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乒乓球一个回合是指什么(乒乓球的规则)

时间: 2023-04-10 14:58:32

乒乓球一个回合是指什么

乒乓球的一个回合就是指从对手抛球前球静止在手掌上开始,直到该球被判重发球或者得分为止。

乒乓球,它是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兵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

比赛规则是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赛制等。

乒乓球的规则

计分
乒乓球比赛包括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双打比赛以两名运动员为一方,单打比赛以一名运动员为一方。有发球权的一方叫发球方,对方叫接发球方。
1.1一分
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
(5)对方阻挡;
(6)对方连击;
(7)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9)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0)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1.2一局比赛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3一场比赛
(1)奥运会乒乓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但双打预选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2. 发球
2.1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2.2合法发球
(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7)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8)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9)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10)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3. 其它规则
(1)球触网后落在对方台上,判好球;
(2)球擦在对方台边上,判好球;
这是记分的

乒乓球比赛几回合制?

一局比赛 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2 一场比赛 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 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1.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 轮换发球法 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
</TABLE>

乒乓球的专业术语

长球:乒乓球运动术语。指落在距球台端线30厘米范围内的球。具有弧线长、冲力足、威胁大等特点。

短球:乒乓球运动术语。指落在距球网40厘米范围内的球。具有弧线短、冲力小等特点。与长球结合使用,能调动对方前后奔波。

步法:乒乓球运动术语。击球者在移动过程中依靠下肢完成的各种动作。包括单步、跨步、滑步、交叉步等,有时需要将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步法结合起来使用。练就起动快,移动及时、到位的步法,能保持合适的击球位置,提高动作质量,又能扩大控制球的空间。

发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指比赛时每一个回合中的第一次击球。运动员将球抛起,光击中本方台面一次,并越网或擦网落在对方台面。双打时须将球先击中本方右半区台面一次,并越网落在对方的右半区台面。每方都有轮换发5分球的权利,如双方均得20分时,每方轮换发1分球,直至比赛结束。按身体方位有正手发球、反手发球之分;按身体姿势有站立式发球和下蹲式发球之分;按抛球高度有低抛发球和高抛发球之分。发球时灵活多变,常能直接得分或为下一板球的进攻创造条件。

攻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比赛中争取主动和得分的重要手段。按身体方位有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直拍反面攻球、侧身攻球;接站位有近台快攻、中台快攻。远台快攻;按动作有快抽、拉抽、扫抽、扣杀。特点是种类多,球速快,力量大。

滑板攻球:乒乓球运动攻球的一种。动作要点是:击球前先做扣杀动作,在触球前的一瞬间突然调整拍面方向,改变挥拍速度和击球路线。特点是角度大,带侧旋,迷惑性强。在扣杀时结合运用,能起到声东击西的作用,增加对方的回球难度,为进攻创造条件。

提拉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攻球运动员对付下旋球时常用的技术之一。动作要点是:击球时,球拍从右下方朝左前立方加速挥动,拍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下部。特点是落点活,球路稳健,并带有一定的主旋力。比赛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时用此过渡,常能为扣杀创造机会。

正手突击:又称“低球起板”。乒乓球运动攻球的一种。动作要点是:

(1)左脚稍前站立,上臂带动前臂向身体右后下方引拍的同时腰向右转,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球拍的位置低于击球点,拍面稍后仰

(2)击球时,右脚蹬地,腰向左转,前臂加快收缩并旋内,手腕转动摩擦球,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下部。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

放高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防守时采用的一种战术。正、反手均可运用。动作要点是:

(1)左脚在前,站位离台远。击球前,前臂下沉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下方;

(2)击球时,上臂向前上方挥动,前臂随之向上拉起。拍面稍前倾,在来球跳至下降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

(3)以整个手臂的发力为主,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特点是弧线高,落点远,上旋力强。在被动防御时使用,能消耗对方体力,为调整战术赢得时间,也能增大对方的接球难度或使之失误,起到以守为攻的作用。

搓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技术。种类较多,根据击球时间、落点和旋转的不同,分快搓、慢搓、转与不转搓球、侧旋搓球等。一般在左半台使用较多。动作要点是:球拍在体前,击球时,上臂前伸,拍面稍后仰,利用上臂前伸和旋外的力量,将球拍向前下方送出,在来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特点是动作小,弧线低,落点活,旋转变化多等,可以牵制对方的攻势,并为抢攻或抢拉创造机会。

放短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借助来球反弹力击球的一种技术。有搓中放短球、拉中放短球、扣中放短球等之分。动作要点是:击球前,手臂前伸迎球,球拍击球后整个手臂及时停止向前挥拍。如接下旋球,拍面后仰,在上升前期击球的中下部;如接不转球,拍面应垂直,在上升前期击球的中部。特点是站位近,弧线低,落点短。能破坏对方的击球节奏,起到调动对方、争取主动的作用。

