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水煮生鸡蛋的时间:三分钟,蛋白凝固幼嫩,蛋黄半熟。六分钟,蛋白凝固,蛋黄半熟。十分钟,蛋全熟。
2、水煮鸡蛋做法:
(1)、盐放入水中,煮滚。水沸腾后,将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如果蛋壳裂开,可以加醋使蛋白凝固,以防止它流出来,煮好后马上放入冰水中,这样蛋壳会比较好剥。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80℃以上。
(2)、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而蛋黄不熟。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
煮鸡蛋是鸡蛋最常见的吃法之一,主要将鸡蛋放入水中煮熟而成。若煮鸡蛋的方法得当,可使煮出来的鸡蛋的营养吸收率达到100%,因而成为深受追捧的早餐或营养餐之首选。不过虽说煮鸡蛋营养丰富,但是过量食用鸡蛋会导致消化不良,因此煮鸡蛋不宜过多食用,一般以每天不超1个为宜。
煮鸡蛋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蛋白质结构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所以较难消化。此外,鸡蛋中的蛋氨酸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分解出硫化物,它与蛋黄中的铁发生反应,形成人体不易吸收的硫化铁,营养损失较多。那么,到底煮鸡蛋需要多长时间?
煮前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然后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煮鸡蛋看似简单,却很难把握火候。时间过短会使蛋黄不熟,时间过长又会使鸡蛋变老不好吃。煮鸡蛋需要多长时间?对此,专家告诉我们:煮鸡蛋5分钟最好。
具体的'做法:凉水下锅,水开后算好5分钟,煮出来的鸡蛋既被杀死了有害致病菌,又能比较完整地保存营养素。
温馨提示
1、专家提醒,吃未熟透的生鸡蛋有食物中毒风险,而鸡蛋摆放时间愈长,细菌愈有可能穿过蛋壳渗入蛋内。
2、针对此检查结果,医院营养医师说,蛋壳上的细菌主要来源于鸡的产道及运输、外界空气中的污染。存放得当的新鲜鸡蛋有两层东西保护细菌进入蛋液:鸡蛋壳表面和鸡蛋外表的保护膜。处理不当会让这两层膜失去保护蛋液的作用。
3、鸡蛋壳表面有许多毛细孔,放置时间长,鸡蛋的毛细孔会变大,给细菌入侵提供了方便之门。我们买鸡蛋时拿灯照照鸡蛋,一来看有没有裂缝,二来是要看蛋壳孔大不大,过大表示鸡蛋非常不新鲜,建议不要购买。
4、鸡蛋壳表面的毛细孔会随气温热胀冷缩,如果你为了清洁表面的污垢而把鸡蛋长期浸泡在低温水中,在不同的温度切换之间,溶于水中的污垢,反而穿过毛细孔进到鸡蛋里面。
5、台湾某个养鸡协会表示,购买散装蛋的人若想确保外壳干净,可以用清水进行清洗,但记得重点要“快”──快速清洗、快速擦干,再放入冰箱,才能避免脏污跑进蛋里。
6、一些人常将煮熟的鸡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壳和蛋白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蛋壳容易剥落,但这种做法不卫生。鸡蛋煮熟后壳上膜被破坏,冷水和微生物可通过蛋壳和壳内双层膜上的气孔进入蛋内,贮藏时容易腐烂变质。
鸡蛋一般大火烧开水后用中火煮5分钟左右就能熟了;有人喜欢吃溏心蛋,那么煮3分钟左右即可。当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煮鸡蛋时间的,比如火候的大小、用什么锅来煮、水位的高低等,反正这些因素多多少少会影响煮熟的时间,所以正确的煮鸡蛋要几分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一、煮鸡蛋的一些建议
1、正常情况下鸡蛋再洗干净以后,冷水入锅用大火煮开后,再煮七八分钟就能煮熟,一般不可以超过10分钟以上,因为长时间的沸水蒸煮的话,就会使鸡蛋的蛋白质结构出现改变,也就不好消化了。
2、建议不要食用未煮熟的鸡蛋,除了有可能没有办法杀死细菌,还有可能会导致身体缺乏生物元素,而不健康。
3、有些人也喜欢把水烧开以后再放鸡蛋,也是可以的,但是口感就没那么好吃了。
二、正确水煮鸡蛋的做法
1、先要用水将鸡蛋表面残留的粪便或者灰尘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几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会更嫩。
2、鸡蛋冷水下锅。水开后转中火煮5分钟左右即可。鸡蛋煮好以后不要着急打开锅盖,关火后再焖几分钟会更好。
3、凉水里泡一会儿。鸡蛋煮熟后,想让鸡蛋更容易扒壳,可以把鸡蛋放到凉开水里泡一下,一般一分钟就可以了。
鸡蛋5分钟左右能煮熟。
鸡蛋一般能够煮5分钟,开水后最佳不要煮超过5分钟,假如鸡蛋在沸水中煮十分钟以上,外面就会出现一系列化学变化,胃液中蛋白质结构更加密切,不简单与蛋白质消化酶接触,更难消化,鸡蛋蛋白含有较多的蛋氨酸,经太长时候加热后,会合成硫化物,与蛋黄中的铁出现反映,产生硫化铁,不简单被人体消化吸收。
鸡蛋一般煮5-10分钟。煮鸡蛋前要洗干净,否则会脏的。放入水中煮至水开,再煮5分钟,蛋清大部分熟了,但蛋黄还没熟;煮7分钟,蛋清已经成熟,蛋黄已经部分成熟。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常说的糖渗蛋;将蛋白和蛋黄煮10分钟。将煮熟的鸡蛋浸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这个时候,味道刚刚好。如果煮太久,鸡蛋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味道也会变老。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