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飒飒凉风的秋天。蛰伏了一个夏天的人们,纷纷趁着现在天气凉爽开始运动运动了。不过现在虽然是运动的好时候,不过大家外出活动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的。
1、注意保暖
虽然现在还是初秋,气温下降的不是非常明显,但是与夏天相比较,温度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在外出活动的时候难免会满头大汗,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2、注意不要扭伤脚
秋天大家打羽毛球、登山的比较多,而这些活动如果没有稍加注意,有可能会造成扭伤脚,所以大家在活动的时候,最好加强对脚部、脚踝处等易受伤部位的保护。
3、病愈后再活动
秋季气温无常,所以很多人容易患上感冒,大家在感冒期间最好不要外出活动,因为这个时候身体比较虚弱,一方面容易受到其他感冒病毒的感染,造成交叉感染,而另一方面身体无法一下子承受这样的活动量,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4、注意补充水分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而运动的时候,身体大量流汗,容易造成身体缺水的现象。所以大家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补充水分。
外出活动是一件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的事情,不过大家在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安全,否则不但不能起到锻炼的效果,而且还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
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
冬季天气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比较紧,这时猛一发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甚至骨折。因此,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不但剧烈活动前应该如此,即使走路、慢跑也是一样。
防拉伤,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下降,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运动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1.增减衣物要及时 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多穿些衣服,衣物轻软、宽松不宜过紧,热身后,身体微微出汗,再脱去一些厚衣服。运动后,如果出汗较多,要及时更换衣物,注意保暖,以免引起感冒。
•2.补充水分应适时 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气候干燥,容易使人“上火”,加之运动过后,机体易丧失更多的水分,因此运动前后一定要注意适时补水。晨练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运动时由于代谢加强和出汗、尿液较多等原因,造成电解质丢失,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3.热身运动需充分 秋冬季节相较于其它季节比较冷,气温下降会造成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热身活动不充分,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运动前要注意活动全身各大关节,通过慢跑、伸展等练习,使全身发热至微微出汗后,再正式开始运动。
•4.运动方式要合适 秋冬季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建议在秋冬季节做动作幅度小并且容易消耗热量的有氧运动,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更容易引起人体不适。跑步作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更是大有裨益,在改善心肺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每次跑步不少于40分钟,速度以中速或慢跑为主,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选择较平缓、活动量相对较少的运动项目。
•5.晨起锻炼忌空腹 晨起空腹进行运动,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运动时机体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人体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新陈代谢,体内血糖浓度偏低,此时空腹进行运动会导致机体出现头晕、冒虚汗、四肢乏力等低血糖症,甚至引发昏迷。 同时,机体由于处于空腹状态,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高过多,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所以运动前应该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选择温热性食物,并在饭后1.5~2小时之后运动,会更有利于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