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老人健康

中医治疗中风,常见中医治疗方法不能忽视

时间: 2023-08-25 04:14:31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中医学上通常被统称为中风,它是中医科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当我们受到中风疾病的攻击后通常会有半身不遂,眼球震颤,口角歪斜等症状的出现,因此需要及时的对中风疾病进行治疗,否则会给中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中医疗法治疗中风的效果是十分不错的,接下来小编就给朋友们介绍几种中风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1: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天竺黄,天麻,香附,丹参,大黄。以上中药有的可以起到清热化痰的功效,有的可以起到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有的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因此把以上中药配合在一起经煎煮之后让中风患者坚持日服一剂,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能让中风病人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等症状得到缓解,因此也具有治疗中风疾病的效果。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2:天麻、钩藤,杜仲,桑寄生,黄芪,栀子,郁金,大黄,伏神,菊花,桑叶,夜交藤。以上中药需要用水煎服的方式让中风病人使用,坚持以上中药治疗可以明显的起到镇肝潜阳,活血利水和平肝熄风的作用,因此可以让中风患者口角歪斜症状得到治疗,因此以上中医疗法治疗中风的效果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中风疾病深深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风的治疗引起重视,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让中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中医为中风疾病的治疗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文中介绍的中医治疗方法虽然让不少中风患者得到了治疗,但是这些中医治疗方法也需要让中风病人严格在医嘱下使用,同时也需要让中风病人的饮食也需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中风

中风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的疾病。那如何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呢中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中风因本病起病急,证候多,变化快,颇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相似]故名?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称?卒中?。因发病轻重不一,故有中脏腑(闭证、脱症)和中经络之不同。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病毒性脑炎、中枢性面神经瘫痪等病。

【病因病机】

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虚,加之将息失宜,而使肝、肾、心、脾的功能失调,肝肾阳亏则肝阳偏亢,心阴不足则心火偏亢,脾阳不足则痰湿内生,如遇忧思恼怒,饮酒暴食,劳累过度,风寒外袭等诱因,即可肝阳暴张,引动肝风,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血并走于上,挟痰浊,蒙闭清窍,发为闭证;如真元衰微,阴阳离绝则复生脱证;痰浊流窜经脉,则发为偏瘫。

【辨证治疗】

(一)中脏腑

1、闭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舌赤红苔黄厚或灰黑,脉弦滑有力。

治法:取督脉、足厥阴经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以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

处方:水沟、十二井穴、劳宫、丰隆、百会、太冲、涌泉。

随证配穴:牙关紧闭:下关、颊车、会谷;舌强不语:哑门、廉泉、通里。

方义:水沟醒神清脑;十二井开窍、清热,点刺出血可交通十二经气;营宫泄心火;丰隆为胃经络穴,针之以宣通脾胃气机,健脾胃以化痰浊;百会、太冲平肝熄风;涌泉滋肾水以平肝潜阳,诸穴共奏开窍醒神,平肝熄风,清化痰火之效;下关、颊车、合谷,疏调上下牙关以开闭;哑门醒脑开窍,配廉泉、通里利舌窍以治不语。

2、脱证

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四肢厥冷,如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危侯。

治法:取任脉经穴为主,重用灸法,以回阳固脱。

处方:神阙、关元、气海、百会。

方义:神阙位于脐中,为生命之根蒂,真气功所系,关元、气海为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位居小腹,关元为三焦元气所出,系命门真阳,气海为元气之海,故隔盐灸神阙,并灸关元、气海可大补元阳,回阳以固脱,灸百会以通督脉,醒脑开窍。

(二)中经络

风痰阻于经脉,未及脏腑,或中脏腑后,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而经脉仍为风痰阻隔者。

主证: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手足抽动,面红目赤,咽干口渴,烦躁等症,脉多弦滑。

治法:取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太阳经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

处方: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支沟、合谷、后溪。

下肢:肾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

头面:百会、风池、地仓、颊车、哑门、廉泉。

方义: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旺盛,疾病易于恢复,故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地仓、颊车、以通调上肢、下肢及头面之气血,祛风化痰;少阳为枢,主持全身之运动,取支沟、风池、环跳、阳陵泉各穴以舒筋通络,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百会、风池、太冲、平肝熄风以治兼证;地仓、颊车治口角歪斜;哑门、廉泉以通舌窍;后溪强刺激可通督脉以解痉挛,为治上肢不遂,手握不开之经验效穴。

【其它疗法】

1、头针

取穴:对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舞蹈震颤控制区。

方法:常规消毒后,依次针入各有关穴线,要深达骨膜后,进行捻转手法,每分钟140-160次左右,连续捻转2min,边捻针边叫患者活动肢体,停针5min,再捻转2min,如此操作,留针30-40min,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对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分支的血栓形成效果好。

2、耳针

取穴:脑、缘中、肝、三焦、瘫痪部位相应的耳穴。失语加心、脾;吞咽困难加口、耳迷根、咽喉。

方法: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耳针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经络),宜在病情稳定,神志清醒后进行。

3、电针

每次上下肢各选1-2穴,进针出现针感后,接通电疗机,逐渐加大电流,使有关肌群出现节律收缩,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为准,每次通电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电针适用于风中经络。

