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专项耐力。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充足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增强有机体氧气运输系统的机能,增强肌肉新陈代谢的能力。2、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不足(产生氧债)的状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由于机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是在极度缺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的,所以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对氧债的承担能力。机体在负氧债强况下剧烈活动开始时,其能源来源是由高能磷化物分解供能没有乳酸能参加工作,称之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但这种性质活动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6~8秒),若活动继续进行,当机体内高能磷化物基本耗竭时,则由糖元代替供能,糖元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糖酵解,使部分乳酸继续氧化供能,称之为乳酸性无氧耐力。3、专项耐力:凡是运动员长时间坚持运动都称“一般耐力”。“一般耐力”的强度通常是不大的,是已有氧代谢为主的。“专项耐力”是指某一专项运动特殊需要的耐力,由于各个运动员项目特点不同,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也就不同,如对短距离跑的运动员要求速度耐力。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关系是: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是在一般耐力的基础之上,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而发展的耐力。
身体素质包括五方面:
1、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
2、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3、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4、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扩展资料:
其他理解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身体素质应当界定为人体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理状况和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或能力。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因素,为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天因素则主要包括营养状况、医疗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以及运动健身等因素。也就是说,身体素质除了传统的要素以外,还应该包括体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
——身体素质
体能,人体一切基础运动能力的统称,是人体的本质属性,它支撑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需要,同时也是显示健身人群、运动员、以及部队军人的技术和能力展现。体能的强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根据自身局限,有针对性地提高体能?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人体的五大运动素质。
5大运动素质分别是人体的力量、灵敏性、速度、耐力、以及柔韧性,下面我们依次分别介绍。
⑴ 力量
力量可以简单地形容为人体的生产能力,从生理学上讲,力量是肌肉收缩对抗外界阻力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1.最大力量
人体对外的最大产力能力,或者说肌肉收缩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不同的动作下,人体的最大力量表现都不一样,而且最大力量还可以分成两个概念: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绝对力量是指在不考虑体重的情况下,人体最大的产力能力,而相对力量就是在考虑体重的前提下去比较力量大小,在大部分体育运动中,基本上都是相对力量。
2.快速力量
如果说最大力量强调产力大小,那快速力量则强调产力的快慢。快速力量就是我们俗称的“爆发力”。
3.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人体产力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它趋向于产力的持续时间,或者说是持续产力的能力。力量耐力并不仅仅是小重量,多次数的表现,它在大负重情况下依然存在,而且更加重要,力量耐力可以认为是人体的本能之一,而最大力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力量耐力。
⑵ 速度
速度指的是人体快速运动时的能力,它有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1.移动速度
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主要代表直线运动中的极限速度表现,例如跑100米,同时,它还代表了加速能力,比如在玩橄榄球时经常跑的是40码,它注重的是加速与爆发力。很多运动看似一样,其实训练方法完全不一样,有些运动需要极限速度,而有些运动则强调瞬间的加速能力。
2.动作速度
在武术中,出拳、踢腿等动作的快慢其实就是动作速度的很好表现,移动速度是宏观的,讲得是全身协作的表现,而动作速度强调局部的运动快慢。如果说百米冲刺体现的是移动速度,那武术训练中的提膝、抬腿、拧胯则讲的是运动速度的表现。
3.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判断外界信号快慢的能力,比如当刮风时,灰尘飞到眼睛的一瞬间你会下意识地闭上眼,这就是反应速度,至于能不能将灰尘挡在外面,这就是另一回事了。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越来越差,人的反应速度也会随之降低。
⑶ 灵敏
灵敏性指的是我们随意支配人体的能力,它有4种形式。
1.移动灵敏
人体快速改变运动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加速、减速、拐弯、变向、正向跑、反向跑、横向跑、竖向跑等等。它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运动素质,几乎综合的体现了力量与速度,而且是大多数球类运动员的核心训练素质之一,更是我们广大运动爱好者最基本的运动体能训练。
2.动作灵敏
人体快速改变身体姿态以及动作连续性的能力,当你打拳的时候。出一拳叫动作速度,连续出拳就是动作灵敏的体现,其实动作灵敏是一个复杂的体现,它要求连贯性,稳定性,准确性,力量以及速度。
3.反应灵敏
反应灵敏指的是人体在判断外界信号之后能否立即做出正确动作的能力,我们平时常进行的反应练习就是在强化反应灵敏,即判断出外界信号以后的过程,其实现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次重复建立精准的条件反射。此外,反应灵敏的优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叫感觉综合能力,它是青少年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素质之一,因为成年后不容易提高。
4.平衡
人体保持姿态稳定以及重心稳定的能力,即存在于安静状态下,也存在于运动状态下,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以上所有灵敏素质表现的前提,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平衡及稳定性显得很重要,在我们日常健身中一定要加强平衡性的训练。
⑷ 耐力
耐力指的是人体在进行某种活动时的耐久能力。耐力素质可以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其两者在表现上分别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运动多久,另一种是能够运动多块,不同的运动表现其训练方法也完全不同。
想要提高耐力素质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种途径就是提高心肺功能,像长时间的跑步、爬山、游泳等都可以提升耐力素质。当然了。我们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⑸ 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它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但是,当被冠以“柔韧性”之名的时候,我们应将“柔”和“韧”分开讨论。
这里其实代表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关节活动度,另一种是主动关节活动度,前者指肢体被动的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值,被动包括别人帮助你,其他肢体自我帮助以及惯性、地心引力等。而后者指肢体自己随意活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要求一定是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本关节运动,并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可控制的状态,不依托惯性和地心引力。
在实际运动中,被动关节活动度是主动关节活动度的基础,而主动关节活动度直接和运动需求相关,所以,有时候柔韧性不好不一定是肌腱长短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力量不足导致。
发展柔韧性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加大动作幅度,即拉长肌肉、肌腱、韧带和皮肤的练习,所有的柔韧练习至少连续做5-10次,而且动作幅度应随之加大,人体各部位的柔韧性都要交替进行,并且长期坚持。
以上5大运动素质是人体的基本属性,无论你认不认可它都在哪里,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动作。这5大运动素质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它们本身无形,只有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运动才能呈现出来,而这些动作或运动,就构成了体能的表现,测试与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肌肉长时间持续运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在全接触实战空手道高强度竞技中,高超的格斗技战术必不可少,而超强的格斗耐力,更是选手打败势均力敌对手,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