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胶的优点:长胶是低粘性胶皮,具有借旋的功能,在击球过程中常出现反常旋转。长胶不易吃转的特点使其有利于接发球,也有利于攻下旋球。长胶在防守时的挡球常是急下旋,且飘忽不定,不往前走。长胶很适合近台攻球,它攻球下沉的特点对站位近台的对手极具威胁。长胶削球接弧圈球时回球常表现出强烈下旋,且易于控制。
长胶的劣势:速度缓慢,本身发不起力(没有爆发力)。长胶的低球进攻不易打出理想的飞行弧线,攻击速度慢且不带前冲。长胶搓回的不转或上旋球以及挡回的质量不高的球。.长胶在发球上除了发网前短球效果较好外,其它发球难以达到较高质量。
乒乓球的胶分为反胶,长于旋转;短颗粒,长于速度;长颗粒,回球不规则;防弧胶皮,受旋转影响很弱。
反胶现在最为常见。
长颗粒,也就是长胶,特点是受旋转影响比较弱,回球不规则而且反常规:通常其他胶皮制造的旋转,在长胶上因为颗粒的摆动可能出现反旋转的效果,推可能出下旋,搓可能出上旋,还能根据手法回击出飘和下沉。
短颗粒,根据胶皮的硫化程度,分为生胶(胶皮比较透明,硫化程度低)和正胶(胶皮不那么透明,硫化程度高)。正胶有一定的旋转制造能力,对旋转也没有反胶敏感,但是击出的球速度快,同时因为旋转不强,会下沉。生胶则根据硫化的程度和颗粒的长短介于正胶和长胶之间。但是这两者当面对旋转比较强的弧圈球的时候,都可能因为颗粒本身摩擦系数比较低而在胶皮上打滑而不受控制。
理论上的克制关系:短颗粒对长胶和防弧的优势相对比较大,因为后两者本身进攻困难,也无法创造出太多旋转,相对难限制短颗粒进攻。
长胶对反胶的优势,反胶的旋转会被长胶借用,然后回球不规则,俗称很怪。但是现如上长胶本身的规律是死的,即便在专业层面,长胶被反胶适应之后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生存比较困难,现如今大多数应用在削球打法。
反胶对短颗粒,如果能退台拉出一点距离,然后制造出足够的旋转,短颗粒会因为打滑很难有把握的回击这个球。加之短颗粒制造旋转的能力有限,搓接的球下旋也不强,可以被直接反击。
乒乓球拍胶皮种类及其特点:
生胶:
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
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出球速度明显加快,适合运动员自己主动发力。击球时,在重打的情况下,控制球的能力较好,且击出去的球略下沉。生胶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摩擦力小,不容易制造旋转。在轻打的情况下,稳定性不如正胶,往往出现击球打滑下网或使球产生漂浮的现象,在对攻中缺少回旋的余地。与正胶对比它的速度要比正胶要快,但稳定性不如正胶,且难于制造旋转,所以经常被使用在横拍选手中的反手。例如王涛、曹臻、姜华珺等,他们一般都是采用了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和弹击)的搭配方法。
正胶:
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
它的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也是中老年朋友中比较常见的打法。由于正胶的摩擦系数要比反胶要小,所以有不吃转的特点,而它击打出来的速度又比反胶要快,所以非常适合直板快攻打法。在击球时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反弹力也较大,容易发挥海绵及底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力量。但是由于胶体的含胶量不是很大,颗粒比较硬,缺乏粘性,所以在制造旋转的性能上不如反贴胶皮。
在使用正胶拉弧圈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击球的手法,一般是采用先撞击后摩擦,并且撞击的成分要大于摩擦,否则会造成打滑下网的现象,并且拉球过程中大臂挥动幅度较大而小臂很小。
反胶:
就是反贴胶皮。
其特点是击球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由于粘性好,摩擦系数较大,因而特别有利于制造旋转,回球的稳定性也较好。由于反贴胶皮具有这个突出的优点,弧圈球选手和削球选手都喜欢使用它。由于击球稳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学者首选的类型。对于专业选手而言,又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反胶海绵拍供选择,如胶皮粘性强、配套的海绵软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胶海绵胶皮是直、横拍选手目前最常用的胶皮,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选手使用。因为这种胶皮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
长胶:
与正胶和生胶相比,长胶的颗粒要比前两种要细而且颗粒高度要高。
它的特点是回球下沉且飘忽不定,可以产生反常旋转现象。由于拍面打滑,长胶主动制造旋转的能力很差,因此用长胶发过去的球旋转很弱。长胶主要依靠来球的强旋转或冲力大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度。例如:对方搓来的下旋球,己方利用长胶的技术“拱”,球以上旋飞回;对方攻来的上旋球,己方用长胶技术“挡”,球以下旋飞回;用削球回击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旋。
这些反常的变化常令对方失误或回出高球,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自己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此类打法一般常见于业余怪球手和专业削球中。
几种颗粒胶皮的区分及性能对比:
1.从形态上来说:长胶的颗粒高度高,正胶、生胶较矮。正胶所用的橡胶的硫化程度高,生胶的硫化程度低。
