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
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
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降低成本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将成本降低,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员工资或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生产等方法,将成本降低。
去产能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去库存:化解房地产库存
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降成本: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拓展资料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概念解读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主要对策
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考虑到去杠杆化,在去杠杆化集中释放的阶段,应该尽量坚持“现金为王”的态度,如果要选择股票,也要尽量选择那些现金充裕,资产杠杆低的公司,因为,他们可能是未来兼并潮中的食人鲨。还有投资者认为,要关注短期通缩后部分新兴地区的中长期通胀可能。当然,这是较长时期的一个考虑。而达成共识的是,资产价格将结束浩浩荡荡的上涨波段,转而进入下跌。
供给侧改革中提到"降成本",并不特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其包含“制度性交易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
"降成本",除了市场制造成本,其含义有更深维度:一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不时‘卡壳’,给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 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势在必行;二是用工成本高。近年来,结构性招工难等问题加剧了企业用工成本。当前企业很难招到高学历技工,而由于在薪资水平不达预期等原因,一些刚培养成熟的员工又多数会选择离职;三是社保缴费高、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重等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企业资金面仍倍感压力;四是坚持绿色施工,即坚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短期来看,可能会增加投入,但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减少成本和有利环境的;五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创新等。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