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一味很常见的中药,它性凉、味苦微涩,气味清香,具有祛火、活血、清热解毒、通便的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黄都同时具有这些功效的,大黄也分为很多种类,比如生熟之分、酒大黄、大黄炭等,每种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效,要根据自己的症状来选择合适的种类。
1.生大黄的炮制方法和功效
生大黄未经过精细加工的过程,只是简单的将须根清理掉,然后再清洗干净切片干燥。生大黄主要功效是清热、导滞,对治疗胃热肠燥引起的便秘有非常好的效果。
生大黄治疗便秘的最好的食用方法是泡水喝,如果便秘症状特别的严重的话,还可以搭配枳实一起喝,可以有效通便。
2.熟大黄的炮制方法和功效
熟大黄的炮制方法是用黄酒将生大黄浸泡在密闭的容器里,隔水炖至呈黑褐色后取出晾干。熟大黄通便泻下的作用会比生大黄稍微差一些,不会引起腹痛。另外,熟大黄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更适合服用,药效比较温和,容易承受。
3.酒大黄的炮制方法和功效
酒大黄是在烹炒的时候用黄酒喷洒表面,然后焖一会儿,再炒至颜色为黑褐色即可。黄酒有药引的作用,所以酒大黄可以帮助治疗上身的瘀血肿痛,还可以改善因火气太大造成的咽喉肿痛、目赤、血热等。
4.大黄炭的炮制方法和功效
大黄炭的炮制方法是用大火将生大黄炒至黑色,然后晾凉。大黄炭几乎没有通便的作用,但是有极好的止血功效,比较适合便血的人服用。
但是,有些人群虽有便秘、体热等却不适合服用大黄。比如哺乳期妇女、月经期的女性、体质过于虚寒者等等,这些特殊人群不宜服用大黄。因为哺乳期妇女会通过乳汁把药效传递给孩子,导致宝宝发生腹泻;而大黄的活血功效和偏寒性,会导致体质虚寒情况加重。
服用大黄之后,有可能会使尿液或者汗液颜色变黄,这是大黄本身的颜色通过小便或汗液排出体外造成的,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惊慌或担心。大黄毕竟还是属于药类,不同的种类功效也有较大差别,服用不当的话反而会引起反作用,所以如果自己不会判断的话,还是建议去看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方来服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
大黄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又名将军、川军、锦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性寒、味苦,可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传统上人们多用大黄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淤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上说:
大黄?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虽然大黄以攻下泻实闻名而被称为?将军?,但其实际用途非常广泛。在可查到的清官医案中,大黄的用量在所有药物的用量中排名第十位。宣统皇帝溥仪6岁那年,因胃口壅滞导致恶心腹痛、手心发热。御医便采用熟大黄等药为他治疗,很快使其痊愈。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曾因肝胃积热而导致眼目不爽,也是在服用了酒制大黄等药后康复的。此外,清代不少皇帝还常用大黄泡茶来防病治病。这是因为大黄在具有泻下作用的同时,又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它虽然可使人的大便次数增加,却不会导致脱水,也不会因苦寒而影响胃肠的功能。而且,若将大黄久煎还可降低其泻下的作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看,大黄具有收敛、止血、解痉、利胆、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降血压等作用。根据大黄的这些作用,人们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以下疾病:
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大黄20克,花椒10克,麻油100克。先将花椒置于麻油中加温,继投大黄,随即离火,晾凉后去渣,分两次服下。患者服药后约3小时开始排气,进而腹痛会减轻,连续服用可使蛔虫随大便排出。
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取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壳各6克,冰片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后填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并可将热水袋敷在其上。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
将生大黄放入50-100毫升的开水中浸泡,用晾至约37摄氏度的浸液给患儿灌肠(保留10~20分钟),每日灌2-3次。每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决定大黄的用量:1岁以内的`患儿用5-10克;1?3岁的患儿用10~15克;3-6岁的患儿用15-20克;6-12岁的患儿用20-30克。
可治疗肠痈:
取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于麦氏点(阑尾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肠胀气:
将大黄5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双侧涌泉穴上,每次敷2小时,必要时可每日敷2-3次。患者一般敷药一小时后即可出现肠蠕动和排气现象。
可治疗痈肿疔疮:
取大黄末15克(局部有脓液者可加皂角刺末10克),用鸡蛋清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烫伤:
取生大黄末30克,将鸡蛋黄炼油后与大黄末混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脉管炎:
取大黄、芒硝各60克,乳香、没药各30克,露蜂房、透骨草各20克,紫花地丁30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猪油将其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早晚各敷一次。
可治疗烧伤:
将大黄浸于95%的酒精中(按1:4的比例),半个月后滤取浸液,并装入无菌的喷雾器内,每日朝烧伤创面喷射4~5次。
目前,日本学者已从大黄中分离出120多种成分。澳大利亚人已经开始用大黄加三七片治疗肥胖症;比利时人则在咖啡中添加大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德国、瑞士等国家还把大黄作为糖果、饼干的辅料。国际性的大黄专题研讨会已举行过两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大黄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黄这味著名的?将军?必将更显神通。
;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大黄的民间传说
1.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业擅长采挖黄连、黄耆、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誉为?五黄先生?。每到三月,郎中便进山采药,为此常借宿在山上农户马峻家中,至秋末方才离开。马峻一家三口对他善待有加,久而久之便与马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一年马家遭了火灾,房子财物被烧光,马峻妻子被烧死,剩下爷儿俩伤心地住山洞去了。郎中费了很大气力才找到父子俩,他对马峻说:?你带着孩子跟我采药吧!?于是他们终日相伴,以采药、卖药、治病为生。渐渐地,不识药性的马峻也熟悉了五黄药,有时郎中不在家,他偶尔学着为人治病。
