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官渡之战,曹操、袁绍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随即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休息三个月后,又挥师南下,而后,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曹操接连中计,孙刘联军在以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发动急袭,点燃了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曹操大败而逃,狼狈逃回许昌。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交战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大军。袁绍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当时的袁绍实力很强,占据着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谓是兵多将广。而曹操与袁绍相比,不管是军队的实力,还是占据的地盘,都逊色很多。但曹操有一个绝对的优势,那就是把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五年,袁绍亲率10万大军讨伐曹操,而曹操的士兵仅有不到三万人。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兵奔袭袁军乌巢的粮屯,导致袁军纷纷溃散投降,曹操取得了胜利。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二、赤壁之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后,基本统一中国北方,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但丝毫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准备一举平定东吴,接着收拾刘备,进而一统天下,就有了接下来的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挥师东吴(号称80万大军),当时东吴之主孙权差点吓尿了,甚至想投降于曹操。但大都督周瑜是绝对的主战派,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在此情况下,孙权决定赌一把,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周瑜身上。
周瑜不负众望,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几十万曹军葬生火海,曹操本人也差点挂在了东吴。赤壁之战,以曹军惨败而收场,也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夷陵之战
因关羽刚愎自用,放弃了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之策略,不但导致荆州丢失,而且他本人也兵败被杀。关羽的去世,令刘备伤心欲绝,曾经桃园三结义时的“同生共死”的誓言,每天在他脑海中萦绕。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同年,以为二弟关羽报仇的名义,刘备亲率大军杀往东吴。此时的东吴实力较弱,孙权立马派使者求和,甚至愿意把荆州双手献给刘备,以求得暂时的和平,但被刘备一口拒绝了。
求和不成,只能硬着头皮迎战。而曾经赤壁之战的大英雄周瑜早已病逝,谁人能承担起抵御蜀汉大军的重任呢?此时的孙权,又开始向世人展现了他那炉火纯青的“赌技”,把全身家当都压给了名将陆逊身上。
1.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彝陵之战
2.第一大战役的简略内容:袁绍VS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
第二大战役的简略内容:孙刘联盟VS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第三大战役的简略内容: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确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