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亲友给临终者以照顾与爱心,以及临终关怀团队的成员给予临终者及家属全面的关怀;
2、人类感情的真诚,生的意义,死的价值,都通过临终关怀显示;
3、死亡的存在促成了人生文明的发展,人类文化的铸成;
4、临终关怀也反映了人类文化的时代水平,特别是非物质文化中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宗教、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等集中的表现;
5、现代社会生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家庭规模与职能缩小,这些人在临终之际,将会只有一个子女照护,其精力往往不够,故而做为团队照护的临终关怀尤显迫切需要;
6、总之,临终关怀将广泛地为临终者、为家属亲友、为社会所需要。
简述临终关怀教育的内容。
答: (1)死亡的本质及意义:哲学、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观点;死亡在医学、心理、社会及法律上的定义或意义;生命的过程及循环、老化的过程;死亡的禁忌;死亡的泛文化比较。
(2)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态度;生命概念的发展;角色和死亡;了解及照顾垂死的亲友;濒死的过程与心理反应、死别与哀伤;为死亡做好准备;寡妇、鳏夫和孤儿的心理调整。
(3)对死亡及濒死的处理及调整:对家属解释死亡;威胁生命重症的处理、与病重亲友间的沟通与照顾、对亲友的安慰方式、“安宁照顾”的了解;器官的捐赠与移植;有关死亡的事务:遗体的处理方式、殡仪馆的角色及功能、葬礼的仪式和选择、丧事的费用等;与死亡有关的法律问题,如遗嘱、继承权、健康保险等;生活形态和死亡形态的关系。
(4)特殊问题的探讨:自杀及自毁行为;死亡的伦理与权利:安乐死、堕胎、死刑等;意外死亡:暴力行为、他杀死亡;艾滋病。
因为来不及看书,稍微听了一下串讲的内容,做了几套模拟题,抱着一颗忐忑的心去参考,好不容易熬到分数出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70分,倍感开心。
听了高瑞老师的《线性代数(经管类)》辅导课程,讲得真得很好,她的教学方法真的让学生很容易去理解,很喜欢她。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