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人的满足度是一样的,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满足度越高。因此,理性的人希望自己的无差异曲线越高越好。
2、预算线是基于一个人所有的准备消费掉的钱来算的,同一条线表示同一个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线就越远离原点。但受制于消费能力,人只能达到预算线内的各种组合。现在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一个人只能在预算线的限度内消费,但他却想达到越高的无差异曲线,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这个点只有在预算线上才可能是最佳点。
首先你要知道无差异曲线有4个特征: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在某种既定收入时能买得起的物品的各种组合,
其斜率=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即价格之比)
你先自己把图画出来就明白了,也就是说效用最大化是由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的,无差异曲线只能像画平行的曲线一样画,越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对消费者的满足就越大,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是相同的,所以不管在哪个点上,他的效用都不可能大于比他更远离原点的那条线,
所以在消费者所能达到的最大预算线上只能是与其相切的点是效用最大的。
画出图来,把我和楼上的综合起来看一下就会明白的。
一定要自己把图画出来才会明白。
你可以去看一下《经济学原理》下册
曼昆著
梁小民译
第21章p55
消费者选择理论
比我们说的形象多了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 来表示。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在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这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要等于持有它所获得的效用,也就是所谓的货币的单位效用。
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
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扩展资料: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时,其最大满足受支付能力的制约。如果消费者将其收入(R)全部都用于支出,那么他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的数量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即预算支出等于收入总额(R=PAQA+PBQB+PcQc+……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
当消费者的支出既等于预算支出,又使每一种支出所得到的各种商品边际效用相等时,该消费者在其收入许可的条件下,已得到最大的满足,他再也不能从改变消费品构成与数量中得到更多的效用。该消费者不再改变其消费品构成与数量,这叫做消费者均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均衡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