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小三线”是地处一线二线的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属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
黑龙江的小三线是阿城和尚志,吉林的小三线是辉南,辽宁的小三线在朝阳凌源,河北的小三线沿太行山麓,山东的小三线是沂源,河南的小三线是济源,湖北的小三线是襄阳。
湖南的小三线是娄底,广东小三线是连江,广西小三线是河池,安徽小三线是六安,上海小三线是皖南,江西小三线是万载和安福,福建小三线是三明,浙江小三线是云和与龙泉,江苏小三线是盱眙,新疆的小三线是和静县阿拉沟,甘肃小三线是平凉。
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小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
小三线建设,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对全国性的战略后方国防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的建设贡献良多。小三线先后共建成以“57”高射炮(弹)、新40火箭筒(弹)为主体的12条军品生产流水线,一些军品质量和工艺被评为部、市级优质产品,有的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小三线生产的军品,在支援越南、柬埔寨等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和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兵器工业部的奖励。
第二,区域性地有限度地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小三线在军工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一批民用产品。包括钢材、水泥、汽车、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煤矿机械等13大类24种民品分别获国务院、委、办级嘉奖,有不少产品属于国内首创和独家生产。一些产品被评为部、市级优质产品,有的质量和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推动了内地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小三线先后在皖南山区和浙西临安县境内建有冶金、轻工、机电、化工、通讯、运输、汽车制造、电力、建材、仪表和文教卫生等十个行业,并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这对合作开发工业比较落后的皖南山区,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发挥了较大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三线建设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小三线建设始末
一、60年代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相关部门推行的政策包括什么?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
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
二、三线建设
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也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三、三线建设的调整
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原则,对三线地区国防工业进行调整。三线建设历经3个五年计划时期,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00亿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