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三国志中提到对司马懿的记载了吗

时间: 2023-04-09 01:27:53

三国志中提到对司马懿的记载了吗

《三国志》中没有提到对司马懿的记载,编撰三国志的时候是在晋朝,司马懿属于晋朝太祖。《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陈寿《三国志》为什么没有司马懿、颜良、文丑、高览、高顺和孟获?

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要问你,《后汉书》里有没有曹操?懂了这个,司马懿也就没问题了。


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就是《史记》。因为是最早,所以《史记》就不涉及参照问题,凡事都是首创。

而且《史记》,还是一部通史。但之后的史书就不一样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断代史。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若是一个人物涉及两个朝代,该由哪一部史书来记载?

通史不存在这个问题,譬如项羽,他究竟是属于秦朝历史人物还是汉朝的历史人物,这本来就很难界定,但因为《史记》是通史,所以OK。

汉书和后汉书,则因为都是刘姓,逻辑上也讲得通。且后汉既然与前汉同属一家,就不可能承认王莽的新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朝代,一笔划过,将王莽判定为前汉的国贼,新朝那段时光,便归入了汉书的记载范畴。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规矩,但凡后世王朝的开创者,便由新王朝的史书来记载。前世王朝的造反或是除篡权失败者,便由前一个王朝的史书来记载。

放在汉末三国这个时代,如篡权失败的董卓之类,便归入后汉书。而新王朝的开创者曹操,便归于三国志。


司马懿,虽然一生都是在曹魏,貌似更应记入三国志,可因为他是西晋实际的开创者,就如同曹操没有称帝,照样也计入三国志魏书,那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司马懿的归属,就不在三国志,而在晋书。

至于颜良文丑高顺这几位,为什么三国志也没有他们的列传,很简单,他们不重要。颜良文丑只是匹夫而已,唯一的价值就是用生命验证了关羽的功绩,只需在蜀书关羽传里提到就可以了。


高顺,其实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只可惜选主不慎,跟了吕布这个没脑子的家伙,注定了最终的失败,所以在三国志陈寿的笔下,也不足以立传,只需在吕布传里提到就可以了——于是你又会问,吕布也生活在汉末啊,凭啥入三国志?很简单,为了衬托曹操这个主人公啊。

那么高览呢?他曾与张郃一起归顺了曹操,被封为偏将军,还有一个爵位东莱侯,咋还不能入三国志呢?

这个理由也很充分,张郃归顺曹操以后建了多少功劳,他入三国志毫无悬念。而高览呢,从此啥也没干,安乐退休老死——三国演义安排他和赵云大战一场,最后被赵云刺死,纯属虚构。

因此,什么功绩也没有的高览当然也不会在三国志上出现。

最后一个孟获,为什么也没有入选呢?


这个就要让大家震惊一把了。

孟获,其实是一个虚构人物。

不但陈寿的三国志里没有提到他,甚至诸葛亮的出师表等所有文章里,都没有提到这个人。

而我们都知道,陈寿是蜀国人,蜀国历史,难道他会比罗贯中不清楚?

事实上直到《汉晋春秋》,孟获才隆重登场。

请注意,《汉晋春秋》作者习凿齿,是再往后许多年的东晋人。

换句话说,连诸葛亮、陈寿都不知道的事,你一个东晋人咋就那么清楚?

这种事,其实就好像吴承恩写西游记,玄奘知道自己曾遭遇牛魔王这样的妖怪,收过孙猴子这样的徒弟么?当然不知道,因为这是后世虚构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三国。

