用时要适量,儿童最好别吃。
●玉米
初秋煮鲜嫩的玉米棒吃,口味浓香,质轻易于嚼,是老幼皆宜的补益佳品,糯玉米和甜玉米都是上选。烤玉米是煮熟的玉米棒子穿在木棒上在炉火上烤出焦色,有的还撒上调料粉,口味很好。
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也是很适合秋季食用的。欧洲人更总结出了科学的吃法:一是玉米饼。将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掺在玉米面中,用西红柿汤调和,可降低胆固醇。二是玉米粥,中国人也普遍食用。三是用玉米粒做玉米羹汤、沙拉,既美味又有营养。
需注意的是,吃玉米时务必要把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的作用。 ●小米
小米的吃法有三:一是熬粥,二是煮饭,三是磨成小米面蒸着吃。这三种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小米熬粥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全面,有“代参汤”之美称,尤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贫血的人在秋季食用。
中国北方的女性在生育后,一直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其滋补力最强。小米还可和豆类一起煮粥,将小米、紫米、玉米、红豆、绿豆、花生豆、红枣一起煮熟至黏稠状即可。
●高粱
高粱不仅供直接食用,还可以制糖、制酒或加工制粉条、粉面。但大便燥结者应少食或不食高粱。
●甘薯
甘薯既可生食,又可蒸、煮、烤等食用。入秋天气干燥,许多人有便秘的感觉,此时多吃甘薯是非常好的,用它做成番薯糖水、番薯粥、油炸番薯等小吃是明智之举。
它也是一种碱性食品,可与肉、蛋、米、面一起吃,中和它们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秋季吃甘薯最好煮着吃。也可将红薯搭配一些白菜、萝卜同吃;或者吃红薯时吃些咸菜或咸菜汤,这样既调剂了口味,又可以减少胃酸,消除对肠胃的不适感。
在蒸煮甘薯时,水中稍微放些碱,或放在盐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蒸煮,可减少氧化酶,这样就不会引起腹胀。但秋季吃红薯别太多,且不宜和柿子同时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