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江西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

时间: 2023-04-10 17:39:59

江西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

1、中华秋沙鸭;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全球目前仅存不足一千只。江西的五河流域(赣、抚、饶、信、修)都有中华秋沙鸭的踪迹。

2、白鳍豚;历史上在鄱阳湖和长江都有分布。至20世纪种群数量减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濒危动物之一。

3、梅花鹿;九江彭泽县是野生梅花鹿的重要栖息地,这里分布着南方亚种梅花鹿最大的野生种群。

我国珍稀动植物有哪些

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数量、保护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
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前,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 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银杉:常绿乔木,高达20米。枝平列,小枝有毛。叶两型,长枝上的叶放射状散生,长4厘米~5厘米;短枝上的叶轮生,长2.5厘米,线形,下面有白色气孔带。球果。产于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等地。1956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2)水杉:落叶大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18毫米~25毫米。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3)珙桐:又称水梨子。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开花时,白色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有“中国鸽子树” 之称。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4)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厘米~60厘米。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茎很短,掌状复叶,三至六枚轮生。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扁球形,红色。产于我国东北、朝鲜等地,有极好的药用价值,为“关东三宝”之一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的生存。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

我国有哪些受到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

华南虎、东北虎(1级)
体大头圆,耳短尾长,四肢粗大。体长1.2-2米,尾长1米左右,体重100-200千克。通体棕黄,有横列黑色条纹;凹白色,黑纹明显;尾黑纹横列,尾尖黑色。头部黑纹较密,耳背黑色,当中具一白斑。主要生活在森林山地。多单独生活,不成群,多在夜间活动,嗅觉发达,行动敏捷,善于游泳,但不能爬树。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3-4年才性成熟,多在冬季发情交配,妊娠期 103天,每胎产1-4仔。
马来熊 (1级)
别 名:狗熊
体型较小,体长IO0厘米左右,尾长近5厘米,体重不足50千克。全身乌黑光滑,毛短绒稀;耳短圆,基部宽,不成筒状;足垫粗厚宽大,与黑熊相似,但前足指突和后足趾突基部彼此之间连有短噗。
生活在热带和南亚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主要营树栖生活。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绿春黄莲山一带。
大熊猫 (1级)
体型似黑熊,头圆而大,尾极短。体长多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60l千克。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色,界线分明。
主要栖息在海拔1400—35O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阀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无固定巢窝,常在大树上或竹林内卧睡,平时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觉、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弱。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及嫩竹尖为食,亦喜欢野果或一些动物性食物。每年多在4—5月发情交配,也有秋季交配的,妊娠7个月,多数每胎只产1仔,由雌兽单独抚育,仔兽5~6个月才能独立生活。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十分珍贵,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人迹罕至的高山竹林内。
紫 貂(1级)
体躯细长,四肢短位如中型家猫。体长36—45厘米,尾长11.3—14.1厘米,体重0.5~1.0千克。鼻面部尖,耳大,尾毛蓬松,四肢短,足五趾。体色棕褐色,稍掺有白色针毛,喉、胸略橙黄色。
生活在气候寒冷、针叶林丰盛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筑窝于石堆或树洞中。善于攀缘爬树,行动敏捷,夜间活动为主。以啮齿动物、鸟类、松籽、野果及蜂蜜为食。每年4—5月发情,妊娠9—10个月,每胎产仔多在2—4只之间,3岁可性成熟。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桓仁县及新疆的阿尔泰山。
猞猁 (1级)
体长90—13O厘米,尾长11—24厘米,体重18—32千克。体型似猫,四肢粗长,尾短粗,耳端着生有直立的簇毛。体背粉棕或灰棕色。背中线棕色较深,背及四肢两侧有棕褐色斑点;上唇灰白,眼周具白色边缘;耳背、耳缘、耳端簇毛均黑色;尾端黑色,爪白色。
生活在高大密林中,筑巢在大石下岩隙中,多数晨昏活动;善爬树、奔走和游泳。以兔、松鼠等小型兽类和雉鸡等大型鸟类为食。每年3-4月交配,妊娠期2个月左右,每胎产仔2-4只,哺乳期2-3个月,寿命可达12-15年。
国内分布于北方各省区和青藏高原。
亚洲象 (1级)
别 名:印度象 大象
为大型哺乳类。最显著特征是有长的、能弯曲的、肉质的鼻子。体长5.5-6.4米,尾长1.2-1.米,身高2.4-3米,体重约5000千克。皮肤颜色由黑灰色至褐色,额部、耳朵及躯于颜色较深。被毛稀疏,尾端有丛毛。额平,头顶为最高点;鼻尖有一个指状突。仅雄象有露出的象牙。
生活在热带丛林、草原中。10刁0头为一个群体。主食竹笋、竹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繁殖季节不定,妊娠期600-640天,每胎产1仔,8到12岁性成熟,平均寿命50-65岁。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缘地带。
梅花鹿 (1级)
