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老人健康

老年人心肌梗死吃什么好,不同阶段饮食不同

时间: 2023-08-14 19:26:42

老年人患病的几率非常好,最近几年,老年人因为患病的死亡率也是越来越高,相信老年人对于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也是非常了解了,这种疾病很容易发生猝死,老年人一定要重视,那么老年人心肌梗死吃什么好,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

老年人心肌梗死吃什么好,首先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对于急性期心肌梗死,我们建议患者吃饭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稀粥、果汁、藕粉、去油的肉汤、米汤等食物,同时像容易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比如我们经常喝的豆浆、牛奶、浓茶等都不要喝。

对于缓解期心肌梗死,我们建议患者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食而多餐。我们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物,建议患者可以吃,如淡奶、瘦肉、鱼类、食粥、麦片、家禽、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都可以多吃,这些食物都比较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但是患者还应该注意允许进食物不宜过热、过冷,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预防大便过分用力。

对于恢复期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患者应该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这样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我们给大家推荐几种食物,如瘦肉、蔬菜、乳类蛋白都是可以吃的,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建议患者可以经常吃。当然,患者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这样可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

老年人心肌梗死吃什么好,每个时期吃的食物都不一样,所以患者一定要清楚自己处在哪个阶段,从而吃一些相应是食物,不管是哪个阶段,患者都应该要注意少吃多餐,尽量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这样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害。

心肌梗塞的老年人饮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

疾病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
就诊科室:心胸外科 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急诊科
流行病学:自2002年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和以前相比,农村地区发生率明显增加,部分年份的农村地区发病率甚至超过城市。2016年,城市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58.69/10万,农村为74.72/10万此外,45岁以下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病因。而既往心脏疾病、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膳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均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病因。
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患者常有濒死的感觉。
前兆:部分患者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烦躁、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心前区疼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见于清晨,休息或活动时都可能发生,可表现为持续长时间不缓解,也有少数患者无疼痛,发病开始就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等心衰症状,或意识模糊、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全身出汗、血压降低等休克症状。
典型症状:本病典型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憋闷感。疼痛或憋闷部位主要指胸骨后方,向左下方可延伸到左侧肋骨上腹部,向上可到左侧肩、背甚至口腔、头部。疼痛性质多为心前区的“压迫感、挤压感、沉重感”。部分患者胸部无明显感觉,仅胸部以外其他部位有钟痛或不适感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以上,无明显疼痛峰值,安静休息或应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并不能很快减轻症状。【症状插图】
伴随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血压、心率、心律等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初期,心肌灌注量减少,供氧不足,心脏企图通过增加全身供血改善缺氧,故患者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表现。后期,因以上方式未能有效改善心肌供氧,而心肌无效工作造成的耗氧增加,导致缺血坏死的心肌数量增加,心脏功能逐渐下降,心脏及全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伴随心跳减慢、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头是、意识不清等表现。部分患者可直接休克.
就医:既往无心脏疾病者,如果突然出现胸痛,或已知有心脏疾病,突然出现胸痛、肩背痛、上腹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即可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片或10粒速效救心丸。5~10分钟后,上述症状未能明显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期间,常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心电图及心脏标志物检查
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动态心电记录仪检查:
在发生心梗前48小时会有相应的心电事件会出现,提早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护,避免漏检带来的健康损失。实际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基础的检查方法,长时间持续监测心电动态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缺血的趋势、心肌梗死范围、评估疗效。
心脏标志物检查:用来反映心脏功能、心血管炎症、心脏组织损伤的血清学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心肌梗死的程度
冠状动脉造影:能提供详细的血管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健康小知识:适当运动:每日适当运动,循序渐新进。由床上平卧渐新过渡到能够坐在床上,再能够站立于床旁,之后再于他人辅助下缓慢行走,直至长距离行走。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

得心肌梗塞吃什么东西好

(1)急性期:为发病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过滤肉汤、红枣泥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口服补液等。凡胀气、刺激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补液总量约1000~1500毫升/24小时,分5~6次喂服。每天热量500~800千卡为宜。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建议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此外,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者根据病情需要,尚可补充胃肠外营养。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因其不能活动,脾胃功能亦必受影响,故食物必须细软易消化。
(2)缓解期:发病4天~4周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量多餐。急性后期总热能可增加至4200~5040千焦(1000~1200千卡)。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

允许进食粥、麦片、淡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并应少吃多餐,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防止大便过分用力。

3~4周后,随着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仍应控制,对伴有高血压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应限钠。肥胖者应减食。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塞再发作,这可能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凝集而致血栓形成有关。另方面,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3)恢复期:发病4周后,病情稳定后,随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则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预防血液粘度增高和血小板凝集。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4)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及输液量一并考虑,使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尿中有钠的丢失,故应根据血液生化指标予以调整。有人研究缺血心肌的营养代谢,认为镁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膳食中含一定量的镁,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人镁的需要量为300~400毫克/日,食物来源为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产品等。已知钾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等均有影响,低钾血症易发生心律失常,故应注意如有低钾血症出现,饮食上应予调整。

(5)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清淡、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的心律紊乱有所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6)注意高发季节的饮食调配,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塞的好发季节,除了保暖防寒外,还应多吃性温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的饮食,可按一般冠心病的饮食安排。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