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
木薯,直立灌木,高1、5到3米,块根圆柱状。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是工业淀粉原料之一。因块根含氰酸毒素,需经漂浸处理后方可食用。木薯在中国栽培已有百余年,通常以枝、叶淡绿色或紫红色两大品系,前者毒性较低。
山药与木薯的区别办法:1、山药一般较光滑,有根须断裂的小黑点,木薯一般颜色相对较深,皮比较粗糙。2、比较容易掰断的是山药,因为木薯一般纤维比山药多。木薯里面有根硬芯
木薯(Manihot utilissima)的可食部为根块,内含淀粉和少量蛋白质,为我国南方的个别地区主工杂粮之一。
木薯属于大戟科木薯属,是多年生的亚灌木,其地下部结薯,薯的结构类似甘薯,故在我国又有树薯、木番薯之称。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集中分布在北纬20度和南纬20度之间,木薯在其原产地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被引入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所以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对木薯可能不很熟悉。
作为经济栽培,木薯常为一年生,中熟品种栽后8—9个月可以收获。木薯的茎直立、木质、植株高度可有2—5米, 叶子掌状深裂、圆锥花序,雌花先干雄花7一10天开放。木薯是高度杂合的植物,自交严重衰退,无纯合品种,除了育种上需用种子繁殖外,生产上使用的“品种”都是杂种一代的无性繁殖后代。木薯通常都是用插条栽培的,成熟的主茎和分枝均可用作种苗,但以充分成熟、密节、粗壮、髓部充实,芽眼完整又无病虫害的主茎为佳。 木薯的块根为肉质、圆锥型或圆柱型富含淀粉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A、 B1 b2、等。
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木薯主要用做粮食,在我国主要用做饲料和生产淀粉。木薯淀粉可以制造食糖、酒精、味精以及啤酒、面包、粉丝、酱料等多种产品。木薯的叶片营养也很丰富,可用做饲料。木薯的块根在加工利用上还有两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其一是木薯的块根不耐贮藏,收获后必须及时加工成干片或提 取淀粉;其二,木薯的植株各部位都含有对人畜有毒的氢氨酸,其氢氰酸含量因品种、气候、土壤及肥料成分而异。块 根每百克合氢氰酸1—49毫克不等,而块根中又以皮层含量 最高,为其肉质部的15一100倍,因此利用木薯的块根和叶子食用或做饲料时,应通过浸水、切片干燥、剥皮蒸煮等手段进行去毒处理。切片干燥一般可除去75%的氢氰酸,加工成淀粉后则含氰量甚微。对于含氢氰酸较少的“甜”品种类型 (肉质部每百克含氢氰酸5毫克以下),切片干燥或剥皮蒸煮 后便可安全食用;对于那种“苦”品种类型(每百克合氢氰酸5 毫克以上),去毒处理后虽也可以食用,但主要还是用于加 工淀粉。
木薯具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瘠等优点,在矮丘缓坡、休闲耕地或零星土地上均可栽培,广泛分 布于热带地区。在世界范围内统计,木薯的收获面积远大于甘薯,所以堂面皇之地成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
-------------
其他:(一)毒性及中毒特点
木薯的根、茎、叶中都含有亚麻苦甙(linamarin),经水解后可析出游离态的氢氰酸,致组织细胞窒息中毒。
潜伏期6~9小时,也有1小时发病者。主要是氢氰酸中毒症状。可因抽搐、缺氧、休克,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防治
洗胃,并按氢氰酸中毒处理。加强卫生宣教。掌握安全食用方法:去皮,反复浸洗薯肉,煮时将锅盖敞开,使氢氰酸挥发;弃去汤汁,将熟薯用水浸泡,再行蒸熟方要食用。木薯制成淀粉去毒效果很好。
参考资料:.cn/wsxx/wspx/sl/w47.htm
山药又叫薯芋、薯药、延章、玉延等。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就被誉为补虚佳品,备受称赞。据现代药学分析,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素以及胆碱、粘液质等成分。
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质,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
所以,山药是一种健美食品。欲减肥者可以把山药作为主食,这样既可避免因节食对人体功能造破坏,有利于达到减肥目的。
山药在中药中称淮山.
主料
木薯粉
100克
山药
200克
辅料
糖
30克
步骤
1.山药切片,蒸熟
2.称量木薯粉
3.加入山药中
4.加糖,混合成面糊
5.放入锅中煎制
6.完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