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
2、革新报刊文体,满足读者需要。
3、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
4、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
5、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
6、重视并自觉的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
7、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8、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梁启超,1898年流亡日本后,思想出现明显的离异倾向。他不断发表政论性文章,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主张,郭沫若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然而,1903年下半年初,梁启超的立场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张反清革命和民主共和回归到主张改良和君主立宪。晚年的梁启超还是有所转变,拥护民主共和,同意中山先生的三大主义
1895年梁启超主持《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的编辑工作,开始了她的报刊生涯。
1896年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发表多篇文章倡导维新变法,他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方面有许多论述。同时他极力倡导“新文体”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是将报刊作为工具宣传维新思想。他做的是政论型报刊,文章都是评论。他认为报刊要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喉舌论)使君惠得以下隶、民隐得以上达,通外事于内,传内事于外,沟通各地新政。
报刊活动,参与编辑《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记闻》)。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两年前背的,大部分是对的,个别字词你查一查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