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日晷又称为什么(古代日晷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4-10 18:02:47

日晷又称为什么

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2、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古代日晷是什么意思

古代日晷的意思: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
日晷分类:
1、水平式日晷:
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
3、极地晷:
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6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
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
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什么是圭表与日晷?

圭表,也称土圭,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天文仪器,用它来测量日影的长度。它包括圭和表两部分。表是直立的标竿,圭是在表下端南北方向放置的水平尺,多为铜或石制造。它的创制确切年代已不可考,可能在商朝就已经有了。

圭平卧而表立在圭的南端,二者互相垂直,组成简单的天文仪器。古人用它测量太阳。当太阳在最北面而位置最高的时候,表的影子最短,这时侯就是夏至;当太阳在最南面而位置最低的时候,表的影子最长,这时候就是冬至。因此,测量相邻两次日影最长或最短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即可推算一年的日数,以定回归年的长度,并且用它来推定24节气。春秋时代已经使用。战国时期以前古人已懂得使用铅垂来校正表的垂直,使它观测准确。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对古代圭作了重大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日晷,又称日规。它是我国古代测定太阳时的仪器,起源于圭表。远在春秋时期,古人已用这种方法测定时刻。

日晷

日晷由一根表(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组成。按照晷面安置的方向,可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晷面平行卯酉面)、斜晷(晷面置于任何其他方向)等。如把晷面制成半球形,晷针顶点在球心,就是球面日晷。如果在晷面上按当地的地理纬度和节气刻制节气晷线,从表影的方向和尖端的位置可以测定节气的时刻,这是节气日晷。

我国日晷的早期发展情况还不清楚。目前第一个明确可靠的日晷记载是《隋书·天文志》所载开皇十四年(594年)麟州司马袁充发明的短影平仪,是一种地平日晷。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2记载他的族人曾瞻民(字南仲),发明了“晷影图”所说的结构和后世的赤道日晷基本相同,但晷面是木制的。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仰仪,兼有球面日晷的作用。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年)陆仲玉著《日月星晷式》,介绍了各种日晷的制法,并涉及测星、月用的星晷和月晷。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