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台是对布政使(从二品)的尊称。布政使具体职责有: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府、县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臬台是对按察使(正三品)的尊称。按察使的职责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1、道员(道台)
道员是清朝独有的官职,和明朝布政使下属的左右参议比较类似。道员是总督、巡抚和地方官(知府)之间的官员,品阶一般都是正四品,很多时候,道员作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专门负责督粮、督河等工作。督粮的称为“粮道”,督河的称为“河道”。
其他诸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其职责类似今天的省里的厅长级别。道员这个官名百姓一般都称为“道台”大人。
2、学政又称为“学台”,雍正年间首次设立,每个省份各设一人,主持各省的院试,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其自身素质也都比较高。
在地方上,学政和总督、巡抚平行,不论官职大小,在提督学政期间一律享受钦差待遇,提督学政往往都兼有京官职衔,有很多翰林院学士经常被派往各地担任学政,但有时官阶往往不高。纪晓岚、张之洞都曾经担任过学政。
3、布政使清朝和明朝有所区别,明初布政使可看做是地方官的一把手,和按察使、指挥使并列第一,分管民政。而清朝的布政使则是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类似我们今天分管经济和人事的副省长。
康熙六年(1667年),全国各省都设有布政使一名,官阶一般都是从二品,地方官员在称呼布政使时都简称“藩台”。
4、按察使是专门管理司法和刑名的官员,正三品官阶,和布政使并称“两司”,清朝区别于明朝的是,地方不设指挥使管理军事。而在地方驻防八旗和绿营,八旗的归属都统、副都统管理。而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提督则是省级的最高军事长官,统管一省绿营。提督归总督、巡抚节制。清朝地方官一般简称按察使为“臬台”。
扩展资料:
巡抚是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大员。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在全国各省分别设有巡抚,除了江苏巡抚驻苏州外,其他都在省城。
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统称为三大宪。总督一般又简称为制台、制军,巡抚则简称为抚台。制台和抚台我们现在都比较好理解。
总督、巡抚
清朝的省一级官员中最大的就是总督,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员。如果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国藩收拾了太平天国以后,慈禧认为他功大,将曾国藩升任为直隶总督,加正一品大学士,封爵一等候。
参考资料:-承宣布政使
-臬台
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官员被称为为制台、抚台什么的,还有叫某堂的,军机处的大官叫做中堂大人,六部尚书叫做部堂大人。民国时候更搞笑,称某座,最开始是军人称呼,大帅就是帅座,军长就是军座,后来文官也学来了,局长叫也叫个局座。实际上这些称呼并非是官方的正式名称,只是下级和老百姓对长官的尊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认为用建筑名称来称呼对方是一种尊敬的表现,比如皇帝称陛下,意思是我站在宫殿丹陛之下,称皇子为殿下,意思是我站在宫殿之下。而题主所问的各种台,来源于汉朝创立的尚书台。尚书本来只是皇帝的秘书,汉朝的时候削弱三公,尚书成了掌握行政权力最高的机构。他们办公的地方在高台之上,被称为“尚书台”。明朝的时候废丞相,以大学士代理丞相,大学士办公的地方被称作“阁”,最高权力机构都被叫做“内阁”,“位列台阁”就是当官当到头了,升到顶了,也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所以,称某台本来应该是六部尚书才有的尊荣。不过明清时候的办公机构称“堂”,再大的房子也是左中右三间,各种机构的主官就被称为“堂官”,大学士居中称做“中堂”,六部尚书称作“部堂”。大老爷们并不叫什么“阁”,“阁下”成了普通人互相之间的尊称。“台”这个本来指代朝廷里的大官的尊称,就被地方上的小官们给僭越了。朝廷的官员只剩下一个御史中丞,还保留了“台”的尊称,被称为“宪台”。
地方上最大的官是总督,因为总体节制一省或数省军政,被称为“制台大人”;
其次是巡抚,本来是代替皇帝巡查安抚百姓的钦差,逐渐转化为地方最高行政官员,被称为“抚台大人”;
藩臬二司正式名称为布政使和按察使,为辅助巡抚管理政务的副省级官员,布政使类似现在的人事厅和财政厅,被称为藩台,按察使类似现在的公安厅和检察院,被称为臬台;
一省之中还有一位学台大人,就是管理读书人和组织科举考试的“提督学政”,这个职位虽然权力不大,油水不多,但是职位很高,跟巡抚平级;
道是直属省府的一些专职机构,比如管水利的河道,管食盐专卖的盐道,管漕粮运输的粮道等等,重点的道是总督职,像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等,也要称之为制台大人,称道台会挨打的,普通的道就是道员,可以称之为道台大人;
府台大人指的是知府,类似于现在的市长,这是称“台”的最后一个级别了,明清时代知府一下还有知州,类似现在的县级市,和知县,就是普通的县长,虽然知州和知县是不能称“台”的,但是尊称也是很多的,一般的有“太尊”、“堂尊”、“太爷”、“老父母”等等,文雅一点的有“百里侯”、“大尹”、“令君”等等,可谓五花八门。
这里说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等等,基本都是清代官场上的尊称习惯,而非正式的官职称呼。
那么,这些尊称的背后,都分别指的是哪些官职呢?
首先,制台指的就是总督。除了这个尊称外,还可以称为“督宪”、“制军”。总督掌管一省或两省之军政。至于所谓的抚台,顾名思义就是指巡抚。
臬台、藩台分别是按察使、布政使,他们是“二司”的长官,地位比巡抚衙门低。后者的品级要高于前者。学台自然就是学政。
再往下是道台、府台。所谓府台即知府,是这里面官职最卑微者。
以品级而论,地位最高的总督是正二品或从一品。次一等的巡抚是从二品。
督抚是一省的最高长官,接下来的布政使也是从二品。在巡抚出现之前,布政使才是一省的最高长官。
按察使的品级是正三品。
学政则主要负责全省的教育和科举考试工作,由朝廷派出,也是正三品。
道台的品级是从三品或正四品。最后,知府的品级是正四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