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见太后时的礼节列举如下:
跪拜大礼:嫔妃双腿跪地,用手绢向后摆三下,磕一下头,此动作连续3次。并说: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屈膝礼:嫔妃双膝微微弯曲,双手交叉放在腰部,并说:臣妾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请安礼:礼节如同屈膝礼,但有时候需要敬茶。
半叩礼:嫔妃双膝跪地,身子微微前屈,并说:臣妾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嫔妃刚入宫时见太后需要行跪拜大礼,正式册封后,行屈膝礼,请安时行请安礼,在进行典礼时,行半叩礼。
礼仪:
宫人见正三品以下妃嫔行躬身礼,正三品以上及皇上,太后行屈膝礼。对比自己位高的宫人,需行躬身礼。
后宫妃嫔遇比自己分位高者,需行躬身礼。遇皇上或太后,行屈膝礼。
秀女遇后宫妃嫔一律行躬身礼,遇皇上,太后或皇后,需行屈膝礼。
称呼:
正三品至以上,对下自称“本宫”,对上自称臣妾。宫人及其以下品级妃嫔,需称呼娘娘。
从三品至从五品,对下自称“本主或本+职位”,对上自称嫔妾。宫人可称呼其主子,品级以上者,可称其分位。
正六品以下,对下自称“本小主本+职位”,对上自称嫔妾。宫人可称呼其小主,品级以上者,可称其分位。
秀女对下自称“本小主”,对上自称臣女、小女或者名字。秀女应称呼正三品以上后妃娘娘,其以下,则称呼分位。秀女称呼高级宫女职位(如X司膳、X司珍,宫女总管X尚宫)。
服饰:
正三品以上可着织锦等名贵锦缎,裙式为绮云裙,凤尾裙,千水裙等。可使用海棠纹样,除太后及皇后外,禁用牡丹、鸾鸟纹样。正二品以上衣色可为大红,正红只有太后及皇后可用。正三品以上发髻多为灵蛇髻,望仙髻,凌云髻,流仙髻,瑶台髻,奉仙髻等,且可使用步摇,但不能多于三件。正二品以上则可使用着金凤钗。可用额坠。
从三品至正五品可着上好丝帛锦衣,裙式为云缎裙,留仙裙,百水裙等。可绣于孔雀纹样。衣着之色可用正色,但忌用玄色,明黄,大红,白色等色。发髻多为百花髻,合欢髻,随云髻,朝月髻,惊鹄髻,祥云髻等。髻上可饰有镶玉、珠流苏,正五品以上可以佩戴流苏两支,以此往上推,且长不能过耳。
从五品以下可着缎衣,裙式为百蝶裙,云烟裙,立水裙等。纹样素淡,且衣色不能为正色,需为偏色。发髻多为双环髻,垂云髻,葫芦髻,流苏髻,反绾髻百合髻等。髻上只可饰玉质发钗,或是银质细钿,不能多于五件。
秀女衣着裙式较单调,多为绣线棉衣裙。发髻多为双髻,如意髻,圆翻髻,可用玉质珠花,但不得多于五枚。
宫女一律着柳青色或粉色宫装,发髻多为侧髻,垂髻,且只可配饰两枚簪花,不得滥用金银玉饰。
皇子,公主可着与明黄相近颜色及正色锦衣,纹饰可绣蛟,发髻多无限制,不失身份,不过于奢华即可。
后宫妃嫔主要服饰式样——
太后、皇后: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镂金丝钮牡丹花纹蜀锦衣、绣刻丝瑞草云雁广袖双丝绫鸾衣、如意缎绣五彩祥云朝服、牡丹凤凰纹浣花锦衫、牡丹薄水烟逶迤拖地长裙。
正二品以上:流彩暗花云锦宫装、百花曳地裙、织锦镶毛斗篷、藕丝琵琶衿上裳、刻丝泥金银如意云纹缎裳、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对襟羽纱衣裳、团蝶百花烟雾凤尾裙、月牙凤尾罗裙、金丝白纹昙花雨丝锦裙、曳地水袖百褶凤尾裙、霞彩千色梅花娇纱裙、流彩飞花蹙金翚翟袆衣、五彩缂丝衫、捻金银丝线滑丝锦被、四喜如意云纹锦锻。
从二品至正三品:琵琶襟上衣、云雁细锦衣、弹花暗纹锦服、八答晕春锦长衣、云霏妆花缎织彩百花飞蝶锦衣、织锦皮毛斗篷、金边琵琶襟外袄、翡翠烟罗绮云裙、散花如意云烟裙、盘金彩绣棉衣裙、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桃花云雾烟罗衫、缎绣氅衣、缎织掐花对襟外裳、八团喜相逢厚锦镶银鼠皮披风、挑丝双窠云雁装、蝶戏水仙裙衫。
从三品至正五品:碧霞云纹联珠对孔雀纹衣、缕金百蝶穿花云缎裙、勾勒宝相花纹服、桃花云雾烟罗衫、云丝披风、古烟纹碧霞罗衣、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粉霞锦绶藕丝缎裙、团锦琢花衣衫、锦绣双蝶钿花衫、烟水百花裙、白玉兰散花纱衣、十二破留仙长裙、乳云纱对襟衣衫、云雁细锦衣、软银轻罗百合裙。
从五品以下:绣衫罗裙、窄衣领花绵长袍、丝地绣花百蝶裙、烟云蝴蝶裙、撒花烟罗衫、丝绸罩衣、素绒绣花袄、刺绣妆花裙、柔棉曳地长裙、弹花暗纹绵服、如意云纹衫。
后宫花色纹样规定——
太后,皇后:牡丹。
正三品以上:海棠、荷花、芙蓉,并蒂莲。
从三品至正五品:兰花、梅花、水仙。
从五品以下:芍药、菊花、百合。
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question/62329503.html?si=1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
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 安
“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