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们注意啦,人到了一定年纪,不仅各项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心理也会随之出现异常,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心理;再加之劳少逸多,嗜食肥甘,就会不可避免地罹患老年常见病。
老年朋友们注重身体养生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养生”--记住这“四少”,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1少怒怒为老年人健康的大敌。《内经》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伤肝”。发怒可使人气机不畅,出现气逆和气滞,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故老年人应戒怒。2少欲古代养生家认为,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易产生气滞血瘀疾病。3少色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其经验之一。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使人衰老。年轻人也会未老先衰。何况老年人为衰阳之体,更宜少色或禁色以保精。4少言言多伤气。言多则气息不匀,易伤肺气,亦伤中气。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怡。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另外,老年人言多善误,不讨儿孙喜欢,反而转喜为忧。
人到年老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以及机体代谢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好,这就会导致年老的人总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疾病,这也是引起很多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的重要原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年人的养生之路也是不同于年轻人的。老年人养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方面养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而一个人要保证自己身体健康,那么就必须要有营养物质作为支撑。老人人也是如此,老年人在养生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营养的补充,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均衡、不要盲目追求素食,因为长期素食很可能导致机体其他营养的缺乏,从而引起贫血或者是其他相关疾病。
因此,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多食一些富含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中钙的补充也不能少。尽量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天食盐的摄入量要低于6克,并且食用油要控制在25克到35克之间,多食瘦肉减少肥肉的食用。
2、运动方面老年人养生,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促进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机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多数情况下,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是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打太极、散步、慢跑、快走、游泳等。一般来说老年人要保证每天不少于30个小时的运动锻炼时间,其中一周应该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75分钟高强度活动。不过,这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3、心情调理心情对一个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应该学会调理心情。尽量将自己的心态调理到平和的状态,不要因为一些事情而造成情绪的大起大落。平和的心态会让本注重养生的老年人更健康。
总之,养生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该注重养生,不过,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花费在养生这件事情上,既然注重养生,那么就应该运用正确的养生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对于老年人来说,夏至养生需要静养,避免急噪动怒。那么老年人夏至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懂视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年人夏至养生七大原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年人夏至养生七大原则1、凉性水果适度吃
老年人可在夏季适度吃些凉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瓜、芽菜、银耳、香蕉等,以加强体内抗毒手段。但专家同时表示,由于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弱,所以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适度,避免出现肠道问题。
2、保持营养均衡
专家表示,夏日晚年人需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粗纤维食品,如瘦肉、牛奶、蛋品、豆腐等,以增补人体耗损。
3、防暴晒
专家强调,夏季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的暴晒。同时居室内要透风,保持氛围清爽。老年朋友们可以经常向室内常常洒些净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既降温又能调理湿度。使用空调降温时,勿使室表里温差太大,不然易诱发上呼吸道传染和干燥综合征。
4、保持平和
专家表示盛夏阳光凶猛、气候炎热,加上人体阳气上扬,易使人气烦浮躁,老年人在炎热的气候里,必然要让情感处于安静状态,不要太过劳顿、激动,保持平心静气最重要。
5、留意科学饮食
一要多喝清冷解暑的饮品,如淡盐水、绿豆水、酸梅汤、菊花茶等,以增补因身体出汗造成的耗损,但不要贪食冷饮。
6、起居有度
夏日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起居方面要适当晚些睡觉、早些起床。起床后可到户外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加强体质颇有益处。午时要适当就寝,保持精神,但因为天热出汗毛孔扩张,机体易受风寒侵袭,所以不能露天或在树下就寝。
7、防止胃肠道疾病产生
湿热的环境为各类细菌发展繁殖提供了条件。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弱,夏日饮食必然要讲究卫生,不能吃腐朽变质食物,冰箱内食品必需经高温加热后方可食用。专家表示,食品要以温、软、平淡为宜,不能过多地吃冷、肥、腻的食物,不能饮食过量。若呈现因为饮食不妥引起的吐逆腹泻,应该当即到医院治疗。
老年人夏至养生怎么做1、运动调养
俗话说:?冬练三九,下练三伏。?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
2、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调养应着眼于消热避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适当选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强食欲。
3、精神调养
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在万物繁荣的夏天,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参加夏令营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即使人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4、起居调养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该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因为夏天太阳升的早,清晨空气新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由于夏天中午气温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夏至饮食需注意4个要点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在夏季要多喝点水,切记要和温水,而且每天大约要和一公斤的白开水,身体随时要保持水分以及补充水分,而水在人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同时维持着人的生理功能。身体的各个器官都需要水分,而在夏季因为天气炎热因此很容易产生湿水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的不睡容易严重影响健康,而且皮肤也容易干燥,皱纹也容易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在夏季人的消耗通常也比较大,要在补充营养物质的同事也因为酷暑导致的脾胃正气不足,肠胃功能的紊乱,因此在饮食上要健脾养胃为主,通常吃一些汤类汁水较多而且清淡又能促进食欲的膳食为主,这样才可以养生
2、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夏季中医认为,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苦味食品中通常含有生物碱具有消暑解热,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夏天适当的吃一些苦味食品也可以提神醒脑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3、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
夏天由于出汗比较多,因此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等症状。防止缺钾的方法就是多补充一些新鲜蔬菜以及水果,谁高有草莓,荔枝等等。也可以和一些茶,又能消暑又能补钾。
夏季对于大量排汗的人而言,每天可以和一杯盐开水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度的稳定。另外夏季还可以补充适当的维生素。
4、食生冷不宜太恣意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气温高,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热的生理反应。出汗多,饮水多,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这时,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就容易损伤脾胃阳气,不仅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还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阳气已逐渐衰退,过食生冷会进一步伤及肾阳,造成洞泻不止。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热湿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饮料等,糖分又高,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如果不从饮食上进行纠正,听之任之,就会造成胃肠疾病,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女性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过程,容易气虚血亏,血的特性是喜温恶寒,所以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后更要注意,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引起白带过多,痛经,甚至不孕。中医治疗不孕症首先要求忌生冷,所以夏季吃生冷一定要节制。
猜你感兴趣:
1.冬季养生原则和注意事项
2.夏季养生重要性
3.夏至节气艾灸养生的正确方法
4.夏至养生的10条常识
5.男性夏至有何养生要点
6.夏至养生短信
7.夏至养生的禁忌
8.夏至节气养生4种食材最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