4、穴位注射

选穴:上肝:曲池;下肢:阳陵泉。

方法:选用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1ml左右,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适于中经络。

5、皮肤针

轻刺头部督脉,膀胱经线,重刺胆经线,背腰部轻刺,骶部重刺,上肢内侧手三阴经轻刺,手三阳及手指端穴重刺,下肢膝以下足三阴经线轻刺,下肢足三阳及趾端穴重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于中经络较轻的患者。

【附注】

预防中风:凡年高形盛气虚,痰多,并有眩晕,心悸等肝阳上亢的患者,若出现舌强,语言不利,嗜睡腿软,性格改变,指端麻木等现象,这是中风的先兆症状,宜注意饮食起居,避免劳累,并常灸足三里、悬钟,以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半身不遂?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用泡脚来缓解的

中风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醒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无昏倒而仅见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于本病 发生突然,起病急骤 ,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有、抽搐,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之为 “中风” ;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 “卒中” 。发病之前多有 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中医对于中风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和疗效,主要为急性期以抢救为主,恢复期口眼歪斜常用 解语丹 加减,肢体偏枯不用常用 补阳还五汤 加减。 药浴 是中医传统的疗法,将沐浴与中草药相结合,操作方便简单,且在临床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中风如何用中医药浴缓解:

1.风痰阻络方

组成:秦艽、党参、生地、白术、茯苓、黄芩、熟地、羌活、独活、防风、当归、赤芍、川芎、石膏、白芷、细辛、生甘草。

功效主治:疏表祛风,化痰通络。主治风痰阻络中风后遗症见 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偏身活动不利 等。

药浴方法:足浴法。将药物加水3000毫升煎汤,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倒入足浴盆中,加适量温水,浴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需有人助浴,避免发生意外。

2.风痰瘀阻方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白酒。

功效主治:祛风通络,化痰止痉。适用于中风后 口眼歪斜

药浴方法:足浴法。上药共研成末,入白酒浸泡3天。3天后每天饮药酒100毫升,睡前取30毫升药酒入桶,用2000毫升沸水冲溶,调温后浴足。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需有人助浴,防止烫伤。

3.木瓜汤

组成:木瓜、桑枝、当归、黄芪、赤芍、川芎、红花。

功效主治:益气行血,化瘀通络。主治 气虚络瘀所致中风后半身不遂。

药浴方法:足浴法。将药物加水煎汤,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先熏蒸擦洗患处20分钟,再调温后浴足30分钟。每天2次,每剂药可续煎2次,3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需有人助浴,防止烫伤。

4.归甲汤

组成:当归、牛膝、胆南星、穿山甲、桑寄生。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补肝益肾。适用于 肝肾亏虚型所致中风后半身不遂。

药浴方法:足浴法。将药物用清水2000毫升浸泡20分钟,煎汤,煮沸30分钟后去渣取汁,调温后浴足。每天2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需有人助浴,防止烫伤。

附:面瘫

1.祛风汤

组成:薄荷、艾叶、荆芥、前胡。

功效主治:祛风通络。主治受风引起的口眼?斜。

药浴方法:头面熏洗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然后将头面部对准盆口,并用布遮盖头面部及盆,趁热气熏患侧头面部3分钟。每晚睡前熏洗一次。

注意事项:防止烫伤。

2.祛风活血方

组成:白附子、川芎、白僵蚕、地龙、全蝎、细辛、冰片(后下)。

功效主治: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主治风气内动,瘀血阻络导致的口眼?斜。

药浴方法:头面熏洗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然后将头面部对准盆口,并用布遮盖头面部及盆,趁热气熏患侧头面部3分钟。

注意事项:防止情绪激动,药浴时有旁人陪护。

【预后调护】

1.关于中风的预防问题,应 识别中风先兆,及时处理 ,以预防中风发生。

2.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之物,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并禁烟酒。

3.保持 心情舒畅,做到起居有常,避免疲劳, 以防止卒中和复中。

4.中风病恢复期常有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歪语謇或失音等,此时须 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提高疗效。

5.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 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 。偏瘫严重者,防止患肢受压而发生变形。语言不利者,宜加强语言训练。长期卧床者,保护局部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中医偏方能有效治疗中风偏瘫

中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它又称作为脑卒中,顾名思义就是大脑疾病,脑神经出现问题,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治疗呢?听说中医里的偏方能治疗,这是真的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中风的原因有哪些?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治疗中风的偏方有哪些?姜汁白矾 【配方】鲜姜汁(榨汁)1杯,白矾6克。

【用法】开水冲化白矾后兑姜汁。灌服、

【功效】散风,温中,醒神。

马钱子等 【配方】制马钱子6—10克,僵蚕、全蝎、当归、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丝瓜络、附子各10克,蜈蚣5条,白芍30克,黄芪30克。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400毫升,早、晚饭后分服,15天为1疗程。

赤芍、川芎等【配方】 赤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尾20克,地龙15克,黄芪100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

黄芪桂枝五物汤配方: 黄芪10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

【用法】上二方药煎15~2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3次。可配再造丸之类同服,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