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将军廉颇与上卿蔺相如。这个故事讲的是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任命上卿,导致当时的大将军廉颇不服,处处针对,但是蔺相如为国着想不断避让,廉颇知道后羞愧的背上荆条请罪。
赵惠王时期,赵国得了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贝,秦昭王知道后假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为由,与赵国在渑池谈判,只为骗取和氏璧。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排除万难,完璧归赵。因此,蔺相如回到赵国后就被封为了上卿。此时身为赵国大将军的廉颇心气不服,自认为立下赫赫战功,却要低蔺相如一等,于是想处处找他的麻烦。蔺相如为保将相和睦,时时避让着廉颇。最后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先,谦逊自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自觉羞愧的廉颇于是背上荆条亲自向蔺相如上门请罪。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
负荆请罪故事内容的是:廉颇由于蔺相如位居其上,心怀不满。后来明白蔺相如的良苦心后,身背荆条上门请罪,两人结成了生死之交。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别的强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上层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知耻近乎勇。耻之于人大也,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亦是国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机。”常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错、认错、改错的勇气和决心。
负荆请罪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廉颇、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名将,以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兵攻齐,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被封为左上卿。
蔺相如一开始只是宦官缪贤的门客。赵国因为秦昭王索要和氏璧无法决断,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了门客蔺相如,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完璧归赵,赵惠文王拜蔺相如为大夫。后来,蔺相如又在渑池会上立功,被赵王封为了上卿,位列大将军廉颇之上。
这样一来,廉颇便感觉很不服气,他认为:“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觉得他立了这么多大功,如今竟然屈居一个凭口舌之快、地位卑贱的人之下,这是对他的羞辱,以后要是让他遇到了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当面出丑。
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便不肯与廉颇相会。每次上朝,蔺相如总是称病不去。外出,远远望见廉颇,便立刻调转车子回避。
蔺相如的门客忍不住劝谏:“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本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口出恶言,您却畏惧躲避,怕得也大过分了。一般人尚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允许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觉得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众门客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又说:“以秦王的威势,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愚钝,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所考虑的是,强大的泰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呀。如果两虎相斗,必定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考虑到国家大局,不敢考虑个人的私怨。”
听说蔺相如的这番言论以后,廉颇非常惭愧,脱去上衣背着荆条,由宾客带路,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是说,我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粗鄙的人,没想到您有如此宽广的胸怀,请您原谅我的过错。
从此,廉颇蔺相如结为生死之交,一同成为支撑赵国的顶梁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