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床老人的饮食方面的禁忌有哪些
一、饮食适宜:1.宜吃容易消化的五谷类食物,比如小米粥、豆浆等2.宜吃奶制品如牛奶、奶粉等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豆浆。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每天早晨服用100--150毫升
奶粉。奶粉容易消化和吸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
小米粥。小米粥能够保护胃黏膜,利于消化吸收,主要是营养比较丰富,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长期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米粥容易消化和吸收晚上服食效果比较好。
三、饮食禁忌:1.油炸类食物。比如油条、油饼等。2.冷冻甜点食物,比如冰激凌、雪糕等。3.肥肉和动物的内脏等。比如猪肝、肥肉等。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大肥肉。不易消化和吸收,缺乏维生素,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少食用或者不食用,跟换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等。
冰激凌。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尽量吃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鸡腿菇。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尽量选择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比如豆类食品。
二、卧床老人的一般护理措施有哪些
1.维持正常关节活动,防止关节畸形。鼓励老年人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训练四肢抬举、伸屈、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运动。家人帮助老年人被动运动时,以感觉不痛为原则。让老年人穿棉布鞋,保持正常脚形,床尾放置一块硬板或软枕抵脚,可预防垂足。
2.协助排痰,避免呼吸系统感染。鼓励老年人咳嗽、深呼吸将痰液尽量排出。经常胁助老年人翻身,并拍背:用手掌从老年人腰背部沿着脊椎向上用力拍击,震动支气管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病情稳定时,可逐渐抬高患者床头或采取半卧位。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受压。保持患者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擦身1次;大便或尿污染后要及时清洗皮肤,更换尿垫或床单。
4.预防压疮。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肌肉溃烂坏死。继发感染时,易并发败血症、菌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压疮好发部位常见于易受压、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头部枕后、耳部、肩胛部、肘部、脊椎突出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脚跟部等。预防压疮,要定时变换体位,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要轻,不可在床上硬拖硬拉,防止皮肤擦破而易感染;可使用辅助用具以减轻皮肤受压,如充气床垫、气圈、轮椅、坐垫等,预防压疮的发生。如何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三、卧床老人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神经系统:
长期卧床的老人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当瘫痪患者累及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时,很快表现出来在损伤水平以下的。
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四、卧床老人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病因(占50%以上)。①重症脑卒中:患严重脑血管意外的老年人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虽挽救了生命,却遗留下神经缺损症状,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包括失认、失行,深部知觉障碍所致的共济失调,双侧瘫痪或重症弛缓性瘫痪。这种情况往往无改善或几乎无改善的希望,从而使病人长期卧床。②脑卒中合并其他疾患:某些脑血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虽遗留轻瘫,但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进行了下肢截肢术,使病情加重而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称复合性残疾。
2.骨、关节疾病。以下疾病可引起久病卧床。①骨折:骨折也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在卧床老人中,由跌倒所致的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肋骨、脊椎与胫腓骨骨折,骨折后进行石膏固定、卧床休息很容易促使肌肉或骨萎缩,造成关节挛缩或强直状态,使病人卧床不起。②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骨关节病等发展至晚期引起关节变形、强直,使病人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卧床不起。
3.高龄。长寿老人因多种疾病、残疾和衰老的影响,近半数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寿命延长而病残比例增加是久病卧床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衰老的原因,高龄老人即使是感冒,也可引起卧床,并在短期内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发展成卧床不起。
4.其他。其他疾病有:①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无人照管,常常引起长期卧床。②进行性疾病:某些疾病早期经治疗、康复可能有效,但由于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病情逐渐加重,终于导致久病卧床,如脊髓侧索硬化、小脑萎缩症等。③跌倒后综合征:因跌倒后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强直和体力衰弱,进一步减少活动范围,最终卧床不起。④误用综合征:由于治疗或康复不当,如用药或手术错误,不符合神经生理学的偏瘫康复训练,按摩手法粗暴等,均可导致久病卧床。⑤晚期肿瘤和器官功能衰竭:由于晚期肿瘤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和全身衰竭以及慢性疾病所致的晚期器官功能衰竭使老年人卧床不起。
1、忌偏食:防营养不良。
2、忌零食:常吃零食破坏胃肠道消化活动规律,容易引起胃肠疾病。
3、忌暴食:暴饮暴食不但会产生胃肠疾病。更有甚老,有人每天大吃大喝,正是“吃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占了公家便宜,吃了丧命的亏”。
4、忌快食:快食咀嚼不细,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短,唾液分泌不足,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困难。
5、忌咸食:食物过咸,会使体内水钠醋留,水肿,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引起高血压和肾脏病。
6、忌甜食:搪哈得过多(特别是蔗糖)易得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
7、忌看食: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读报,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造成胃肠消化不良。
8、忌蹲食:蹲着吃饭,腹部受压,胃肠消化腺分泌受阻,蠕动不良,而影响消化吸收。
9、忌走食:边走边吃,不文明不卫生,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土及有害气体进入食迢有害健康。
10、忌笑食:边吃边说边笑,不卫生,不文明,饮食中发笑,食物易呛入气管。
人到老年,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防止衰老,每天应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来供作能量消耗和完成新陈代谢作用。但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如:消化能力衰退、感觉器官迟钝、血管弹性变弱、肾功能的衰竭以及好发多种疾病等,因此对平时的饮食不仅要有节制,而且还应有所禁忌。例如:老年人的味觉衰退,平时喜欢以浓郁的食物来增进食欲,但多吃太甜和太油的食物,不仅会产生腻嘴,而且还会造成过多的糖类和脂肪积累,使人的身体肥胖,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为此,曾有人提出八个“不”,作为老年人的饮食禁忌:
1.不多食生生的食物往往带有细菌,甚至带有由细菌产生的毒素或病毒;而熟食既能杀菌,又有利于消化和除去腥涩有毒的物质。
2.不多食冷过多的冷食或冷饮,会刺激肠胃道的血管发生收缩,使血流减慢和血液量减少,以致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
3.食时不急老人因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大为降低,因此,饮食时应细嚼慢咽,这不仅使食物充分磨碎,而且由咀嚼引起的反射,会促使消化腺大量分泌腺液,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而急食不但起不到上述作用,反而会产生卡喉,或由于吞咽过急而出现梗噎的现象。
4.死物不食死鱼、死禽和死畜的肉和内脏,最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和污染。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以及腐肉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很多有毒物质,人食后便会食物中毒。
5.不多食零多吃零食,必然会影响按时按量进餐和减少正常食量,而且还会使消化器官的工作规律紊乱,久而久之,便可能引起肠胃疾病。
6.不多食油味浓的油腻和油炸食物,看来美味香口,但由于食物外面有了一层很厚的油脂层,在口中和胃中被消化的机会很少,因此必须到了肠中,待外层油脂消化后,再开始消化内部食物,这不仅使食物的营养作用有所降低,而且因油脂对肠黏膜的刺激,还会造成消化不良。
7.不多偏食由于蛋白质的完全和不完全性具有互补以及使营养素平衡的作用,所以在平时膳食时就不应该偏食,否则就不能得到完全和充分的营养物质。
8.不多暴食暴食不但会使肠胃道饱胀,而且还会因胃的负担突然增加,使消化液供不应求,这样,最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的现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