2.性能对比
(1)旋转:正胶性能与反胶最接近,有一定的制造旋转能力;而生胶、长胶的制造旋转能力依次下降。对应的三种胶皮中正胶也最吃转。另外长胶有反旋转性能,简单的说就是搓出上旋,打出下旋。
(2)速度:生胶的速度最快,正胶次之,而长胶比较差,其原因在于,长胶颗粒长,触球时会倒伏,来球势能被部分转换为胶粒倒伏所需要的势能,导致长胶弹性较差。生胶、正胶的颗粒短,不存在上述问题,但相对而言由于天然橡胶比硫化橡胶的弹性强些,所以生胶的弹性大于正胶,来球的动能也就能更多地被返回,也就是说,出球的速度更快一点。
(3)打法:相对于反胶,生胶、正胶速度快,旋转弱,主要用于近台快攻(如刘国梁、杨影)或近中台弧快打法(如王涛、曹臻、姜华珺),简而言之就是以速度取胜。长胶既没速度、也没旋转,但以其诡异的反旋转性能以及不吃转的优点,多用于控制调动型打法如削球(如丁松、朱世赫)。
正胶,也叫短颗粒胶皮,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过去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等一大批世界冠军都采用正胶海绵直拍。当今世界冠军刘国梁也是采用这种类型胶皮。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正面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目前国际市场上还有一种介于短颗粒与长颗粒之间的一种中颗粒胶皮,有不旋攻击的奇特效果,对手攻来的强烈抽球或下旋球,这种胶皮压根儿就不怕,回过去都是不旋球,而且飘忽,让对手使不上劲。它被人称作“魔性胶皮”。
反胶,其特点是击球旋转力强、击球稳定、易控制,适合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由于击球稳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学者首选的类型。对于专业选手而言,又有多种不同性能的反胶海绵拍供选择,如胶皮粘性强、配套的海绵软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胶海绵胶皮是直、横拍选手目前最常用的胶皮,几乎100%的欧洲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亚洲选手也有近80%选手使用。因为这种胶皮比较好地兼顾了速度与旋转的要求。 目前国际超一流选手中,绝大部份都使用反胶胶皮。如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塞弗、马文革、王楠等,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盖亭、王涛、孔令辉、邓亚萍、李菊等,直握拍的马琳、阎森、冯哲等,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是正面或二面均为反胶胶皮。 打反胶的选手都希望胶皮有高裹力,即胶皮面要粘,这样才能有高的摩擦系数。除了专业运动员有条件打比赛即换胶皮外,业余爱好者恐怕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所以要懂得保护胶皮的粘性。最简单的办法是每次练习以后,用软泡沫海绵沾清水清洗干净,市面上也有专用的清洁剂出售,使用效果会更好。清洁后用聚脂薄膜覆盖上,这样既可防尘又可防氧化。
生胶,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其特点是击球下沉,搓球旋转弱。由于生胶有减转的作用,因此特别容易控制球。目前一批横拍两面攻选手,为求得击球的变化,采用了正手反胶(拉弧圈)和反手生胶(快拨及摆短)的搭配方法。当今世界冠军王涛及著名选手陈静、耿丽娟等都采用反手生胶的打法,韩国及朝鲜女选手对这种搭配方法更是情有独钟。这种性能的胶皮可作为直拍反打反面贴胶的一种选择。
长胶,是一种胶粘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一薄海绵上面而胶皮海绵,是我国在六十年代发明的。当年张燮林用这种胶皮削出变幻莫测的球,被称为乒坛魔术师。这是因为这种胶皮球在拍面会产生反常的旋转现象,典型的变化是:对方搓来的下旋球,己方用长胶对搓时,将以上旋飞回;对方攻来的上旋球,己方用长胶推挡后以下旋飞回;用削球回击对方拉来的弧圈球时球会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时回球则不旋。这些反常的变化常令对方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付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常可轻易取胜。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己方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理事会,以19票对18票,作出关于禁用使用长胶的决定,并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少年运动员千万不要用长胶,一方面长胶难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定型。中国乒协早已明文规定少年比赛一律不得使用长胶。
乒乓球拍也是这项运动最基本的装备之一,但是它的种类繁多,仅仅依据胶皮划分,就可以归类为颗粒胶皮和非颗粒胶皮两种。
颗粒胶皮又分为长胶、正胶和生胶,而非颗粒胶皮为反胶。1、长胶的颗粒朝上,长度较长,硫化程度较高,表面相对光滑。且这种胶皮的颗粒细长、柔软。这种球拍的特点是触感硬、击球速度较慢。
2、反胶的颗粒朝下,表面光滑,触感柔软。这种胶皮的球拍有利于弧圈型或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击球弹性较强,是最为常用的胶皮之一。
3、正胶的颗粒长度较短,硫化程度较高。这种球拍的特点是触感硬,击球速度较快。
4、生胶的颗粒长度较短,硫化程度较低。这种球拍的特点是触感软,击球弹性较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