削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用于对付各种攻球和拉球的一种下旋球技术。主要用于中远台或远台。分正手削球和反手削球两种。

推挡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以球拍推击球的一种技术。有挡球、快推、快拨、加力推、减力挡、推下旋、挤推、拱推等。特点是站位近,变化多,速度快,动作小,在相持或防御时使用能起到调动对方和助攻的作用。

弧圈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将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一种进攻技术。要求运动员使用反胶海绵球拍。击球时球拍前倾,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依靠腿部、腰部和手臂等部位的协调发力完成动作。

直拍反面拉球: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直拍运动员使用球拍反面的覆盖物拉弧圈球的技术。有拉加转、前冲和快撕等之分。快撕主要用于相持阶段的对攻,而加转和前冲则用于抢拉位于左大角的下旋长球。动作要点基本与横拍反而拉弧圈球的各种技术相似。特点是动作幅度较小,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较为灵活。

常用术语

一、比赛台面的区域

(一)左、右半区 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 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 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 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二、球拍拍形

球拍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一) 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是指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1) 拍面与台面成90为垂直。

(2)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小于90为前倾。

(3) 拍面与台面形成的角度大于90为后仰。

(二) 拍面方向

拍面方向是指球拍左右偏转时,与球台端线所形成的角度。

三、击球部位

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球拍触球的具体位置,它基本上与拍形角度相吻合。

(一) 上部

(二) 上中部

(三) 中上部

(四) 中部

(五) 中下部

(六) 下中部

(七) 下部

四、击球时间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至回落的那段时间。

(一) 上升时期:球从台面弹起刚上升的阶段。

(二) 上升后期:球弹起接近最高点的阶段。

(三) 最高点期:球弹起达到最高点的阶段。

(四) 下降前期: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最初阶段。

(五) 下降后期:球下降到接近地面之前的这一阶段。

五、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是指从击球点到落台点之间形成的线。五条基本线路(以击球者为基准)为: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球在实际比赛

中是随时以站位而定的,即追身球,也称中路追身路。

六、击球点

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接触瞬间的那一点所属空间的位置,这是对击球者所处

的相对位置而言的,包含以下三个因素:

①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

②球与身体的远近距离

③球的高、低位置。

求最新乒乓球比赛规则!

判其失一分!!!
一、《乒乓球比赛规则》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乒乓球的比赛规则
2、国际竞赛规则
3、乒乓球竞赛规程
1.章程(略)
2.乒乓球竞赛规则
2.1 球台
2.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2.1.2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2.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2.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2.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2.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2.2 球网装置
2.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2.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2.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2.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2.3 球
2.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40毫米。
2.3.2球重2.7克。
2.3.3球应用赛璐珞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2.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2.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2.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2.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2.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通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2.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2.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以及用来击球一面的任何覆盖物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2.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
2.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均可允许使用。
2.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2.5 定义
2.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2.5.2“球处比赛状态”,从有意识发球前,球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中的最后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2.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2.5.4“一分”:判分的回合。
2.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2.5.6“不执拍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2.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2.5.8 "阻挡”:自对方最后一次击球触及本方台区后,如果在台面上方或正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在没有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越过端线之前,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
2.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2.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2.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2.5.12“副裁判员":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2.5.13“穿或戴”的物品:指运动员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戴的任何物品,但不包括比赛用球。
2.5.14“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除从球网和比赛台面之间通过以及从球网和网架之间通过的情况外,球均应视做已“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2.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球台端线以及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2.6 合法发球
2.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2.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球下降到被击出前不能碰到任何物体。
2.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2.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2.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2.6.6运动员发球时,应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2.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2.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时,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均判接发球方得一分。
2.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2.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作出免予执行的决定,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2.7合法还击
2.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2.8比赛次序
2.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2.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2.9重发球
2.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2.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2.9.1.2如果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接发球方没有企图击球。
2.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2.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2.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2.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2.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2.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2.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2.10 一分
2.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2.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2.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2.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2.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没有触及本方台区而越过本方端线;
2.10.1.5对方阻挡;
2.10.1.6对方连击;
2.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1.4.4和1.4.5条款的拍面击球;
2.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2.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2.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2.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2.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出现1.15.2条款情况。
2.11 一局比赛
2.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2.12 一场比赛
2.12.1一场比赛由单数局组成。
2.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除非是经许可的间歇。
2.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2.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2.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位后,另一方运动员必须有另一个选择。
2.13.3在获得每两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2.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2.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2.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2.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2.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2.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2.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2.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2.15 轮换发球法
2.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0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2.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2.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2.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2.15.3轮换发球法一经实行,或一局比赛进行了10分钟,该场比赛的剩余的各局必须实行轮换发球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