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枇杷生产大国。在对枇杷的长期栽培和选育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种,现有枇杷品种300多个。
枇杷分类如下:
1、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
枇杷品种原产地分类法,是根据枇杷品种原产地的不同,将枇杷品种分为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两大类。
南亚热带品种群,主要包括原产于热带边缘及南亚热带地区的品种,如福建的早钟6号、解放钟和长红3号等。
北亚热带品种群,主要包括原产于北亚热带及温带南缘地区的品种,如浙江的大红袍和洛阳青、江苏的白玉和照种,以及安徽的光荣等。这类品种耐寒耐旱性较强,枝梢的木质部硬韧。
2、枇杷果肉色泽分类法
枇杷果肉色泽分类法,是根据果肉的色泽,将枇杷分为红肉类和白肉类两大类。红肉类枇杷,果肉呈橙红或橙黄色,树体生长比较健壮,抗性较强,容易栽培。
白肉类枇杷,果肉呈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植株一般生长稍弱,抗性较差。果皮薄,肉质细,味甜,品质佳,适于鲜食。
1.云南枇杷
别名光叶枇杷、南亚枇杷
本种为常绿小乔木。叶两面平滑无毛,表面有光泽,叶柄长2—3cm。花有山楂的香气。果小,椭圆形,长约2cm,核1—2枚。
本种在云南省及印度北部有其原生种。
2.大花枇杷
本种叶缘反卷,初具茸毛,继变光滑,叶柄2.5—4.0cm。花比一般花大1倍,直径达2.0—2.5cm,雌蕊3枚,果较大,近圆形,橙红色,光滑,核1—2枚。
在四川省西部有其原生种。
3.栎叶枇杷
本种叶背密生倒伏状灰色茸毛,叶柄长1.5—2.0cm。花白色,子房半上位,下半部与萼筒结合,部分密生茸毛。果小,卵形,种子1—2枚。
产云南省蒙自及四川省西部。
枇杷品种较多,全国有200多个品种,各地均有名优品种。
1.红肉类
(1)大钟:果实大,单果重50~60克,品质中上,较丰产,5月上旬成熟。
(2)解放钟:果实大,单果重70~80克,品质中上,最适合鲜食。为中晚熟品种是大钟的变异品种。
(3)太城4号:果实大,单果重40~50克,多单核,果肉特厚,可食率达74%~80%,为中晚熟品种。
(4)长红:单果重30~40克,果肉厚,高产稳产早熟。
(5)梅花霞:果实大小均匀,单果重30~40克,中晚熟品种。
2.白肉类
(1)白梨:单果重30~40克,品质好,最适合鲜食。4月底5月初成熟。
(2)乌躬白:果大,单果重40~60克,最大达86.4克。5月上中旬成熟。
(3)下坂2号: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约40克,大者达50~60克以上,5月上旬果实成熟。
塘兮的还不错。
塘兮枇杷最好 塘栖枇杷有二十多种个品种,主要分为“白沙”与“红沙”两大类。
“白沙”皮白肉黄,其形略长,外有芝麻斑点,特征在肉软而厚,水份多,入口鲜甜。
“红沙”,皮肉均黄中带红。
“大红袍”,乃是“红沙”中的佳品,因果皮呈橙红色,果形较大(七、八个就可以有一市斤)而得名。
塘栖枇杷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塘栖枇杷初冬开花,花极清香,每一花束由60—90朵小花组成,五月果熟。
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
莆田枇杷,系莆田四大名果之一,是莆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
种植历史悠久,单果重为中国最大,栽培技术最先进,以果实特大、外观艳丽、肉多味甜、早熟、耐贮运等特点而闻名,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国枇杷第一乡”。
云霄枇杷,是福建漳州市的著名土特产之一,有“闽南开春第一果”的美誉。
云霄枇杷近来引进了很多新品种栽种,常见的有软条白纱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红肉圆种、温州种、红肉长种、解放钟种、大钟种等诸多品种。
由于云霄枇杷品种繁多,产量丰富,多年来一直远销全国大中城市、甚至港澳地区和日本韩国一带,让云霄枇杷成为枇杷品种之首。
江苏苏州的东山镇是我国枇杷的主要产地之一,东山镇的白沙枇杷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是精品枇杷的代表。
每年的5月中旬是枇杷开始采摘的季节,也是东山镇最为热闹的是季节。
米易枇杷产自中国著名特产之乡“米易县”,米易的火龙果、芒果、枇杷均是县中特色招牌,其中,米易枇杷是米易县所有特产中结果成熟最早的鲜果,果实金黄透亮、果大厚实、果肉软滑爽口、酸甜适中、汁多鲜美,并将其称为“果之冠”,米易枇杷不仅美味香甜,果肉中还包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纤维元素等,枇杷平均年产量就高达3000多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