按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厉害

楼主,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不用看那些长篇大论的评论,以及某些人断章取义的讨论,不管某些倒亮的人如何对诸葛亮挑刺,但是我们从正史三国志里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其间杀掉了魏军大将王双,成功占领了武都、阴平,扩宽了蜀国国境范围,和司马懿直接正面交锋一次,与司马懿交锋的这场战役为五次北伐的最大一次,此次交锋诸葛亮战胜司马懿,击败司马懿麾下郭淮、费耀二将,射杀魏国上将张颌,并“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迫使司马懿退兵,(在这期间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各种运输工具,采用新的运输方式,同时设计出了一发十射的诸葛连弩)。此战之后,司马懿均坚守不出,避而不战,直到最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这个就是真正历史记载的事实,诸葛亮和司马懿唯一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正面交锋就是第四次北伐战役,而此战役的结局就是以诸葛亮战胜司马懿大军,任凭反诸葛亮的人怎么找理由也无法改变这个历史事实。
论综合素质,诸葛亮肯定是要胜过司马懿的,诸葛亮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以外,同时还是一位发明家,又精通音律,可以说是拥有全方位的修养造诣。有人以诸葛亮未能出祁山判断诸葛亮在军事上不敌司马懿,我觉得太过武断,诸葛亮未能平定中原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本来当时中原的物产和人才都胜过偏安一隅的西南地区,客观事实上就是蜀国的国力无法和占据中原广大地区的魏国相比,诸葛亮无论是在物资上和人才的选拔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蜀汉并非川蜀本地政权,进入成都之后,诸葛亮除了面对川蜀百姓以外,还要面对川蜀的旧官僚势力,和本地政治势力,同时面对的还有南方少数民族势力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后来诸葛亮能平定南蛮,采取民族和戎政策,并且成功的控制住川蜀本地政治势力,并且能成功的笼络住当地氏族征兵征粮,也显示了诸葛亮出色的政治才能。其次是诸葛亮接下的是刘备丢给他的烂摊子,当时蜀汉失去荆州不说,还把诸葛亮积蓄了多年的粮草兵马一并给败掉了,国力几近亏空,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还能重整旗鼓,在蛰伏多年后诸葛亮能东山再起,兴兵罚魏那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就是在后来的战略态势上,诸葛亮是攻,司马懿是守,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尽量避免与诸葛亮正面交锋的,这一点可以说明司马懿非常有战略眼光,但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难应付的人,如果换成其他人,司马懿就未必会采取避而不战的办法了,当时魏强蜀弱,魏国吴国都不伐蜀,而蜀国却敢伐魏,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有人说是魏国不想伐蜀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诸葛亮死后,蜀中无人再有能力伐魏了,从而采取了据险而守的战略,然而就在这时魏国开始大肆伐蜀,导致蜀国最后守不住,被灭了国。由此可见,面对强大的国土面积比川蜀之地大得多的魏国,一般的将领能守住川蜀已属不易,要妄图进攻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为什么诸葛亮在的时候不但能守还能连年进攻,肆意挑战司马懿,并且对于诸葛亮的进攻,魏国司马懿更多的是采取回避的办法而非正面与之为敌,可见诸葛亮并非那么不会用兵。最后要说一点,就是有人说诸葛亮穷兵黩武,连年伐魏导致蜀国兵疲民乏,国库亏空,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如果诸葛亮真是一个只知动“武”,不顾民生的人,他死后川中老百姓能为他修建祠堂建造庙宇么?他要是真的对不住老百姓,成都武侯祠能香火不断,人流如织么?我只能说,很多人是不贬斥一下诸葛亮,就觉得表现不出自己的见解独到,超凡出众。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就爱唱衰爱因斯坦,特别是以唱衰其最重要的科学著作相对论一样,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很难搏出位.
这里再提供一个《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其述佐篇论亮与司马宣王书曰:...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今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而多余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出祁山,也并非没有取得成果,
第一次败于街亭;
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城不下,但是斩杀魏国大将王双;
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并击败郭槐;
第四次大胜司马懿;
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诸葛亮病死。
由此可见几次交锋,司马懿并未占到多大便宜,况且司马懿还是在国强地广的一方,且有以逸待劳之优势。
诸葛亮是划时代的人物。非司马懿可比。不过自古好为怪论者甚多,所以贬低诸葛亮的人从不缺少。
最后在补充一句,有人以司马氏后来夺取的天下说明司马懿的厉害之处,那也最多只能说明其是野心家,善于玩弄权术。司马氏夺得天下不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是靠篡位夺取了曹氏的革命果实。有人会说曹氏的革命果实也是篡夺汉朝的,但是实际情况是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曹操那个时候,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国之将倾,曹操如果不扶持它,汉朝老早就灭亡了,所以曹操的天下可以说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不是夺取汉朝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汉朝已经没有什么天下可言了,但是司马氏的天下确实夺取曹氏打下来的天下,窃取了曹氏的果实,而并非自己打下来的。
最后对诸葛亮的评价,就借用武侯祠牌匾上的四个字“名垂宇宙”!

易中天品三国没评司马懿吗?

易中天没有品司马懿原因
1三国志一书出于晋朝,晋朝是司马氏的,写书者不敢对贵族品头论足
2司马懿在三国后期,安易老师的话说;该死的都死,看你一个人独秀没意思
建议去百家讲坛看其他老师的讲解,或自己品读{不要读三国演艺,假的}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