有一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子来求医。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结果孕妇服后大泻不止,差点没命,胎儿也死了。这事被告到县衙,县老爷立刻命人捉拿马峻,要以庸医害人治其罪。这时,郎中赶忙跪在堂前,恳求县老爷判自己的罪,说马峻是跟他学的医;而马峻心里更是难过,自愿领罪受罚。这样一来,县老爷反而十分敬佩他俩的情谊,想想这五黄先生也素有声名,而孕妇身体羸弱,孕期也短,就责罚两人赔孕妇家一些银两,把他们放了。不过县老爷最后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它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免得日后混淆再惹祸。?郎中深深点头,回家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便区别,后来这名字就渐渐地传开了。
2.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汉学家们根据中国《二十五史》写出了「大黄史」,列出它们在各个朝代的故事。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黄由中国和俄国传入欧洲,并成为食用植物。十八世纪末,缅因州的一名种菜农民把大黄的种籽由欧洲带来北美。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大黄的功效与作用2、大黄功效是什么?3、大黄的作用与功效4、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5、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6、中药大黄的功效大黄的功效介绍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是中国的四大中药之一。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吧。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利湿退黄
大黄有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肠道湿热积滞引起的痢疾,肝胆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尿赤等病症。
2.抗感染、消炎杀菌
大黄含有大黄酚等多种药用成分,对人体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痢疾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都有明显抑制和消灭作用,能防止人体被这些细菌和病毒感染,可以阻止肠炎,气管炎,咽喉炎和肺炎等多种疾病发生。
3.保护肝脏
4.解毒通便
大黄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并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大便燥结和腹部胀痛有良好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与厚朴和芒硝以及枳实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多数患者用药以后病情能明显减轻。
5.保护胃黏膜提高肾功能
人们用大黄泡水喝还能保护胃黏膜,可以减少刺激性物质对胃黏膜的伤害,并能降低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病率。
大黄泡水喝对维持人类肾脏健康也有极大好处,它不但能提高前列腺功能还能利水消肿减轻肾脏负担,适量服用给维持肾脏健康防止肾脏病变。
6.活血调经
大黄功效是什么?中药大黄的功效主要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它的主要作用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大黄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涤荡胃肠积滞的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
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之证。
其次还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红肿痛等症。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止血之功,用于治疗上述病症,常与黄连、黄芩等同用。
现在临床研究证明,大黄粉治疗上消道出血,还有较好的疗效。
还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疮疡、烧烫伤。
本品可内服可外用,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
本品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块,治疗毒痈疔疖等,可研末蜜水调敷,治疗口舌生疮,也可与枯矾研末,调敷患处。
治疗烫伤,可单用粉或者配伍地榆粉。
此外,本品还可以用于治疗淤血症,本品有较好的活血祛瘀的作用。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是中国的四大中药之一。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一起来看看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
人服用大黄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B超测量)。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2、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
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
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
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3、抗菌
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白色、柠檬色、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甲、乙)、草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
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
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制作用,该菌可将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
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4、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
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
5、抗炎作用
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给小鼠灌胃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
同时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_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
