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和炖服均可,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对身体十分有益,可以有多种做法,例如黄精鸡的做法如下:
1、将黄精洗净切段, 将鸡去毛, 洗净内脏和爪。
2、将准备好的鸡肉放入沸水锅焯去血水,捞出用清水洗净。
3、往锅内放鸡、黄精和适量水,加入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段、姜片,武火烧沸。
4、改为文火炖烧,至鸡肉熟烂,即可出锅。
黄精,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生活中不仅可以做粥,还可以炒菜或者是直接服用,能够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那么,你知道 中药黄精 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吗?又应该怎么样来进行服用呢?别急,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中药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1.天然养生
想要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可以把黄精放入水中熬煮,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饮用。此外,还可以加入野蔷薇火、生甘草,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机能。
2.强身健体
做法很简单,首先把猪肉清净,然后放入锅中去除水分,最后将黄精切成片,并放入到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小火将肉煮烂后,适当的调味即可服用,这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还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润肠通便
此时,需要提前备好牛肉、核桃肉以及黄精。做法很简单,首先将牛肉清净,并加入适量的核桃肉、黄精,使用大火煮沸后,再改成小火,大概熬煮2个小时 左右 ,并进行适量的调味,可以让口感更加出色,对于长期便秘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中药黄精的食用方法
1.黄精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者是熬膏。外用:煎汤洗、浸酒搽。咳嗽痰多、中寒泄泻者均不能服用。
2.黄精猪蹄
功效:养阴生津、强身健体。
材料:猪肘500克、黄精20克,红枣10个,甘草3克,并放入适量的盐、葱姜汁、黄酒、肉清汤等。
做法:
a.猪肘洗净后,抹上适量的盐、黄酒、葱姜汁,并放置30分钟后洗净,切成薄片。
b.锅中放入适量的肉清汤、猪肘、黄精以及甘草等,并用猛火烧开,煮开后,再用小火炖烂,用盐调味即可食用。
3.黄精冰糖汤
功效:滋润心肺。
材料:黄精30克、冰糖50克。
做法:用冷水浸泡黄精,并加入适量的冰糖,接着用小火煎煮1小时后,即可食用。
编辑总结:看完以上介绍可以得知: 中药黄精 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不仅可以用来炒菜,还可以用来煲汤,同时还可以加入适量的中药材,不仅能够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还能有效的预防人体免疫力下降。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正确的搭配方法,以免产生副作用。
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食用价值
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黄精炖猪肉
黄精60g, 猪瘦肉500g,精盐、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将猪肉洗净,放人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成块。黄精洗净切片, 葱、姜拍破。将肉、黄精、葱、姜、料酒、盐同放入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然后改文火炖至肉熟烂,拣去葱、姜、黄精,用盐、胡椒粉调味即成。该汤配用猪肉以补肾养血、滋阴润燥,常可治疗肾虚精亏、肺胃阴虚、脾胃虚弱、病后体弱、产后血虚。
黄精鸡
黄精100g,鸡1只(约1500g), 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段、姜片适量。将黄精洗净切段, 将鸡宰杀、去毛, 洗净内脏、爪,下沸水锅焯去血水,捞出用清水洗净。锅内放鸡、黄精和适量水,加入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段、姜片,武火烧沸, 改为文火炖烧,至鸡肉熟烂,拣去黄精、葱、姜, 出锅即成。该品具有补中益气、润肺补肾的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虚弱赢瘦、胃呆食少、肺痨咳血、筋骨软弱、风湿疼痛等病症。
黄精肉饭
粳米100g、黄精25g、瘦猪肉300g、洋葱150g,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花、姜末适量。将猪肉洗净切丝,洋葱去老皮洗净切丝,黄精洗净切薄片。炒锅烧热,放入猪肉煸炒至水干, 加入料酒、精盐、味精、白糖、葱、姜,煸炒至肉将熟,加入洋葱和适量水,小火焖烧至熟烂。将米洗净人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时加入黄精,煮至水将收干,倒入肉菜,改为小火焖煮至饭熟即成。该品具补中益气、润泽皮肤等功效,适合于心血管系统病患者服食。
黄精熟地脊骨汤
猪脊骨500g、黄精50g、熟地50g, 将猪脊骨洗净、斩件。黄精、熟地分别用清水洗净,与猪脊骨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 武火煮沸后, 改用文火煲2小时~3小时,调味供用。此汤具有补肾填精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倦怠神疲等病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