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简单概括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接收光学镜头传递来影像,经 模/数转换器(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贮于存贮器中。数码相机光学镜头与传统相机相同,将影像聚到感光器件上,即(光)电荷耦合器件(CCD) 。C CD替代传统相机中感光胶片位置,其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与电视摄像相同。
数码相机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数字化相机。数码相机里有个系统和普通的照相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数码相机的影像记录方式却和普通相机的影像记录方式完全不同。数码相机使用的是一组光电耦合器件。
2、数码相机的储存媒体与传统相机的储存媒体不同。数码相机的储存媒体为记忆卡,数码相机拍下的图像是通过数字元方式存储在记忆卡中。而传统相机的储存媒体则是底片,普通相机拍出的相片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存储在底片上。
3、在相片质量上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二者也有不同。数码相机的采集原理只有亮或者暗两种情况,并且数码相机的CCD在比较亮或者比较暗的光线下会丢失些细节,而且有时会很难矫正。数码相机适用于单调光、用闪光灯或者HMI光源下拍照会有不错,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一个35mm传统相机的分辨率却能轻易地达到2500dpi,数码相机就无法达到如此高的分辨率。
4、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影像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经过影像处理软件处理后打印出来。当然,数码相机并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还有一款数字冲洗。但是传统相机的影像必须在暗房冲洗。
5、数码相机的成片的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优点,数码相机在计算机上便于进行编辑处理,存储量大,也易于传输和长期保存。只要有合适的输出设备数码相机输出也当的便捷,这些优势可是普通相机比不得的。传统相机要冲印成片,就必须要交给冲洗店冲洗,数码相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它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机,相片打印机和数字冲洗店。更为方便。在成本上数码相机还是有些不足的,数码相机的机体价格昂贵,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电子式构造,基于机密度的考虑,所以数码相机的价格一直也无法降低。
数码相机的影像质量也是有待提高。然而这个缺点却只能通过增加分辨率和技术的进步才可以解决。
2、在使用时不得用力去甩动数码相机,应当将手绳绕在手腕上再将相机挂在脖子上,这样能避免数码相机的无意的掉落。相机拥有者身上的穿戴也要稍微注意,身上尽量少佩戴金属制品或者玻璃制品。以免划伤相机机身和相机的镜片。到时损伤过重难以修复。
3、平时也可以准备摄影包,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将数码相机放进摄影包中暂时保存,这样也更加方便。放入摄像包中后也需要远离沙发,柜台边,沙发,椅子等地。以免不小心被人不小心磕着碰着相机和不小心坐碎了相机的镜片。
不管是哪种相机都有它们优势也有它们的不足之处,不能因为不足之处而忽略相机本身优势。根据自己喜好挑选以及喜欢的便好。相机拥有者也需要保管自身所拥有的相机。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样,都是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在快门后面形成影象,可以通过调节通过镜头光线的数量和时间调整影象.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的是用CCD
(电荷耦合器件)
&COM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取代了胶卷来收集影象,并用一个LCD显示屏将收集到影象立刻展示给你,而传统相机要等冲印出来才能看到,但是其成像原理都是一样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镜头接收光线,然后被称为CCD(电耦合元件)的摄影元件(有时也使用CMOS传感器)将所接收的光线转换成电信号,最后将电信号作为数据记录到内置存储器和存储卡中。在数码相机的基本性能中,像素数、摄影元件、变焦倍率和镜头亮度这几个技术指标最为关键。
一、像素数
在数码相机的规格和广告中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描述一般就是它的像素数。所谓像素数,可以理解为在摄影元件上设置的像栅格一样的东西。而光线的颜色和强度则能够以这种栅格为单位接收到相机中。所以,栅格越细(也就是像素越多),照片的颗粒就越细,相应地拍摄对象的细节部分就表现得越好。
但在广告上、样本上、说明书上、相机上标出的数据有时却是不一样的,明明一个4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文件尺寸怎么算也只有390万像素,这里面是不是该有什么标准呢?
