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上下同欲者胜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3-04-11 16:32:00

上下同欲者胜是什么意思

释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

上下同欲者胜是指孙武关于治军问题的军事心理观点。《孙子兵法·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国君、统帅与广大民众、士卒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就一定能战胜敌人。张预注:百将一心,三军同力,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矣。《十一家注孙子》表明孙子把得众、人心归一当作取胜的重要因素。

出处:《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

上下同欲者胜,请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孙子兵法》谋攻篇的“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里的上下不单单指军队上下,是“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三军上下同仇敌忾,就会取得胜利”。
欲是“欲达”,即想要完成的目标、愿望之意。

新公学: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是能量的聚集,这种众人凝聚起来的能量大得惊人。

它犹如五指紧握,双膀较力;它犹如万众同心,众志成城;它犹如天地万物同体,风雷共鸣。

是故,治国齐家,做大事,干事业,凡集体上下同欲者必胜。

欲是希望、追求、喜爱,属于人的本能类。《佛经》里有“欲海”、欲界、欲尘;《论语·子路》有“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衡·案书》有“人情欲厚恶薄”;《庄子·则阳》中有“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

如果你是领导,只是自己有想法、理想、信念是不够的,要让大家知道和清楚并接受你的这些想法、理想、信念,并让大家明白其意义和前途,让大家分享你的理想,

让大家参与你的理想,成为的理想,激发同仁的归属感和热情形成共同的信念,使每一位同仁都能在集体内找到实现自己闪光的价值与光荣和骄傲,工作是为了自己也为了集体,这就是上下同欲的过程和途径。

对于一个集体(包括家庭),乃至民族,只有做到“上下同欲”,才能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产生共鸣和共震,就如同当年德军齐步过桥时形成共震,产生威力,咔啦啦一声巨响,桥梁震断!

因此,一个团队,如果是“欲和同相接,上与下相合。”这样的队伍谁人能挡!上下同欲中的核心“欲”就是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试想,这样的团队能不破难关平险阻,歼顽敌攻无不克吗?!

宫长路著,方远整理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的例子

前三个“知胜”的例子:红军四渡赤水。1935年初的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周、朱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几十万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见网页链接)

第四个“知胜”的例子:淝水之战以逸待劳。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