体型较大,体上白色斑点小而密,且有成行的趋势。背中线从耳间到尾基部为黑色,臀斑白色。雄鹿的成角只有4叉,茸角约在7月开始骨化,茸皮脱落,成骨质角。
栖息在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林缘耕作区。有群居习性,结群状况随季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一般群体5—6只,最多的鹿群也只有20余只。以豆科、菊科、白烨、地榆等草类和灌木的皮及嫩叶等多食,3-4月有舔食含盐较重泥土的习性。在2~3岁性成熟,每胎1仔,哺乳4个多月。
国内分布于东北、西南等地区。
白唇鹿 (1级)
大型鹿。雄兽角较扁,唇、额至喉纯白色,臀斑土黄色,被毛粗硬厚密,身体暗褐色。雄鹿蹄大而宽;雌鹿较尖而窄狭。
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上。白天常隐于林缘小叶杜鹃或其它灌木丛中,也攀登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善于爬山奔跑,爬山履险的能力很强。喜欢营集群生活,最小的集群仅4—6只,一般多为10—30多只,到了繁殖季节集群可多达数十,乃至一百余只。9—10月发情,孕期8个月,翌年5—6月产仔。食物以禾本科、寥科、景天科等草本为主,有嗜盐习性。
国内仅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
野牦牛 (1级)
体形似家牦牛,更粗重。颈下无肉垂,颈和躯身下以及四肢均被下垂的长毛。尾毛更长,尾端蓬松。肩峰至腰的背中线稍淡,其余全身为一致的黑色或乌褐色,无其他杂色。
栖息于海拔400O—60O0米之间的高原寒漠地带,适应性极强。食物以早熟禾、莎草、嵩草等高山寒漠或荒漠的植物为主。每年8——9月发情,孕期9—10月,一般翌年4——5月产1仔。
国内分布于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和西藏。
藏 羚 (1级)
体型中等。雄体吻鼻部肿胀而粗大,角细长而笔直,尾较短而尖。背毛浅红棕色,腹毛白色。
栖息于海拔3500—6000米的高原地带,是高山寒漠的代表动物。夏季在开阔的山谷或草原上有水、草的地方生活;寒冬迁往避风向阳的沟谷。以各种草为食。冬季交配,妊娠期约6个月,夏季产仔。
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北等省区。
大天鹅 (1级)
别 名:白天鹅 天鹅
为大型游禽。体长1200——1500毫米。全身羽毛洁白,雌雄相同;头颈长(约占体长的一半),在水面上经常伸直。嘴黑色,基部有明显的黄斑,前伸至鼻孔之下;附跃、践、爪均为黑色。
栖息于湖泊、水库及沼泽湿地。每年3月中旬一4月中旬北迁,9月中旬南迁。属候鸟。
国内在北部和西部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省份繁殖,在华中及东南沿海越冬。
疣鼻天鹅(1级)
大型游禽,体长约1450毫米。成乌全身洁白,幼鸟头顶和忱为棕黄色或淡棕黄色;嘴赤红,前额具黑色疣突。嘴甲基部、疣状突和鼻膜为黑色;颈粗壮,常弯曲成“S”状;跗跖、趾和践为黑色。
栖息于草甸、河谷、沼泽地带。叫声嘶哑,很少鸣叫。以水生植物为食,偶吃一些软体动物或鱼。属候鸟。
国内主要在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繁殖,迁徙及越冬时见于河北、山东、江苏、四川以及东北等地。
小天鹅 (1级)
别 名:啸声天鹅 白天鹅
为大型游禽,体长约 11 00毫米。成乌全身洁白,幼鸟褐灰色。颈较大天鹅略短,在水面上微曲。嘴前端黑色,基部的黄斑不伸达于鼻孔之下;跗跖、蹼、爪均黑色。
栖息在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中。生性较活泼,常大群一起鸣叫,叫声清脆。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和小鱼。属候鸟。
国内见于东北、新疆、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
金 雕(1级)
体长约860毫米。雌雄同色。头、颈黄棕色,两翼飞羽除最外侧三枚外,均缀有白色,身体其余部分暗褐色。尾羽灰白,端部黑色。成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金褐。嘴黑褐色,趾黄色,爪黑色。
多栖山地,常栖息在高山岩石或大树上。营巢在高大的乔木上,每窝产卵多为2枚。卵青白色,上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纹,大小约为75* 65毫米。
国内分布于东北以及西部山区。
拟兀鹫(1级)
别 名:白背兀鹫
体长约830毫米。头、颈灰色,有裸露区,颈基具白色绒羽组成的翎领。上体近黑色,下背白色,翅下具白色带。
栖于山地或开阔平原,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吃动物腐尸。
国内分布于云南。
丹顶鹤(1级)
别 名:仙鹤、紫鹤、大白布衫子
体长约1200毫米。通体大部分为白色,头顶裸露呈朱红色,似肉冠状。次级和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黑色,收羽时似象黑尾巴。雌雄成鸟相似。嘴长呈绿灰色。腔、路拓和趾为灰黑色,爪灰色。
主要栖息在有水草地或泛水沼泽等湿地环境之中。食物主要是芦苇,水草及小鱼、虾、蛙类和水生软体动物,也吃一些昆虫和谷物。
国内分布于东北、华东和华北各省。
朱 鹮(1级)
别 名:朱鹭
体长约765毫米。全身羽毛远看为白色,近看翅和头呈粉红色,额顶和面颊裸露呈朱红色,后枕部有冠羽。虹膜淡红色;嘴长、向下弯曲,黑色,端部红色;跗跖较短,红色。
栖息在沼泽或河滩溪流附近,夜间栖于高树上,巢也筑于树上。多采食小鱼、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目前仅分布于我国陕西省洋县。
扬子鳄 (1级)
体长2米左右。身体扁长,具长尾。头扁长,一对外鼻孔位于吻端上方,有活瓣;吻长,内有锥状齿;四肢短,趾(指)间具图,端部有爪。全身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背部体色黑黄色(亦呈褐色),腹部肛门以前呈灰色,尾部灰黄相间。
栖息在水塘、沼泽等淡水区域,穴居,其洞穴建在近水的地方。广食性,吃河蚌、鱼、虾、蛙、水鸟及鼠类,偶尔也袭击水边的小家畜。耐饥能力强,可连续数月不进食。在寒冷季节进行休眠。5-6月交配,7-8月产卵,每次产卵20余枚。
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局部地区。
蟒 (1级)
全长可达6-7米。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残余。背面发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一行红棕色、镶黑边、略呈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一行较小的而中央色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枚,眶后鳞3或4枚;上唇鳞10-12枚;背鳞平滑无棱,中段鳞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枚,尾下鳞65-69对。
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亦可栖于水中。善攀援,夜间活动。吃各种野生的哺乳动物、鸟、巨绒、家畜、禽等。卵生,寿命达25年以上。无毒。
国内分布于云南、贵州、福建、广一东、海南、广西。
金斑喙凤蝶
体大型,绿色、具金色尾突。前翅长55毫米,翅表黑色,被有稠密、光亮的绿色鳞片及一端缘为亮黄绿色的黑色带。后翅翅表盘域区内具一大型金黄色斑,并有一些蓝黑色、桔色以及绿色带跨越该斑,尾状突起与翅表的黑色带近等长,端梢黄色;翅里斑纹与翅表一致,唯色泽略淡。雌性不明。
山地种,栖居于 IO00米以上的阔叶及针叶常绿林中。成虫活动多见于3月底与4月份。
国内分布于广东、福建。

