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脏:肝胆胰脾肾心肠。内脏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所有器官。
消化系统:口到肛门的管道(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和开口于此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等)。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生殖系统:内生殖器。
内脏在形态与发生上,与胸膜、腹膜和会阴关系密切,三者也均属内脏学范畴。内脏器官的形态不尽相同,按其构造可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内脏主要集中于胸腹盆腔内,可按人为划分的标志线及分区进行定位观察。
猪心性味甘、咸、平,归心经。猪心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C及菸酸等。能养心安神,补血。用于惊悸,怔忡,自汗,不眠等症的治疗。 猪肝猪肝性味甘、苦,温,归肝经。猪肝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较多的维生素A、B1、B2、C,菸酸等,能补肝明目,养血。可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的治疗。猪血 猪血味碱性平。每百克猪血含蛋白质18.9克,约为猪肉的2倍,其中赖氨酸含量相于肉、蛋、奶的2倍。脂肪少,铁质较多,还有一定量的卵磷脂。宜用于老年人、妇女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本草纲目》说猪血有“生血”之功。孙思邈云:“突然下血水止,用清酒和猪血炒食之可止;”吴瑞说:“猪心血调朱砂末服,治惊痫癫疾。”猪髓 猪的脊髓和骨髓,味甘性温。《随息居饮食谱》谓:"补阴益髓,治骨蒸劳热,带浊遗精。宜为衰老之馔。"以猪骨煮汤时加少许醋及生姜、胡椒,有利骨髓溶出,又不伤脾胃。小儿软骨病亦宜常用猪骨汤,配以含钙蔬菜食之。 猪肺 猪肺性味甘、平,入肺经。猪肺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菸酸等。能补肺上咳,可用于肺虚咳嗽,咯血等症的治疗。但本品不宜与白花菜、饴糖同食。 猪肚 即猪的胃。猪肚性味甘、微温,入脾、胃经。猪肚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菸酸等。可补虚损,健脾胃。用于虚劳羸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症的治疗。 猪胰 李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猪胰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能益肺、补脾、润燥,可治脾胃虚热,肺痿咳嗽,消渴、咯血、乳汁不足、手足皲裂等症。《本草拾遗》载:“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亦台痃癖羸瘦。” 猪肠 猪肠性味甘、微寒,归大肠经。主治便血,血痢,痔疮,脱肛。 猪膀胱 又叫猪小肚、猪尿泡,《本草纲目》称为“脬”。其性味甘、咸,平。能治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等症。李时珍曰:“猪泡所主,皆下焦病。” 猪肾 俗名猪腰子,味咸性冷,归肾经。含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较为可观。能理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可用于肾虚腰痛、身面水肿、遗精、盗汗、老人耳聋等症的治疗。本时珍说:“肾有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也。” 猪脑 猪脑性味甘、寒,归肾经。主治头风,止眩晕,涂冻疮、皲裂。 猪蹄 猪蹄性味甘、咸、平,归胃经。能补血、通乳、托疮,可用于虚弱,妇人乳少,痈疽,疮毒等症的治疗药膳方选: 猪心豆豉汤:用猪心一个,豆豉汁煮食之。治产后风邪,心虚惊悸。 猪肝枸杞汤:猪肝克,枸杞子克,煮汤食用。治眼睛迎风流泪,视物模糊等肝肾阴虚之症。 猪肺止咳汤:猪肺、麻黄,共炖汤服。治风寒久咳。 韭菜子蒸猪肚:猪肚一个,韭菜子9克。韭菜子放在猪肚内蒸烂服。常用可治慢性胃炎。 猪肾参防粥:猪肾、党参、防风、葱白、薤白、糯米共煮粥服。治老人耳聋。 猪蹄花生大枣汤:猪蹄二只,花生克,大枣十枚,共煮熟食。治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等症。
猪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腺和消化道。 1.猪胃:单室混合胃,容积约5—7L。呈弯曲的囊状。 2.小肠:分为十二直肠(位置较为固定,有胆管和胰管通入十二直肠前段);空肠(最长的一段,前连十二指肠,后连回肠);回肠(小肠的末段。肠管直)。 3.大肠:盲肠(呈短而粗的圆锥状盲囊);结肠;直肠(形成直肠壶腹)。 4.肝:呈红褐色。分四叶。 5.胰:脂肪含量多,呈灰黄色。 呼吸系统 1。肺:健康的肺呈粉红色,质轻软,富有弹性。 泌尿系统 1。肾:是一对红褐色的实质性内脏器官,呈豆形。
希望采纳
猪内脏解剖器官依次为:食管、心脏、肺、肝脏、胃、脾、肾、结肠、盲肠、空肠、子宫角、膀胱、输尿管、直肠。
猪内脏简介:
1、猪肺:性味甘、平,入肺经,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
2、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物质。
3、猪肾:也叫猪腰,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
4、猪肚:性味甘、微温,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铁、钙等物质。5、猪肠:性味甘、平,韧性较强,含有脂肪等物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