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是,当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动铁芯带动三条动触片同时运行,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
2、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 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切断电源;
3、交流接触器是接触器的一种,其典型结构分为双断点直动式和单断路转动式,交流接触器与继电控制回路组合,远控或联锁相关电气设备。
交流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相信大家碰到这个问题时,大多数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些人甚至连“交流接触器”这个名词都没听过。毕竟大多数人没有接触到相关领域,自然没兴趣知道,但是交流接触器的确和家庭用电息息相关。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交流接触器的作用以及它的工作原理。
总的来说,交流接触器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能允许很大的电流通过。交流接触器的继电器带有过流或接地保护功能,当打雷之后,线路上有雷电时,它就会切断负荷电源,来保护电路。我们经常在打雷天,遇到 跳闸 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交流接触器是全自动的控制电器。交流接触器主要的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广泛用于控制其它电力负载,如电焊机、电容器、电热器、照明组等。
交流接触器又可分为电磁式和真空式两种,在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灭弧系统,触点系统以及其他部分组成,想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就必须从这三个结构来说。
电磁系统:电磁系统由电磁线圈和铁芯组成,靠它才能带动触点的闭合与断开。
触点系统:触点又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部分。主触点的主要作用就是接通和分断主回路,控制一些较大的电流,而辅助触点则是用来满足各种控制方式的要求。
灭弧系统:灭弧系统用来保障触点断开电路时,产生的电弧安全地熄灭,以避免电弧对触点的损伤。
真空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
真空接触器的灭弧介质就是真空,而不是什么特定的物质,它的主触点就在特制的真空灭弧管内。当操作线圈接通电源时,衔铁吸合,在触点弹簧与真空管自闭力作用下触点合闭;操作线圈断开电源时,反力弹簧克服真空管自闭力使衔铁下落,触点断开。
想必大家看完上述的内容之后,也应该知道了交流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如何了吧!虽然这些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并不是没有用的,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一灭弧罩
2一触点压力弹簧片
3一主触点
4一反作用弹簧
5一线圈
6一短路环
7一静铁心
8一弹簧
9一动铁心
10一辅助常开触点
11一辅助常闭触点
字串7
(1)电磁机构
电磁机构由线圈、动铁心(衔铁)和静铁心组成,其作用是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电磁吸力带动触点动作。
(2)触点系统
包括主触点和辅助触点。主触点用于通断主电路,通常为三对常开触点。辅助触点用于控制电路,起电气联锁作用,故又称联锁触点,一般常开、常闭各两对。
(3)灭弧装置
容量在10A以上的接触器都有灭弧装置,对于小容量的接触器,常采用双断口触点灭弧、电动力灭弧、相间弧板隔弧及陶土灭弧罩灭弧。对于大容量的接触器,采用纵缝灭弧罩及栅片灭弧。
(4)其他部件
包括反作用弹簧、缓冲弹簧、触点压力弹簧、传动机构及外壳等。
电磁式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如下:线圈通电后,在铁芯中产生磁通及电磁吸力。此电磁吸力克服弹簧反力使得衔铁吸合,带动触点机构动作,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
闭合,互锁或接通线路。线圈失电或线圈两端电压显著降低时,电磁吸力小于弹簧反力,使得衔铁释放,触点机构复位,断开线路或解除互锁。
(二)直流接触器
直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上与交流接触器相同。在结构上也是由电磁机构、触点系统和灭弧装置等部分组成。由于直流电弧比交流电弧难以熄灭,直流接触器常采用磁吹式灭弧装置灭弧
接触器是电气传动和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器,其常见外观如图6-6所示。作为执行元件,可以远距离、频繁地自动控制电机的启动、运行、换向和停止。
(a)CJ10-10(b)CJ10-60(c)CJ20-40(d)3TB/3TH
交流接触器和DC接触器具有相同的动作原理。两者都是通过电流通过时磁轭(或铁芯)上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势吸引动衔铁,直接或通过杠杆传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完成电路。线圈断电后,动触头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断开电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