赣南地区有什么野生肉食动物?

对赣南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据调查统计:全市有陆生野生动物326种。其中,鸟类189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45.00%;兽类55种,占全省种数的52.38%;爬行动物56种,占全省的61.54%;两栖类26种,占全省的65.00%。全市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8种,如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苏门羚、黄腹角雉、白鹇、灵猫、穿山甲、云豹、金猫、虎纹蛙等。其中,华南虎、黑麂、斑羚、藏猴等四种兽类是在访问调查中,根据群众描述的形态特征推定的;黑鹳是迁徙途中经过我市,被人打伤无法救治而获标本;黑熊仅活动于石城木兰乡东坑村与广昌县交界处。
麂子,学名:赤麂。偶蹄目,鹿科。


蒙洞老鼠、土豚,学名:竹鼠。啮齿目,竹鼠科。非洲食蚁兽学名也叫土豚,完全不同的物种。


野鸡、长尾山雉,学名:山鸡。鸡形目,雉科。


石拐,学名:棘胸蛙 。无尾目,蛙科。与田鸡有差别。

谁能告诉我国家珍贵保护动物及它的保护区?要5个珍贵动物的。

1.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境内。1985年建立,1997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公顷。保护区有兽类14种,鸟类180种,爬行类13种,两栖类4种,昆虫8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麋鹿、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二级有河麂等23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