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时间: 2023-04-09 19:12:11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下热上冷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运动。

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在该层上部有臭氧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增加,空气上热下冷稳定,对流运动弱。

请问如何判断对流层,平流层的不同时间、地点的厚度?

主要是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上来说——1、白天对流层相对较厚,因为地面辐射强(不是因为温度哦,温度是结果,不是原因)所以对流层的厚度就增加了。2、夏季时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加,因此对流层的厚度夏季比冬季厚。地点来说就是—— 赤道附近由于获得的太阳辐射远高于极地地区,因此,大致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一个趋势。总的来说,就是所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对流层的厚度(也可以说是地面辐射,只是我上面举的案例是太阳辐射决定的)

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平流层(stratosphere)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 (人们认识到同温层只是平流层的一部分,同温层这一名词逐渐减少了使用,几乎销声匿迹),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平流层是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
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此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加热。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消。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于较低高度出现,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在温带地区,商业客机一般会于离地表1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的底部处巡航。这是为了避开对流层因对流活动而产生的气流。而在客机巡航阶段所遇上的气流,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同样地,滑翔机一般会在上升暖气流上滑翔,这股气流从对流层上升到达平流层就会停止。这样一来变相为世界各地的滑翔机设定了高度限制。(纵然有些滑翔机会用上背风波来飞得更高,把滑翔机带到平流层之中。)
平流层是一个放射性、动力学及化学过程都会有强烈反应的区域。因为其水平的气态成份混合比起垂直的混合都来得要快。一个较为有趣的平流层环流特性是发生于热带地区的准双年震荡(QBO)。这种现象由重力波引导,是由于对流层的对流而引至的。准双年震荡引致了次级环流的发生,这对于全球性的平流层输送诸如臭氧及水蒸气等尤为重要。
在北半球的冬季,平流层突发性增温经常发生。这是因为平流层吸收了罗斯贝波所致。

平流层的特点

平流层的特点:
1、气温的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
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