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高是指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正高是指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建筑测量》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培养建筑工程一线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例:我们租用一块土地,交地标准为达到场地平均标高为黄海高程4.00米
请教什么是黄还高程啊?具体是不是说海面和这快地标高相差4米? 如果是的话,在建筑测量方面是不是可以准确测算得到是否达到标准?
答:怎么测得建筑的黄海高程啊,是这样的,一般各地测绘院在当地很多地方都会设置高程点,也就是BM水准点,一般在道路、桥梁或不会产生沉降的地方(相对的)设置,且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复核,其造型为椭圆钉帽形状,位于道路等的人行道啊之类的地方,每个点相对一个黄海高程,例如:某点为黄海高程25米,规定建筑±0.00为黄海高程19米,这样,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引测,一般光学水准仪,测站与测点距离不超过30米,反复前视后视观测,最终将原高程点降低6米引入现场,作为±0.00,国家规定一般正规引测,必须做一个闭合回路的引测,也就是你引入场内的±0.00为19米,假定你的引测点为正确,再一次原路测回,与原高程点进行对比,看其中误差是否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如是则引测点有效
有水准测量,三角高层测量和其他物理高层测量。
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不同,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方法可分为水淮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其它物理高程测量,现在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也能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大地高,并可化算为地面点高程。但最通常使用的方法为水准测量,也称几何水准测量。
地面高程指的是地面某点的高程即称作地面高程。地面高程是以黄海平面为参考平面的竖向高度。
高程是指从垂直线上的点到绝对基线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称为高程。从铅垂线上的点到假设水平基线的距离称为假定高程。
高程参考是计算全国统一高程控制网络中所有高程高程的基础。它包括一个基础和一个永久水平的起源。
标准基面通常在理论上基于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静态的海面,延伸到整个世界。它也是地球引力的等价物。实际上,确定水平基数是根据潮汐站的长期观测计算的平均值。大海根据青岛港口潮汐站的长期观测资料计算,中国黄海平均海面是中国水平的基准,即零海拔。
中国水平的起源建立在青岛潮汐站附近,构成了原始网络。使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水平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度差,即水平原点的高程,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络的起始高程。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多个高程系统,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往往都有所区别。可以查到的资料相当匮乏,收集整理如下:
波罗的海高程
波罗的海高程+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
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黄海高程
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 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 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
广州高程 = 1985国家高程系 + 4.26(米)
广州高程 = 黄海高程系 + 4.41(米)
广州高程 = 珠江高程基准 + 5.00(米)
大连零点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 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
原点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人民广场内,已被毁坏。该系统于1959年以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曾广泛使用。1959年中国东北地区精密水准网在山海关与中国东南部水准网连接平差后,改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大连基点高程在1956年黄 海高程系的高程为3.790米。
参考资料:-高程(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
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和尺度标准及实线方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参考框架有三种: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
(1)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大地测量坐标框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根据其原点的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从表现形式上又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x、y、z)和大地坐标系(B、L、H),注:大地高H是指空间点沿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
参心坐标框架:坐标原点位于参考椭球中心,由天文大地网实现和维持,是区域性、二维静态的坐标框架。如我国的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地心坐标框架:坐标原点位于地球质心,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手段实现与维持,是全球性的、三维动态的坐标框架。如我国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和高程框架
高程基准: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一般可通过验潮的方式,确定海水面的平均位置作为高程基准。
我国使用了两个高程基准:
1956黄海高程系:7年的验潮结果,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
1985国家高程基准:近19年的验潮结果,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
高程系统: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高程框架:是高程系统的实现。我国的高程框架由国家二期一等水准网以及复测结果来实现。国家高程框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定义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另外一种高程框架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
(3)重力系统和重力测量框架
重力测量就是为测定空间一点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基准就是标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绝对重力值的标准。重力参考系统则是采用的椭球参数及其相应的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是分布在各地的若干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力点以及若干条基线组成。
(4)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面的选择与海区潮汐情况相关,常采用当地的潮汐调和常数来计算。深度基准可采用理论深度基准、平均低潮面、最低低潮面或大潮平均低潮面等。1956年前我国采用了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和实测最低潮面等为深度基准;1957年后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
潮汐调和常数将实测潮位资料分解出许多分潮,所求出每个分潮的平均振幅和迟角值。
海图及各种航道图中水深的起算面。亦称 “海图深度基准面”和“水深零点”。它是取8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计算求得的理论上的潮高值,它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以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