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凌汛经常发生在上游和下游。
发生在上游的原因如下:
1、上游来冰量多;
2、封河后,上游来水猛涨;
3、水库蓄水位较高,阻碍流冰下泄;
4、解冻期气温回升晚,但上升幅度大;
5、是槽蓄水量多且分布不均匀。
发生在下游的原因如下:
1、封河流量增大,首封日期推迟;
2、封河长度缩短、冰量减少;
3、封冻期冰塞年份增多;
4、气温的影响。黄河下游由于纬度的差异,上段气温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容易发生凌汛。
黄河在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段,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当低纬度地区未封冻河段的河水流向高纬度地区封冻河段时,受河中冰坝阻挡,易发生漫滩、甚至决口。
在高寒地区,内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
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容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2021-2022年度内蒙古河段
本年度凌情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首凌、首封日期偏晚。内蒙古河段自2021年11月22日开始流凌,较常年平均偏晚2天;12月16日出现首封,较常年偏晚13天,为1989年以来最晚。
二是封河流量大、长度短。内蒙古河段封河流量827立方米每秒,较近10年均值偏大12%。本年度黄河最大封冻长度714千米,较近10年均值偏短约三成。
三是槽蓄水增量小、冰厚接近常年。内蒙古河段最大槽蓄水增量约7.6亿立方米,较近10年均值(10.7亿立方米)偏小约29%;测量平均冰厚0.52米,与近十年均值基本持平。
四是开河流量小、过程平稳。开河期头道拐水文断面最大流量1190立方米每秒,较常年偏小43%,开河过程基本平稳。
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河南东部到入海口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河流从南向北流动,由于冬季入海口与上游河段相比先冷后暖,因此入海口河段冰冻的时候上游河段尚未结冰或者只有很少冰,而上游河段冰层融化的时候入海口河段冰层尚未融化,水和冰拥挤在河道形成凌汛。
凌汛是黄河特有的汛情。由于黄河部分河段从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每年封冻、开河存在时间差;春冬时期,受冰封影响,易出现汛情,对沿岸居民构成威胁。在河流封冻前,冰块和河水一起流动;河流在解冻后也是冰块顺流而下,都叫做“流凌”。
扩展资料
黄河凌汛的产生原因:
从时间上看,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或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的时节,在黄河上游的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即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教高纬度的河段,很容易发生凌汛。我们知道,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而高纬度气温低。
黄河干流特有的“几”字形河道,使它所跨纬度的幅度较大,南北河段气温的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先后错开:纬度较高的地方,河流冬季结冰早而春季解冻晚;纬度较低的河段,冬季结冰晚而春季解冻早。这是黄河形成凌汛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黄河凌汛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