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庵山森林公园,据建阳县志记载,庵山地名的来历是因为唐明宗时,有一个叫石湖的处士,结庵其上,始称庵山。庵山高耸挺拔,四顾形态各不同。
2、鲤鱼山,建阳境内黄坑大竹岚一带19平方公里范围为国家重点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3、考亭村,考亭村大有来历,它位于建阳市西郊,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著述讲学之地,考亭书院是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
4、北山太保庙,位于建阳市区北山之中。始于1993年5月份筹建。目前建有太保殿、玉皇殿、观音殿、地藏殿、戏台、办公楼等建筑群。北山太保庙景区现已成为建阳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5、建阳多宝塔,位于距水南5里的鲤鱼山,建于明万历三十年为八角七层阁式宝塔,石砖木混合结构,每层八面佛龛内均雕有佛像,是建阳县文化历史悠久的重要标志。
好玩。
国庆小长假,来安化云台山星空露营公园,一起户外烧烤、歌曲嗨唱、露营嗨玩、自在畅聊,身旁有家人、有好友,还可以畅游国家4A级景区云台山风景区。
云谷山,位于建阳莒口镇,原称芦峰,“盖此山自西北横出,以其脊为崇安、建阳南北之境,环数里之山未有高焉者也.”“云谷在建阳县西北七十里芦山之巅,处地最高,而群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虽当晴昼,白云坌入,则咫尺不可辨;眩忽变化,则又廓然莫知其所如往.”(朱子《云谷记》)朱子名之曰“云谷。
建阳有好几个公园,也是不错的。
还有个蛇岛,不妨去看看。
只是如果你也要去武夷山,那就直接去武夷山的蛇园。
蛇是很多,但不至于路上跑
建瓯有个“小武夷”也不错。
建阳本地有山,叫什么名字忘了。反正还可以就是了。
吃的有光饼、板鸭、弓鱼,还有挑幡
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
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武夷山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构成了奇幻百出的武夷山水之胜。还有距今约3800年前高插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船棺,宋代朱熹创办的紫阳书院,元代御茶园以及历代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武夷山集道、佛、儒教于一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秦汉以来,为历代朝延所推崇,唐朝时被朝廷册封为天下名山大川。古代中国的李商隐、范仲淹、朱熹、陆游、辛弃疾、徐霞客等名家都在武夷山留下各自的墨宝。武夷山遗留下摩崖石刻500多方及众多的文物古迹,“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架壑船棺” 等人文景观。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景区以九曲溪为主线,主要有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水帘洞、一线天等游览区。
门票价格:1日游140元/人、2日游150元/人、3日游160元/人。环保观光车:一日有效:70元/人 两日有效:85元/人 三日有效:90元/人竹筏漂流100元
溪源峡谷
溪源峡谷是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区,位于上洋村内。距南平市中心仅有3.3公里,现为省级风景名胜的精华景区,面积28平方公里,有峡谷画廊、世外桃源、瀑布大观、龙德寺、中莲花山等景区,已开发景点100多处。溪源峡谷“原始风物天然美,神瀑幽谷甲东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集“清、幽、灵、秀、神、奇、险、野”于一体,荟萃山川精华于峡谷之中。
门票:30 元
华阳山
华阳山景区位于顺昌县城正北,距城8公里。景区属花岗岩构成的极具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嶂谷型自然生态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明正德年间被尊为“祖山”,开始在山上修建游步道。20世纪90年代,完善了游步道等各项旅游设施,又在山口筑坝形成富有特色的九龙湖。华阳山景区可谓是集湖、石、林、瀑于一身,融奇、险、幽、野于一体,一年四季,各具特色。
门票:50 元
茫荡山
茫荡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西北部。区内有保存完好的天然林,素有“天然植物园”誉称。“景物雄奇,秀绝一群”,山上千峰竞秀、万岩争奇,有仙人叠石、哈蟆石、百丈飞瀑、天湖、瑞龙桥、晴雨树等胜景几十处。茫荡山奇树异花甚多,其中尤以生长在宝珠村“晴雨树”最为奇特。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人称“福建的庐山”。这里山幽林深,清泉潺缓,云雾缭绕,森林茂密,即便盛夏到此,也会感到凉意袭人。
门票:50元
邵武
邵武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位于武夷山南麓,史称“铁城”。邵武是历史文化古城。邵武市是入闽重要通道。兵家必争之地,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故名“铁城”。是闽西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水陆空交通俱全 。邵武是武夷旅游胜地。地处闽西北“绿三角之旅”的中心,北距离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仅71公里,南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泰宁金湖仅74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将乐玉华洞141公里。是沟通闽西北“绿三角”武夷山、金湖、玉华洞三个“角”的必经交通枢纽。
建瓯
瓯市简称芝城,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 4233 平方公里。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建阳
建阳,县级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中部。西北部为武夷山主体部分。建阳是朱熹故里,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结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为闽江的发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汇合始称闽江。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辖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五县及延平区,总人口305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水系发达,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构造侵蚀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近代诗人郭沫若吟咏南平为“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号称“华东屋脊”的东南第一峰,2158米高的黄岗山、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溪源庵、归宗岩、三千八百坎、熙春山、梦笔山、和平古镇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境内北有中国大陆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于一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汇、环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电站的重点库区,库区水面达12万亩。全市有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
南平因山川秀美、地势扼要,东达浙江、南连福州,西接三明,北出江西,自古以来就成为福建军事咽喉、交通重地。有“当水陆之会,扼八闽咽喉”之谓。唐末黄巢、宋末文天祥、明末郑成功都曾在南平驻扎举兵。
南平市标“双剑化龙”,传说为上古名剑干将莫邪所化,矗立在建溪与西溪的汇合处,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起点坐标,南平的标志。
“双剑化龙”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两个妖怪分别在九峰山和玉屏山山上。有一个法师来南平地区游玩时。发现了它们,并用自己的双剑把她们都封印到了这里。所以也称“南平市标”。 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南平市夜景 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南平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
早在1926年南平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30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著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