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上下的对联词(春节的对联及上下左右)

时间: 2023-04-11 16:26:56

上下的对联词

1、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2、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

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4、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5、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喜迎新春;

6、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7、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8

春节的对联及上下左右

上联是,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是, 红梅点点绣千山 。
横批:春意盎然
面对贴对联的地方,自己的右手边贴上联 左手边贴下联。
如果有横批,横批首字边贴上联,横批尾字边贴下联。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有没有五字的上下对联和四字横批?

2009年春节五字对联集锦 带横批
已岁春意闹,丑年神州欢。喜三星在户,庆五福临门。
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家和春常在,世盛福自多
长歌遍华夏,春风满神州。万家腾欢语,四海庆长春。
花开香富贵,竹报岁平安。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云开天可语,得伴鹤来归。寿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
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日月华光照,乾坤喜气多。
五云迎晓日,万福集新春。三阳从地起,五福自天来。
祥云集福地,瑞气盈华门。祥光普天照,瑞气盈华门。
开门闻喜讯,举步见春光。堆金积玉地,迎喜接福门。
横披
牛年大发 牛气冲天 金牛报春 金牛献瑞 平安富贵 春满乾坤 发财生福 云润
福满家门 寿山福海 福缘善庆 国泰民安 门迎百福 春和景泰 满面春风 迎喜
五福同臻 五福临门 大地回春 丰年大有 和气致祥 嘉言纳福 富贵长春 福满
春风送暧 旭日东升 紫气东来 春风畅意 春风满面 玉燕迎春 普天同庆 春安
四季如春 丰年大有 鹏程万里 见贤思齐 惠风和畅 厚德载福 华满三春 龙凤
春和景新 喜临千家 福满华堂 一堂太和 三阳开泰 旭日东升 千祥云集 户纳

如何看上下对联

区分上下对联方法如下:

1、平仄区分法: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 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2、张贴区分法: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

3、含义区分法: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4、时间关系区分法: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5、范围大小区分法: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