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朝前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坡盘龙城出土者为代表,器形有鼎、越、觚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2、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装饰各种纹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
春秋以前,尤其是夏商两朝,
青铜本身与王权做紧密地结合,
摆脱以往制作工艺粗糙,以及式样少的印象,大量被贵族所采用,
只要是礼乐器,兵器,杂器
甚至是王权的象征
常见的纹路有饕餮纹(兽面纹),蝉纹,到春秋有螭龙纹
还有铭文的使用,记录了大量的历史
工艺上陶范的大量运用,提升了精致与美感
冶金工艺在此时也达到一个高峰
进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兵器上面也有很好的表现
中国的名剑传说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
也出现几位铸剑师如干将,欧冶子等
经过两千年的深埋,这些重新出土的名剑在工艺上依然叫现代人惊异
夏商到战国初年,一千多年的时间,都算是青铜器的鼎盛期
这段时间中国的青铜工艺有最大的发展
战国末年开始,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发展,
新材料的运用于发现,慢慢得让青铜器越来越走下坡,
但工艺上活泼许多
有时会用其他金属来装饰点缀,甚至是彩绘
但大量器物的日用化,青铜器逐渐被排挤在外
到东汉末年之后
青铜器的发展几乎就只剩下铜镜的舞台了
夏朝青铜器主要是一些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以酒器爵, 盉最为突出,共同特点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它们的三个足都大多采用尖锐的圆锥状足。爵的流和尾都较长。夏朝仍以陶器为多,青铜器的造型多以陶器仿制而来。而且青铜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也无纹饰,多为素面器。鼎在当时的地位已成为王权的象征,多为圆鼎,尚未见有青铜方鼎,但有陶方鼎出土。 商代青铜器以方、圆形的几何体造型最为常见,但同时动物造型的青铜器也开始出现。几何体的造型大都显得粗重,注意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达到均衡,重心尽量下沉,在视觉上造成沉稳凝重的效果。此时的青铜器上开始有装饰性的附件,这些附件除了满足实用性之外,有时也成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整体平衡的手段。商代早期已出现列鼎,承夏代陶方鼎而来,但更高大沉重,所展示出来的王者气势远非陶方鼎可比,但器壁普遍仍较单薄。商代晚期,方形器较普遍,圆鼎的锥状足被柱状足取代,两耳对应两足成为历代圆鼎的固定形式。晚商时期青铜器种类增加很多,远盛于以前,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代。这一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增多,字数在一到数十个不等。 西周初期,鼎的腹部上小下大,兽蹄足;中期以后,酒器大减,出现了新的食器 、和水器盘。成套的青铜器增多,带长篇铭文的增多。西周后期,礼崩乐坏,礼器都趋向粗陋,重要而常见的鼎、爵、觚都逐渐消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不再由王室独控,各地诸侯大造其器,器型开始有所改变,造型和纹饰都不再像西周以前那样神秘狰狞,而代之以华美和写实的世俗气息,礼制没落,诸侯野心勃勃,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开始加以肯定,青铜器具更加走进日用生活和人群,造型风格由粗笨厚重转为简朴轻便。
商周青铜器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纹饰变化巧妙。容器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
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扩展资料:
商周青铜器的分类:
一、食器
1、鼎dǐng :烹煮肉食祭祀及宴享,明贵贱,别等级。夏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汉,盛于商周。
2、鬲lì : 炊煮器,祭祀 始于商,盛于西周中期,战国晚期消亡 。
3、甗yǎn:蒸食器 商代早期有铸造,商末周初较多,沿用至战国末期。
4、簋guì : 盛食器,祭祀,随葬 始于商,盛于西周,沿用至春秋晚期 。
5、敦duì : 盛食器 , 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秦以后消失。
6、豆dòu : 盛放肉酱之类调味品 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7、盂yú : 大型盛饭器兼盛水 。 出现于商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之后少见 。
8、俎zǔ : 切肉盛肉的案子 , 多见于商晚期和西周时期 。
9、匕bǐ : 挹取实物的匙子 , 多见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较少见 。
二、水器
1、盘pán:盛水器,宴享行沃盥礼时,以盘承接废水。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2、匜yí:盥手注水之器,沃盥礼中与盘组合使用,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3、鉴jiàn:大盆,盛水以照容貌,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至战国最为流行。
三、酒器
1、爵jué:饮酒器,地位的象征,始见于夏代,盛行于商代中后期,西周后渐废。
2、角jiǎo:饮酒器,爵之变体、最早见于夏代,流行于商末周初,其后少见。
3、觚gū :饮酒器 。始于商代并流行于商代,西周后较少见。
4、斝jiǎ :盛酒器,兼可温酒 。盛行于商代,西周早期之后消失。
5、尊zūn :大中型容酒器 。盛行于商代,西周,沿用至战国。
6、壶hú :盛酒器,亦可盛水。 始于商,沿用至战国。
7、卣yǒu:盛酒器 。始于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8、罍léi :盛酒器 。始于商末,沿用至春秋中期。
9、瓿bǔ :小瓮,盛酒之用 。存在于商中期至夏末。
10、盉hé :盛水以调和酒的浓淡 。始建于夏代,盛行于西周,沿用至春秋。
-商周青铜器
1.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2.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
3.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
4.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