但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作用较弱,可能是由於酒炖使有效成分流失而大黄炭使有效成分破坏之故。
大黄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的生成,而活跃脂化酶通路,达到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大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因为切除肾上腺并不影响其抗炎作用,相反抗炎的同时,并不降低肾上腺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且大黄煎剂不能延长切除肾上腺的未成年大鼠的生存时间和对抗切除一侧肾上腺后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
故大黄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6、止血作用
大黄用於止血,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年来发现应用大黄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各种动物实验均证明大黄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精和没食子酸等。
它们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血因子Ⅲ的活性,升高α2巨球蛋白含量,竞争性地抑制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活化素哎活力。
没食子酸尚可降低纤溶活性。
此外,还可增杖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能力,使出血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
7、降脂作用
对於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石油醚提取物则无效。
8、利尿作用
家兔灌服大黄素、大黄酸30mg/kg,2—4小时后,尿量、排钠和排钾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经明显增多。
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作用较弱。
大贵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免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9、对尿素氮的影响
大鼠喂食含0.75%腺哼Ⅲ饲料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腹腔注射雅黄水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溶液可明显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量,说明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良好效果。
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大黄可使肠道吸收的氨基氮减少,另一方面大黄可抑制体蛋白的分解,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
用二氯化汞皮下注射造成豚鼠急性中毒性肾炎模型,灌服大黄水浸剂可使尿素氮降低。
大黄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大黄辨真伪
大黄又名将军、黄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每年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痛疡肿毒、疔疮、烫火伤等症,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药。
大黄的品种较多,大体可分为北大黄和南大黄两大类,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干燥的根茎,主要有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干燥的根茎,这两大类均载入《药典》。
市场上大黄的伪品较多,均为同科植物,如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信州大黄、土大黄等等,这些品种未入《药典》,不可做为大黄药用。
;
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忌用。
【大黄的基本介绍】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
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
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黄片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
实品兼治便秘、热新胸、湿热、腹泻、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尿频、眼结膜充血、咽喉肿痛、贵气疮、胃热呕吐、吐血。
咯血、非外伤性便血、血尿、蓄血、闭经腹痛、产后瘀血、消肿积聚、外伤、毒热痈疮、红皮病、烧伤等症状。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重瓣叶大黄为主,古称黄连或药用大黄根及根茎的干燥,初起于寒冷引起的发热。
"味苦,性寒,下主血脉,活血,闭合发热,破除肿块积聚,饮酒,通络,清理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气,安和五脏"。
中医认为,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黄入脾、胃、大肠经,不仅能很好地疏通肠胃泻热,攻下引滞,而且能引导湿热之邪从大便中排出,促进冰毒消退,故常被用于便秘、胃肠积滞、湿热泻痢之初。
大黄入心、肝、血三穴,既能很好地疏通血脉中的实热之毒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活血化瘀,故常用于热病攻心眼红、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热毒疮疡、水火烫伤;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瘀血、产后瘀血腹中梗阻;结块积湿--热毒伤寒、淋证涩痛。
大承气汤有四味药,大黄谢实散,芒硝软坚散辅佐大黄谢实,配合厚朴皮枳壳新祛除满,故新满腹中症状如发热。
大便干燥,烦热,用大承气汤较合适,可发胃气,无论两极不通,用大承气汤可使胃气下行,大便通畅,毒热担之,故名承气。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收藏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中药大黄的功效大黄的功效介绍1、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中药大黄的主要功效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它的主要作用用于大便秘解、胃肠积滞。
2、大黄性味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的作用,用于治疗积滞便秘的主药,主要适用于那些便秘之症。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泻,又具有清热泻火、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上述疾病,常与黄连、黄芩同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