确实,在以前,我们看到这些像素数的数据时还要在心里仔细盘算,因为图像传感器的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原有的标准出现了许多漏洞。JCIA(Japan Camera Industry Association,日本照相机工业协会)于2001年7月发布了《数码相机规格标注指导》,严格规范了各种标称方式的名称、内容,以谋求能够为一般消费者提供可以作为挑选数码相机依据的指标。
新标准的要点是,作为表现数码相机性能的指标,将优先标记“有效像素数”,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应以有效像素数作为选购的依据。新的标准适用于从2001年9月1日开始销售的数码相机。JCIA希望这一标准能够成为全球数码相机业界的标准。
下面我们把用户可能在选择时遇到的像素数指标罗列如下,使用户在评判时有所依据。
(1)有效像素数(Number of Effective Pixels)
它在规范中被指定为数码相机描述性能时最优先提及的指标。根据物理学光衍射原理, 在相机的光通道(取像孔)被厂家固定下来后,在CCD上成像时外缘部分会形成衍射现象,导致图像模糊。为了提高图像质量,我们就会放弃在这部分像素点上的成像内容,这样一来,成像单元(像素点)就没有百分之百地被利用, 导致实际利用像素数没有提供的那么多,这样被利用的绝大部分像素数就是“有效像素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在数码相机的说明资料中常看到“有效像素数”的原因。
(2)总像素数(Number of Total Pixels)
这是图像传感器本身的规格,是传感器上所有像素的数目。在设计一系列产品时,可能采用同样的镜头和CCD,但最终在市场上要依靠像素数和外围设计区分档次,所以目前一些数码相机镜头的成像范围要小于CCD面积,只能利用部分CCD的像素。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效像素数小于总像素数的情况。
(3)记录像素数(Number of Recorded Pixels)
这是最终记录在存储媒体上的静态图像中所包含的像素数。一些采用插补、智能像素扩充技术产生的高分辨率图像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标出,因此,对一些采用独特布局或是算法的CCD的数码相机来说,记录像素数代表了其性能的重要一面。当然,厂家会标注出采用何种技术产生的这些像素。
(4)输出像素数(Number of Output Pixels)
这是通过输出转换后,数码相机产生的图像中包含的像素数。这个指标和记录像素数有些类似,但它是最终传递到计算机中的图像分辨率,与存储媒体中的数据略有不同。
看了以上这些指标,你是不是心中有数了呢?找一款数码相机的样本看看可能会更直观一些。其实也不必太深究它们的含义,目前比较新的数码相机(2001年7月以后上市)都把有效像素数作为最明显的指标。在统一的标准之下,我们也就更容易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了。
二、摄影元件
另外,摄影元件(CCD)尺寸也很重要。如果像素数相同,摄影元件越大,每个像素的尺寸就越大。像素尺寸越大,所能处理的数据量就会增加,从而就能够区别微细光线的颜色和强度,也就能够生成层次感丰富的照片。
中档数码相机一般使用尺寸在1/2.7~1/1.5英寸的CCD,但是高级单反相机有的会超过1英寸。
当前的数码相机上CCD的直径大小常见的尺寸有:2/3英寸和1/1.8英寸等。在一块CCD板上如果集成了200万个光电成像单元,那我们就说这款数码相机就是200万个像素的。所以当CCD板的大小和集成度固定下来后,像素点就变成绝对概念了。在集成度一样的前提下,CCD尺寸越大的数码相机像素数就越高,当然分辨率也就越大,价格就越贵。
三、变焦倍率
(1)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是相机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为了让传统摄影者很容易地了解消费级数码相机镜头焦距的意义,我们常常将其转换成135相机的等值焦距。镜头焦距指的是平行的光线穿过镜片后,所汇集的焦点至镜片间的距离。基本上,若是被摄体的位置不变,镜头的焦距与物体的放大率会呈现正比的关系。
即:放大率=影像尺寸/被摄体尺寸光学变焦
例如,Nikon CoolPix 990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为38~115mm(相当于135相机),我们便说它是3X的光学变焦。原始的镜头焦距为38mm,经过镜头系统的伸缩改变,最大可以将镜头焦距调整到115mm。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可以将被摄体放大3倍。
(2)数码变焦
今日的数码相机已经演进成小型的计算机一般,内部含有操作系统,可以执行既定的程序。透过程序的演算及光学系统的配合,我们可以将被摄体再做局部放大,以插补的方式仿真出光学变焦的效果。数码变焦必然会损耗掉影像的品质,在一般的拍摄状况下,我们都不建议使用数码变焦的功能。但我们也知道“较差的相片”胜过“没有相片”,在某些特殊状况下,我们还是会动用“数码变焦”的功能。
(3)光学变焦 VS 数码变焦
光学变焦的影像品质胜过数码变焦,请尽量采取光学变焦的功能。光学变焦及数码变焦的计算如下。
若一相机的光学变焦为3X,数码变焦为4X,则该相机合并运用光学变焦及数码变焦功能,可以达到12X的放大能力(尽管这不太实际)。
(4)定焦与变焦
无论是什么品牌的相机,变焦的功能同样还是会造成影像品质的损耗,因此,同级的数码相机/镜头系统,定焦镜头所拍摄的结果,应该比变焦镜头还要锐利。另一方面,定焦镜头较易设计,成本较低,但是在构图时,则没有变焦镜头那么方便。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变焦倍率越大,远景拍摄就越方便。但相应地镜头就越大,价格也就越高。
如果只是把数码相机用作记录用途,而采用尽可能轻便的产品的话,可以选择无变焦功能的产品。而稍微需要一点变焦功能的话,有3倍左右的变焦功能也就足够用了。
但是,规格中也许会出现“光学变焦倍率”和“数码变焦倍率”两项。其中体现镜头性能的是“光学变焦”。“数码变焦”是指将部分图像裁剪出来进行放大的功能。所以,利用数码变焦进行放大的越多,画质就越差。
四、镜头亮度
“F值”表示镜头亮度。不用闪光灯在中午进行拍摄时,达到F4.5左右就足够了。但是当经常在傍晚时分或光线昏暗的室内拍摄时,最好达到F3.5或F2.8左右。
虽说如此,镜头的性能并不能仅由规格来判断。模糊度、色彩表现性能以及外部光量和像差等数据并不写在规格中。另外,摄影目的和个人兴趣不同,喜好也就不同。这方面最好是参考杂志上刊登的测试报告。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数码相机的易用性影响较大的规格包括从打开电源到可以拍摄之间的启动时间、可连续拍摄的最短时间,以及从按下快门到快门关闭之间的时滞。为了不放过任何拍摄时机,显然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小越好。
导语: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第一: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
第二: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数码相机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第三: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MO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
第四: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相关内容介绍: 数码相机的`里程碑介绍:
索尼马维卡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
索尼MYC-A7AF
——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做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
佳能RC-760
——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