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上行下声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4-11 14:52:52

上行下声是什么意思

“上行下声”是指形声字结构。中国汉字中有一种造字法,即形声字,由与读音有关的“声部”和与意思有关的“形部”组成。而上面是形旁,下面是声旁,即为上形下声。

例如:“花”字的上面表示它的意思是一种植物,下面表示它的发音是跟“化”相近。

其他的类型还有:

1、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

2、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

3、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

4、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5、外形内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是什么意思?

汉字有相当大一部分叫“形声字”,简单说就是一个汉字由两部分构成:声旁和形旁,声旁与其读音有关系,形旁则表示它的意思。左形右声意思就是这个汉字左边是它的形旁,右边是声旁,例如:“清”,左边三点水是它的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青”是它的声旁,表示读音读“青”音。又如肝、惊、糊、裱、纲、松、理、越、河、铜、洋、硝.........右形左声则和它相反,比如:“功”,左边是声旁,读“工”音,右边是形旁,功夫嘛,总是与“力”相关的;另外如鹦、鹉、雌、刚、甥、雕、期、鸿、救、攻、颈、削......上形下声字如:草,霖、茅、耄、竿、崮、空、简、管、爸、晨、花等,下形上声的如“盂、岱、悠、鲨、腐、基、裳、姿、梨、案、贡、凳等”:外形内声如圆、衷、裹、固、痼、园、闾、街、匾、病等。内形外声如辩、辫、闷、戽、辨、闻、雠、问、瓣、阙。当然了,因为种种原因,并不
是所有的形声字都可以“有边读边”的,有些声旁和这个字的读音差别很大,“有边读边”肯定是要闹笑话,比如把“纶”(guan)念成“伦”(luan)等。因为我长时间没来,所以让你久等了,但愿能帮到你,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上声下形是什么?

上声下形是形声字的一种,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例如:项、题、颜、颠等字,均以页为义符,页在这里只表明这些字所表示的事物都是页(人头)的属类,均与人头有关,并不具体表示脖子、前额、脸面、头顶的意思.义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如从日的形声字,昭、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事物往往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注意到这一点,对人们判别字义是有益的.
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语言中语词的声音反映着词义或词义的来源,字是词的书写符号,是语言中的词的声和义的载体,所以字义(实际是字符所记录的词义)也往往与字字的读音有关.这种现象在形声字中的反映,就是声符除了标声之外也往往含有表意的作用.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抱、袍、雹等,都含有包裹的意思;从仑得声的沦、轮、伦、论、纶等,都含有条理、伦次的意思;从奂得声的焕、涣、痪、唤、等,都含有大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声符字也往往是多义的,因而在形声字中的表意自然也非止一端,所以同从一个声符得声的字,其意思的相通相关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义符和声之规
左形右声,如钱、材、消、熔等;
右形左声,如放、鸭、刎颈等;
上形下声,如茅、简、空、室等;
下形上声,如柴、酱、盆、瓮等;
内形外声,如闻、问、闽等;
外形内声,如辟匪、匐、固等.
有的形符与声符处在一个角落,
如颖,从禾顷声 修,从肉攸声; 赖,从贝刺声; 听,从听壬声.
有的形符被声符隔离,
如衷,从衣中声 街,从行圭声 哀,从口衣声 衡,从 行声.对这样的形声字在分析形体时一定要注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