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变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安详型、拘谨型、麻木型和飞扬跋扈型。此外,还有一种叫幼稚型,出现幼稚型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像一个小孩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小孩”。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的心理变异是可以克服的,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其次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总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理变异,将有益于健康长寿。
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按联合国的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老年期总要涉及“老化”和“衰老”两个概念。
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衰老,是指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
一,老化的原因(从个体出发,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出发。)
1.以个体变化为重点的老化理论
遗传学说认为:精神机能的老化,行为的变化以及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双亲的寿命与子女的寿命有很高的相关度)。
行为老化学说认为:老年行为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并主要从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
2.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学说
疏离学说认为:老年人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
适应学说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交往增多会减轻老年人的不安感。
二,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
(一)老年丧失期观点:老年的心理变化只有衰退没有发展,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丧失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和生活价值。
理论依据:把人视为生物机体,过于注重生物机体的变化和年龄因素对心理变化的影响,而把心理发展看作是线性的上升和下降,这不符合复杂性的客观规律,是不可取的。
(二)毕生发展观:认为个体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观点:①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从胚胎形成到衰老的整个一生都在发展。②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各有不同。③心理发展过程既有增长也有衰退,是增长和衰退的对立面的统一④个体心理发展是有多重影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共同决定的,各子系统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强度有明显的区别。
毕生发展观强调:人到成年以后心理仍继续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老年心理变化观,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但这种理论对老年期心理变化的下降和衰退这一总趋势,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老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
三,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视觉渐退(视觉敏锐度下降,视野缩小,聚焦能力减弱,暗适应所需时间延长)
听觉渐退(50~60岁听力减退的转折期,60岁以后逐渐下降,80岁以后下降尤为明显)
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1.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
增长(儿童)~黄金时期(少年~成年)~明显减退(40~50)~相对稳定期~衰退关键期(70)~衰退时期
2.老年人记忆衰退的特点
①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稍微缓慢②再认能力,表现出逐渐老化现象,但再认比回忆保持要好③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识记和回忆人的姓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烦恼。
3.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
①老年人记忆障碍主要在于信息提取困难.②记忆障碍是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老年人较少主动的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④文化因素对记忆影响显著
4.对老年期记忆衰退的解释
①加工速度理论(反应速度,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和认知速度),老年人的反应越来越慢,导致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②工作记忆理论:认为老年人发生记忆功能衰退是因为他们缺乏信息加工资源,即缺少一种“自我启动加工”的能力。
5.老年记忆衰退的延缓和弥补
①利用多种感觉器官(采取耳听、眼看,口诵、手写等多种感知动作加强记忆)
②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秩序,必要的事情可以写备忘录,按规定事项提示注意
③防范学习和做事情的步调,按适合自己的速度从容地进行各项工作
④有意识地进行改善记忆的训练,提醒自己注重运用记忆策略.(复诵、背诵、归类,创编联系、联想、组合、想象等有效记忆方法)
⑤增强记得住的信心,不能背“遗忘”的包袱,以顽强的意志改善记忆,延缓记忆衰退。
(三)老年期的智力减退
1.老年期智力水平的衰退(20岁左右是智力的高峰期)
2.老年智力变化的不平衡性。(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语言和操作两方面的内容)
(四)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一)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
(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①不安全感(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
②孤独感.③适应性差④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注重经验,希望子女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⑤回忆往事(心理世界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向朝向内部世界转变)。
(三)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生物学的衰老(大脑,感觉器官)
心理上的老化(主观意识到老了,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关系减弱)
造成老人与社会、与他人关系减弱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社会疏远老人,二是老人退出社会。
五,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
适应是以自我调整来适应环境或情境的状况,老化是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过程。
(一)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
(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
(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人的一生从小到老都在体现自我的生活价值)。
(四)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
(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老年生活模式的类型:成熟型,安乐型,防御型,愤怒型,自愿自艾型)
总之延缓老年人衰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提高健康寿命,减少带病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异常心理学是什么意思?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一、异常心理学是什么意思
异常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病人的异常心理活动与病态行为,即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病理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与规律,并探讨其机制,其研究成果是医学心理学某些理论和证据的重要来源,因此一般认为异常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但在某些异常心理学论著中,其内容范围可能囊括甚至超过医学心理学的很多领域,此时的异常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则为交叉的两门学科。
人的正常心理是人的心理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相一致。是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异常心理又称为“变态心理”是偏离正常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在谈到异常心理这个概念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哪种心理才算做“异常心理”?
