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的消费倾向于储蓄倾向相加应该等于1,二者是反向的线性关系。因为人们只要多花一元钱储蓄就会少一元钱的储蓄。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并且消费只取决于当期收入,若当期收入比永久性收入高即暂时消费为正消费者平均消费倾向会下降,相反会上升而储蓄是除去消费和税收后用来为以后的消费做准备得,但消费水平提高后,用于储蓄得就减少,但当期收入相对于永久性收入高时储蓄会增加。
A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APS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S/Y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C/dY
MPS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S/d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 MPC+MPS=1。
扩展资料:
平均消费倾向,又称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1.5/2)。
它是与积累倾向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从长期看,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因而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服从于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APC和MPC的变化规律:
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APC递减),并且越来越小(MPC递减)。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之一。
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但是长期来看,消费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
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因此,0<MPC<1。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
C>Y,APC>1
C<Y,1>APC>0
C=Y,APC=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
①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
②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
③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利率高了,人们会增加存款减少消费,以期得到利息;利率低了,人们会认为存钱不合算,从而增加消费。
一,利率越低,储蓄率越高。失业率与储蓄率要清晰一些。储蓄率提升,通常伴随着失业率的提升。失业率与储蓄率的关系,在逻辑上很好理解,但2017年之后,二者发生了背离。72年后也有几次背离。常常发生在衰退的三年前:98年、87年、83年、77年。其中86年没有衰退,只是经济成长从8.5%放缓至3.0%除此之外,物价与储蓄似乎也有一定的同向关系,通胀越高,储蓄越高,逻辑上有问题。但直观上,通胀与储蓄的关系,似乎比实际利率与储蓄的关系更强。
二,不用核心物价,用包含食品与能源的物价。
以当期物价增幅减去近12个月平均物价的增幅,得到一个差值,作为通胀的扩张。再把曲线倒过来。实际利率越低,储蓄率越高在历史上是频繁出现的。不总是如此。但常发生。基于失业率与储蓄率的原理,收入低于预期,会增加储蓄率。收入是多方面,一方面是薪酬,一方面是投资的现金流回报(房租、股息、利息)等。从理论上来说,利率对于储蓄有两方面的影响。替代效应,利率下降,储蓄失宠,刺激消费。收入效应,利率下降,削减收入,消费下降。那么这取决于,年轻人多,还是中年人多。对中年人更多是收入效应,对年轻人是替代效应。因为年轻人是新进场者,还没有开始储蓄。
三,按偏好理论,当回报率过低时(债类的利率,股票的股息),人们倾向于卖掉证券。理财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按常理,利息会下降,然后就会遭遇减持。那么,参与投机或理财的资金份额,与利率应该是同向波动的。利率升高时,参与投机或理财的资金扩大,下降时会减少。这在1959-2000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实际观测结果,符合理论逻辑。另外说明,在1975年,两个指标也出现过背离,当时的环境是,实际利率低于(-2%)。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