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秋季养生

中秋节即将来临需掌握7大养生要点

时间: 2023-11-23 11:49:49

中秋节即将来临需掌握7大养生要点

2020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正好是一天,团圆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家人欢聚一堂势必会大吃大喝。但节假日后会因为血脂血糖血压升高而住院,因此中秋佳节高兴之余,也要注重于安全,把养生保健摆在第一位。

中秋佳节养生需掌握哪几点?

1、每天吃月饼不能超过1/4

月饼是由面粉、油脂、各种配料和白糖制作而成的,属于高热量高油脂食物。市面上的无糖月饼并不代表0蔗糖,有可能会加入其他代糖成分。月饼中含有大量淀粉,会在身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若一次性吃太多,势必会导致能量和热量超标,因此要少吃为妙,特别是三高、老年人以及孩子每天吃月饼的量不能超过1/4个。另外吃月饼时不能搭配高脂肪食物,不然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急性胰腺炎和胃肠炎。

2、吃7~8分饱即可

高脂肪、高热量以及低膳食纤维和低维生素的饮食结构,可诱发多种疾病,如中风、胆囊炎以及心脏病等。再加上没有注意饮食清洁,可导致肠炎或胃炎。因此需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肉多吃菜,每顿饭只吃7~8分饱即可。

3、玩的适度

家人团聚的时刻势必会让人们心情大好,适当的玩牌确实能带来欢声笑语,但一定要控制时间,掌握好度,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纵情玩耍,每天玩的时间需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另外不能持续性玩手机、看电脑或追电视剧,尤其是不能看情节紧张且场面惊悚的影视节目。

4、海鲜喝冰镇啤酒不能一起

中秋时节正好是吃螃蟹的好时机,家人欢聚一堂品尝海鲜大餐再搭配啤酒,简直是美味至极,但大快朵颐的同时却会引发痛风。

5、保持心态平和

中秋节不管是家人团聚还是亲朋好友探视,中老年人需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6、保持饮食清淡

饮食以清淡为主,成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中秋节人们的饮食丰富且品种多,但一定要注意少盐少油。

7、防止感冒

中秋节时早晚温差大,再加上风沙天气多,最容易感冒。因此需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增减衣服。每天早晨用凉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脚,能增强耐寒和抗病能力。另外要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选择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蜂蜜水雪梨、芝麻白木耳以及冰糖等。中老年人脾胃比较虚弱,尽量吃温热且熟软的食物,避免吃生冷瓜果。

温馨提示

即使在中秋节也要保持规律作息,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对于哮喘、慢阻肺、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顺应气候变化,合理增减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少吃辛辣油腻食物,不然会加重燥邪对阴液的消耗,可以多喝流质食物如水豆浆牛奶以及果汁等。另外需保持适度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或慢跑等,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使得汗液流失而笋伤阳气。

中秋节后如何养生

摘要:中秋节过后,就开始正式进入秋季,而秋季是一年当中最好养生季节。中秋节后养生,一般包括食养、形养、药养三种类型,食养以防燥滋阴,养肾润肺为主。药养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秋季养生时,要注意三秋养生各有侧重,不宜过多洗澡。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秋节后如何养生
1、食养
秋季,气候变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以防燥滋阴,养肾润肺为主。在饮食上,应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2、形养
秋天的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剧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3、药养
药养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平时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等益气滋阴的中药来保养,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生地、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预防。
另外,中秋过后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享受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或以哲人的眼光判断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各种景象,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除对日常生活进行调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
1、中秋过后应该少洗澡
中秋已过,天气已明显变凉了,但很多人依然坚持每天洗澡的习惯。随着暴晒的日子越走越远,很多被防晒霜糊了整个夏天的人觉得现在终于可以解放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进入秋季以后,可以减少洗澡的次数。在多风的日子里,如果洗澡过多,会把人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洗掉。
2、三秋养生各有侧重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的情绪也极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以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湿热重,防暑降温要继续。俗语说“热在三伏”,而第三伏一般都在立秋之后。故在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还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
中秋——养阴要防燥,润肺益胃肠。“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晚秋——防燥又防寒,情绪要乐观。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萧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和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