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翎只是一种荣誉。
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赐施琅戴花翎。可见在当时文武臣僚小目中,赏赐花翎简直比封侯还要荣耀。 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不能戴花翎,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
在很多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中,动不动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命令赏赐某位官员三眼花翎,似乎这三眼花翎和黄马褂一样,都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一种荣誉。其实在清朝的历史中,三眼花翎的地位比黄马褂还要高。如果看到戴三眼花翎的官员,要么是有巨大贡献,要么是战功赫赫。那么,这三眼花翎到底是什么玩意?
在清朝严格的赏赐规定中,蟒袍和黄马褂都是皇帝赏赐官员的手段。其实即便是赏赐,能不能穿,这还是一个大问题。除了这些荣誉之外,还有就是三眼花翎和双眼花翎。按照清朝的规定,只有亲王、郡王等贵族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贝勒等贵族可以佩戴双眼花翎。请注意,仅仅是有资格而已,并不代表就能佩戴,因为就连王爷们也没有三眼花翎。
在清朝建立的初期,不要说三眼花翎,就连单眼花翎也是不容易得到的。施琅平定台湾岛以后,唯一的要求就是请康熙皇帝赏赐他一支花翎。不过所在历史的发展,清朝赏赐花翎的标准越来越低。从清朝乾隆时期至清朝灭亡,总计有7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其中,乾隆朝期间,有3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福康安因为战功赫赫,得到了三眼花翎,就连和?和刘墉都没有。
不过,在乾隆时期,对三眼花翎的发放并不严格。乾隆的两个孙子希望得到花翎,在乾隆面前各种卖萌。最后,乾隆皇帝一高兴,赏赐这两个孙子双眼花翎。进入近代以后,由于清朝在战争中一败再败,自然没有多少人能获得花翎。但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李鸿章。在近代历史中,李鸿章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由于李鸿章做了很多事,所以,李鸿章得到了三眼花翎、蟒袍、黄马褂等神器。
其实即便得到了花翎,还要注意一个词。是赏花翎还是赏戴花翎,不要看一字之差,期间的地位差别很大。赏花翎指的是能赏赐,但平时不能戴。至于赏戴,则是说平时可以戴。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李鸿章,李鸿章戴着三眼花翎,穿着蟒袍,外边再罩上黄马褂。不得不说,这样的待遇连很多清朝贵族都做不到。例如那位著名的摄政王载沣,他也没有三眼花翎。
除了三眼花翎,还有紫禁城骑马等等很多特权。这些都是皇帝赏赐臣子的手段,清朝皇帝通常一样样赏赐。在得到三眼花翎的7个人中,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和琳。和琳是和?的弟弟,在白莲教起义爆发以后,和琳负责在西南地区镇压白莲教。由于成绩斐然,和琳得到了三眼花翎。可惜,得到三眼花翎的2个月以后,和琳在一次战斗中阵亡。
三眼花翎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才有机会竞争,和珅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但是他这一生都陪在乾隆的身边,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协助乾隆处理各种国家大事,所以他有苦劳但是没有多大的功劳,通俗的说和珅就是乾隆的秘书,他服务对象就是乾隆,只要能够让乾隆满意他就能保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是和珅的优势,但是同时和珅的发展也有了天花板,他没有惊世骇俗的功绩让人觉得他有资格带上三眼花翎。
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这几个人都带上了三眼花翎。整个大清王朝200年的历史当中也只有着7个带上了象征着荣誉的三眼花翎,三眼花翎不是一种官职,但是却代表了身份和地位,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头上的乌纱帽,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如果能够带上单眼花翎的帽子就已经是祖上坟头冒青烟 了,三眼花翎就不要想了,一个朝代也未必能有人带上。
首选如果你出生的家庭没有在皇室贵族当中。你就已经失去了一半的机会带上三眼花翎,三眼花翎只能是皇室贵族的权力,当然还有另外一条道路,婚姻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机会,如果能够娶了皇室贵族的后代就有机会带上三眼花翎,这也算是曲线救国的一条道路。
三眼花翎虽然珍贵,但是只是臣子身份的同一种象征。如果你皇帝的后代没有必要争取三眼花翎,因为皇子的身份本身就要比三眼花翎的臣子身份尊贵,如果带上了三眼花翎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过乾隆之后这种等级意识就逐渐淡化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