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属于浙江的人有:
1.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即浙江富春人。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2.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江东大都督。
3.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的学者,谦恭笃慎,孙权称尊号后为尚书,嘉禾时为中书令、侍中,赤乌时为太子太傅,去世后孙权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进者数日。
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略曰:
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减,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云云。
《艳异编》
薛灵芸�魏元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父名业,为乡亭长。母陈氏,随业舍于亭旁。居
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绩,以麻藁自照。灵芸年十七,容貌绝世。闾中少年,多以夜来窃窥,终不
得见。
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元帝选良家女子以入六宫。习以千金
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元帝。灵芸闻别父母,�欷累目,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
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之泪凝如血色矣。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
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御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骈蹄之牛,日行
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叠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
疾,乃腹题国所献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噎路,尘起蔽于星月,时
人谓为尘霄。又筑土赤为台,基三十丈,列烛致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
之旁,一里致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 也)
时为铜表以志里数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致台下,则火在上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
德王,火伏而上兴也;土上出金,是魏灭晋兴也。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
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改灵芸之名曰夜来。人
宫承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乃止而不进。夜来
妙于针功,虽处于深帏重幄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所缝制,帝不服也。宫中号曰
针神。
《太平广记》
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
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绩,以(绩以原作以绩,据明抄本改)麻藁自照。灵芸年十五,容
貌绝世,闾中少年多以夜时来窥,终不得见。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
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文帝。灵芸闻别
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
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帝遣车十乘,以迎灵芸。车皆镂宝为轮,丹画其毂。轭前有杂
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骈蹄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
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气辟恶厉之疾,腹题国所献
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噎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
霄”。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而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
大道之旁,一里致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
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上七字,是妖辞也)。”时为铜柱,以志里
数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致台,而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魏王,火
伏而土兴也,土上出金,魏灭而晋兴也。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
盛,叹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改灵芸之名为
“夜来”。入宫乘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胜,况乎龙凤之
重!”乃止而不进。夜来妙于女功,虽处于深帷重幄之内,不用灯烛,裁制立成。非夜来所
缝制,帝不服也。宫中号曰“神针”。(出《王子年拾遗记》)
魏文帝所宠爱的美人薛灵芸是常山人,父亲薛邺为鄻乡县亭长,母亲是陈氏,跟随薛邺
居住在亭旁的房子里。薛邺家境贫寒,每天夜晚,灵芸与母亲便与邻居妇女聚在一起纺线,
用麻绳与草辫点火照明。灵芸十五岁时,容貌秀丽绝伦,乡间的小伙子大都在夜晚前来偷
看,但是一直见不到她的面。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谷习出任常山郡太守,听说亭长
薛邺有位美女而家境十分贫寒,当时文帝正在挑选良家女子进宫,谷习便用千金巨资买到灵
芸,把她献给文帝。灵芸听说要跟父母分手,一连几天长呼短叹,泪水湿透了衣襟。待到上
车登路的时候,便在车上用玉制痰盂盛装眼泪,白玉痰盂都被泪水染成了红色。从常山出发
直至京都,盂内的泪水便凝结如浓血。元帝派了十辆车出城迎接灵芸,车轮镶嵌着镂金图
案,车毂图画着鲜艳的油彩,车栏前面也有各种珠宝装饰,悬挂的是衔百子的宝铃,行进途
中铃声和鸣,响彻林野。驾车的是青色双蹄的牛,每天能走三百里路,是尸涂国进献给朝廷
的。牛脚象马蹄子一样。大路两旁焚烧起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迭迭状如云母,焚烧放出的
香气能怯除瘟疫等疾病,这是腹提国进献的物产。灵芸距离京城还有几十里远,沿途便点起
了绵延不绝的烛光,赶车的徒众拥挤在路上,尘土飞扬遮蔽了星月的光芒,当时人们称此为
“尘霄”。沿途又筑起了高达三十丈的土台,台下燃起一排排蜡烛,此台名为烛台,远远望
去有如一排排星辰落在地上。在大道旁边,每隔一里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用以标志里
程。所以走路的人口诵歌谣道:“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
上出金火照台。”当时在道旁树立铜柱以计里程,这就是“土上出金”所指的意思。而“火
照台”的意思就是火在土的下面,指的是由一排排蜡烛映照着土台。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
土德王,“火照台”即火伏而土兴。也就是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
当灵芸距离京城十里远时,魏文帝则乘坐雕玉专车,观望车队与人众的盛况,看罢叹道:
“前人形容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如今是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将灵芸的名字
改为“夜来”。夜来入宫后加倍地受到宠爱,有位外国使臣为夜来进献上一件镶嵌着明珠龙
凤的宝钗,文帝便说:“佩带较轻的明珠翡翠钗都有些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凤钗
呢!”于是没让送进后宫。夜来的针线活极为巧妙,虽然住在帷幕重重的内室,但不用灯烛
照明,一件衣服很快就能裁制而成,所以凡不是夜来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里的人
都称她为神针。
三部野史都称其为常山人,并未说是不是真定,但可能性不小,至于浙江则肯定不是,估计是百科上打错了,真定还有常山肯定是河北的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部分山区古越族后裔的通称。百越的一支(见越)。由于秦汉以来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山越已与汉人区别不大,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因逃避政府赋役而入山的汉人。
三国人物有:
1、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渡江击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3、鲁肃:
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4、孙策:
孙策为继承父亲孙坚未完成的事业而屈事袁术。在庐江血战两年,最终破城,却遭袁术的失信。兴平二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周瑜将兵迎之,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
建安元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建安三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
建安五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同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三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5、孙权: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又得张昭、周瑜等委心服事,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
建安十三年,曹操占有荆州,挥兵南下。议者多劝迎操,惟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大破操军于赤壁。建安二十四年,派吕蒙成功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