二、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异常心理的分类为了对心理障碍进行描述、归类,研究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心理障碍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根据,需要对心理障碍有一个科学分类。
目前常用的分类如下:
1、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
2、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性冷淡、性厌恶等。
3、病态心理:自私、贪婪、吝啬、空虚、压抑、迷信、虚荣、嫉妒、自卑、孤僻、固执、浮躁、多疑、焦虑、易怒、烦恼、自我封闭、病态怀旧、定势错位等。
三、异常心理学的判断标准
如何判别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标准。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异常与正常有些时候有本质区别,但另一些时候可能只是有程度的不同。常用的判断标准有:
1、经验标准
是咨询者凭借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人们对于心理障碍的日常经验,或来咨询的的人的主诉去判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虽然此种方法的主观性很大,但很大程度上受义务人员和研究者体验和经验的影响,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2、统计学标准
这一标准来源于对人群的各种心理特性进行的心理测量数据。一般来说心理测量的数据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处于平均数正负两个标准差区间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95%,我们将这部分人定义为正常,而把原理平均数的两端视为异常。决定一个人心理正常和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群体的平均值的程度作为依据。统计学标准只能显示其当前的心理,不能显示其追踪结果,这是不足之处。如IQ140以上属于非常聪明,可以被看作天才,但若追踪下去,可能一部分人变为普通智力群。
3、社会适应标准
这也是一种极为普遍运用的标准。它是以社会准则为标准衡量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社会的生存环境相适应,并从个体对社会、集体、人际关系、人和自我的态度中和习惯的幸福为方式中来观察正常与否。适应者为正常,不适应者为异常。很多专业人员引起具备相对的弹性而喜欢这个方法:因为它关注与生活和环境相关的行为,能适应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因为适应与不适应之间本无客观标准,因此这一标准也不能完全绝对的适用。如教师多认为儿童的不良适应,表现为:偷窃、逃学。但心理学家却认为:退却、孤独才是不良适应。
4、医学标准
又称为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一标准源自于医学的诊断方法,它是根据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通过各种医学检查,找到引起异常心理症状的生物性原因,以此来判断心理活动的正常或者异常。进行各种检查寻找客观判断标准。这种标准是十分有效的,但大部分心理障碍可能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变化,还早不到脑病变和其他因素的原因。所以医学标准也有局限。
四、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的原因
近年来,患上精神障碍的人数在不断的上升,人们对精神障碍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因为患上精神障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了解什么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有家庭病史的人患上精神障碍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而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
2、身体素质问题
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一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和躯体性格,就像女性与男性的区别,女性可能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特点就会引起情绪不稳定、冲动、焦虑等临床症状。男性多受酒精和烟草的影响,体内血睾丸酮水平的降低会诱发男性的抑郁症的发生。
3、心理素质问题
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速度、强度、情绪状态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每个新鲜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就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缺乏稳定性,一旦经受对精神有强烈刺激性的事物,如天灾人祸、亲友暴毙、失业等等。
4、中枢神经感染
中枢神经的感染与外伤也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的发作。了解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不仅能在治疗过程中对症下药,达到好的疗效,还能帮助广大群众做好预防措施,很多都市人都害怕患上任何精神疾病,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传播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当然,不幸患上精神障碍,选择正规权威的医院接受诊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的,由于特殊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心理,老年焦虑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的重要心理疾病之一。但是,老年人通常面临着老年焦虑症与老年忧郁症两大心理病症。
老年焦虑症
在国人的印象中,西方社会的老年人大多安详沉稳,心境开阔,喜好旅游,还有非常丰富的兴趣爱好和业余活动。而在国内,尤其是城市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焦虑不安或是提心吊胆。老年人得焦虑症的原因要么源自对衰老的恐惧,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成了子女的负担,要么对家里孩子心存担忧,比如,孙子要参加高考了,爷爷有时比孙子还要焦虑。
作为家里的子女,更应该去关心老年焦虑症,因为老年人的体质较弱,一旦得了焦虑症后,更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身体症状出现。而作为老年人,也要积极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发现老年生活的乐趣。要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老年人不应该总是追悔过去,还应该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遇事想的开,不要轻易发怒,更不必去为子女的事情过分担忧,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年抑郁症
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是伴随身体疾病、丧偶等而来的痛苦以及退休、经济收入减少或社会、心理上受到的压抑,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在此基础上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自杀行为。
“万事空落,百无聊赖”,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疑病,虚无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都可使抑郁症状加重。国外学者调查,没有工作和退休的老年人中,有过忧郁体验的占40%~48%,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美国在对250名癌症患者调查时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前曾遭受过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情绪障碍。还有人发现,丧偶的男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在40%以上。老人的情感趋于低沉,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杀率也明显要高。早在100年前,著名的自杀研究专家、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经统计证实: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几乎不分国籍和年代,而在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最高。
美国生理学家20世纪初做了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抑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导致食欲减退,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很多老年性严重疾病,如心肌梗塞、高血压、癌症的发生也与情绪不良有关。
有关资料表明,各国包括自杀在内的意外伤亡人数中,老年人比例高达50%。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当他们陷入孤独、悲观、厌世的阴影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减低,一旦有了刺激情境,如有人自杀了、患了绝症或重病等都会受到感染,与消极厌世的意志产生共鸣,而走上绝路。如上海市某街道就曾发生过8位老人几天内先后自杀的事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