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山洪与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3-04-10 14:11:24

山洪与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山洪流体混浊,但含沙量小,密度小于1、3吨每立方米,流动时形态与一般水流相似,连续流动,大石头在洪水里滚动,向下移动。在山口形成的堆积扇上沉积的泥沙有分选性,离山口越近石头越大,离山口越远石头越小。

泥石流含沙量大,密度大于等于1、3吨每立方米,流体粘稠如泥浆,流体中大小石块随浆体一起运动,出山口后泥沙迅速沉积,在沟口形成泥沙与大小石块一起的混杂堆积物。

山洪与泥石流同样发生在山区,爆发时同样是山谷轰鸣,地面震动,流体汹涌澎湃沿着山谷而下冲向山外。

山洪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什么

意义不同。山洪指的是山沟里暴涨的洪水。洪水是由暴雨、冰雪突然融化、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水流现象。,其中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速上升。具有山洪暴发突然、水流集中、流速高、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有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洪水是季节性的。

山洪和洪水的区别(山洪有什么特点)

山洪特征

1.季节性的。汛期的4-9月,尤其是主汛期的6-8月,是山洪多发期。

2.突然。降雨流动迅速,通常只有几个小时。激发山洪的暴雨是突发性的,导致山洪突发。山洪爆发时间短,很快就会变成灾害。

3.大众传播。在溪流或山谷的两侧,有一个很高的机场表面,这往往会导致塌陷。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表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是加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

山洪和洪水的区别(山洪有什么特点)

遇到山洪怎么办?

1.保持冷静,尽快向上或向更高的地方移动。

2.不要沿着泄洪道跑,而是迅速向两边躲避。

3.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如果被山洪围困在山上,要及时与当地取得联系,或者发出求救信号。

山洪是什么意思?

山洪
概念
山洪是山丘区特殊的洪水,群众习惯称之“发蛟”。洪水历时一般几十分钟到1-2个小时。
成因
1、地形条件: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
2、森林覆盖条件:大范围树林、毛竹覆盖,汛期当暧湿空气携带大量水气,达到林区上空,与林区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大的冷空气交锋,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条件:水休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自降雨。
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山顶土体含水量饱和,土体下面的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当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积;致使原有土体平衡破坏,土体和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复盖层,瞬间从山体中上部倾泻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暧湿气流遇山体阻挡,产生暧湿气流上升运动,在山顶和迎风坡形成冷暖锋面产生雷暴雨。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暴发了。
山洪的成因除山体结构条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历时雷暴雨,引发山洪。
防治
1、明确防治工作目标
山洪防治工作的目标是:确保人员安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确保重要城镇安全,确保重要交通干道和通信干线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开展两项基础工作
要搞好山洪防治,实现工作目标,必须扎实开展好两项基础工作。
一是合理划分山洪影响区域。针对各地的气候和地质及地貌条件,在认真分析历史山洪灾害造成危害的基础上,确定山洪易发区,做到胸中有数,这是山洪防治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的程度大小,一般将山洪易发区划分为危险区和警戒区。
危险区是指已发生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区,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带或洲滩;警戒区是指经监测一旦遇到强降雨时,极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区,以及河道两岸20年一遇洪水位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之间的地带。
二是探索规律,科学确定灾害特征雨量。由于山洪是由降雨形成的,因此,科学确定山洪致灾的特征雨量是山洪防治,特别是制定山洪防御方案的关键依据。一般可根据当地下垫面条件和对历史山洪灾害形成及演变过程的分析,确定警戒雨量和危险雨量。
警戒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且如果降雨仍继续,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雨量;危险雨量是指当一定时段降雨达到某一特征值,即有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的雨量。特征雨量一般按1小时、2小时……6小时来划分降雨时段,并分析确定出相应的特征雨量,具体划分和确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
3.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避灾与治理的关系。山洪及其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往往使人们防不胜防,措手不及,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治理难度。因此,必须坚持避治结合,避重于治的原则;必须坚持使人们远离山洪,主动避开灾害这一指导思想。在思想认识上要以单纯拒山洪于门外转变为使人们远离山洪,真正做到主动避灾,从根本上减轻灾害损失。与此同时,对治理任务相对较轻的地区,必须加大治理的力度。
二是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山洪防治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特别是由于山洪影响区内人口较多,要在短时间内实施避灾措施,全部外迁到安全地区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也不现实。同时,山洪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分步实施。因此,对这些地区当前必须采取以防为主,辅以相应治理措施的方针,当务之急是要落实好山洪防御方案,并根据防治规划,逐步实施避灾和治理措施。
三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必然日益加快,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过程中,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山洪影响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危险区、警戒区内不能规划居民区;其次是危险区内不能规划兴建企业及基础设施;三是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警戒区,如非从警戒区经过或非在其中建设不可时,除对企业和基础设施本身要采取山洪保护措施以外,还必须对企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可能诱发的山洪灾害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