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之旁和走字底的字大多和路程或行动有关。
2、部首即为本身“辶”,3画。同“辵”,“辵”字意为乍行乍止,忽走忽停。作为部首时写作“辶”。“辶”作为部首,俗称“走之旁”,简称“走之”。
3、示例:运、迥、迷、送、远、退、道、辽、逆、巡等。
叫走之旁,和行走有关
1、竞走
造句:他们一回到伊斯特本,商界、学校和一些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愿募捐者聚在一起共同帮助瑟斯顿一家:出售捐赠的物品,组织游泳聚会和竞走比赛等。
解释:径寒项目之一,走时两脚不得同时离地,脚着地时膝关节不得弯曲。
2、河西走廊
造句:2001年年初,河西走廊、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并影响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部分地区。
解释:在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乌鞘(shāo烧)岭以西。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仅100~200公里,因位于黄河以西,故名。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
3、走廊
造句:其他人在走廊排队,抓住那些医生们出版的书籍。医生们站在电影院前部的一张桌子后面,回答问题,签署书籍和摆好姿势让人拍照。
解释:(1)屋檐下高出平地的走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走道。(2)比喻连结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河西~。
4、迷走神经
造句:除吸气抑制反射外,肺充气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中枢可能产生了另一种作用,其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周期的改变上。
解释:第十对脑神经,由延髓发出,分布在头、颈、胸、腹等部,有调节内脏、血管、腺体等机能的作用。
5、行走
造句:这些神话超越了在梯子下行走或者从里面打开伞(尽快那些是有根据的);这些事专门对那些艺术工作而言的。
解释:走①:起重机下,禁止~或停留。
6、逃走
造句:他的指甲很脏,脸上都是在监狱里打架留下的瘀伤,还有无数次眼前一黑摔倒地上留下的伤,如果在地铁里他坐在你旁边,你恨不得赶快逃走。
解释:逃跑。
7、走读
造句:这个差异反映了我在劳资关系方面正在增长的兴趣和就一个专任的走读生而言我对于平衡全部工作时间的能力。
解释:(学生)只在学校上课,不在学校住宿,叫走读:~生。
8、出走
造句:此时,这两个可怜孩子的继母是个邪恶的女巫,她已经发现孩子们离家出走了,并且,她像蛇一样谨慎的跟着他们,还对这个树林里的所有小溪和小河施了魔法。
解释: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五四时代有许多青年为参加革命而离家~。
9、走失
造句:教会你的孩子在商场、超市或其它公共场所走失时该如何应对,首先应找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告诉她自己走失了,也可以去收银台、服务台或找警察。
解释:(1)(人或家畜)出去后找不到回来的路,因而不知下落。(2)改变或失去(原样):译文~原意。
10、走时
造句:这一个弯曲在架构在完整的足弓中可以发现,这一结构的坚硬程度足以满足在行走时作为足部的杠杆,同时也可以像减震器一样发挥缓振作用。
解释:<方>走运。也说走时运。
走之旁和什么有关如下:
走字底写作辶,读作chuò,用作偏旁,古时同辵字。“”书写起很像“之”字,故俗称为“走之旁”,或“走之底”。
走之底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做单独字体时写作辵,做偏旁部首时写作辶,它的本义是跑或者走走停停。在《广雅》中写道,辵,犇也。其中辵是四处奔走的意思。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所以用走字底作为偏旁部首的汉字,它的意思多与走路、奔跑及走走停停的动作有关。
1.走之旁【辶】繁体是【辵】,属于【辵部】。
2.凡从辵的字都和行走的意义有关。
3.辵(chuò)部可以认为是足部的分支。《说文》:“辵,乍行乍止也;从彳(chì)从止。”其实“辵”和“行”同义(依王筠说)。《说文》说“彳,小步也。”其实彳是“行”字的左半,止就是脚。辵部偏旁,后代都写作“ 辶”。
凡从辵的字都和行走的意义有关。少数是名词,如迹(迹)、道(道路)等;绝大多数都是动词,如巡、过、进、退(《说文》彳部 字的古文)、逝、逾、迎、遇、逃、追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