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剿总,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准备进行对中国共产党实施军事围剿的跨地区、跨建制之高司军事单位,通常作为第一线指挥机关。主要分为四大系统,东北、华北、徐州以及华中。大体而言,一个剿总下辖若干兵团、警备司令部、绥靖公署、战区以及绥靖区等,层级大体与军政长官公署平行,但在军事战斗中,指挥层级往往比军政长官公署要高。
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邱清泉自杀,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纪念馆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十月底,其四个兵团、四个绥靖区、二十五个军,约六十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以屏障南京。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 13 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九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十月十一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兵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十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中央军委确定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各部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调华中"剿总"所属之第12兵团至太和、阜阳地区,相机东援。根据中央军委首先歼灭第7兵团,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以七个纵队分割围歼第7兵团于新安镇、阿湖地区;以八个纵队担任阻缓任务,其
中以三个纵队南北对进,牵制、阻击第13兵团东援,割裂第7、第13两兵团之联系以山东兵团指挥三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丘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第6纵队至淮海战场阻击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六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各部队向预定目标开进,发现敌人正在收缩,当即转入追击。敌第7兵团因等海州第44军西撤,推迟至七日西开,而第13兵团已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调往灵璧。十一月八日,敌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刘峙发现我军多路向徐州逼近,判断我将东西夹击徐州,十分恐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调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坚守徐州。同时,蒋介石决定调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于九日夜间,要求华东、中原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定下了全歼敌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的决心。十一月十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第7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该敌的退路,十一日华东野战军将敌第7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为全歼第7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挨近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
及特纵炮兵大部攻歼敌第7兵团,以第7、第10、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逼近徐州,侧击东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邓小平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3纵队及第9纵队一部攻击宿县,第9纵队主力南下阻击敌第6、第8兵团北援,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中央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团,击毙黄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顽强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
敌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2、第16兵团,蚌埠的第6、第8兵团及第12兵团三路会攻宿县,企图打通徐蚌间的联系,把徐州之敌撤走,因此,敌第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
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毛泽东对徐州敌军可能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准备。十一月三十日,徐州杜聿明集团约三十万人,向永城方向逃窜。我华东野战军即以十一个纵队全力追击,十二月四日,将该敌全部包围在永城东北之陈官庄地区。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第13两兵团即就地转入防御。
我军同时包围了敌两个集团,蚌埠之敌仍企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黄维),挟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六个纵队及华东野战军各一个纵队阻击由蚌埠再次北援之敌第6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为总预备队。十二日我军对敌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十五日将敌全歼,生俘黄维。敌第6兵团北援被阻,当获悉第12兵团被歼后,连夜逃回蚌埠。
此时,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中央军委,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着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对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做好攻击准备。十二月十七日,毛泽东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聿明等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
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1948年冬的国共大决战——淮海战役,总兵力达到140万,其中解放军为60万。
这一战役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战役已经打响一个星期后,11月16日,中央军委才决定组建最高统帅部——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等五人组成。
总前委成立后,统帅部设在何处呢?
因为有迎战敌黄维集团的需要,因此不宜在宿县旁边,于是要搬家,最后西移到永城东南、宿县以西各40公里处的临涣集附近。先住严家村名,后来迁到周殷圩、纪家,最后定居在小李家。
小李家是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淮北平原的旷野上村落成千上万,星罗棋布,它毫不显眼,十分的普通。
正是因为它太平常,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敌人的飞机到处轰炸扫射,除偶尔捎带打一下外,从未对这个极平常的小村子进行专门的空袭。
在战役之中,徐州“剿总”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四处打探解放军的统帅部,躲在那些大村子,尤其是高楼大厦多的地方转,直到战役结束都毫无所得。
<script>loadtb('{"finalprice":60.7,"idx":1,"itemclickurl":"","itemid":"573928518394","itemname":"u5927u6cb3u5411u4e1cuff1au4ed6u4eecu4e3au4ec0u4e48u8ffdu968fu6bdbu6cfdu4e1c","itempicurl":"//img.alicdn/bao/uploaded/i1/1049653664/TB2gIQOlbZnBKNjSZFKXXcGOVXa_!!1049653664-0-item_pic.jpg","itemposition":"","itemposx":0,"itemposy":0,"itemtype":"tmall","itemurl":"//detail.tmall/item?id=573928518394","reserveprice":60.7}');</script>
天津战役为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1月平津战役中,人民 *** 东北野战军对 *** 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遵照中央军委及 *** 平津前线总前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22个师和特种兵司令部之炮兵、坦克、工兵等,共34万人夺取天津。同时以1个纵队(2个师)位于军粮城地区监视塘沽,并准备截歼天津突围的 *** 军队。此役,人民 *** 以伤亡2.3万人的代价,取得歼灭 *** 军13万余人与占领天津的胜利,为和平解决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介
天津战役是平津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攻坚战,由时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 *** 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最初的作战计划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在把50多万 *** 军队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个孤立点后,先打下塘沽,以阻止 *** 部队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敌放下武器,避免平津两大城市遭战火破坏。但是经过侦察发现,塘沽周围不适于构筑工事和展开兵力,平津守敌又企图顽抗,于是中央军委改变原定计划,决定首先攻取天津。天津地形复杂,市内被河流切成若干地区,周围又是沿海洼地,易守难攻,而守敌达13万人,并且绕城构筑了现代化防御工事。根据这种情况,考虑到天津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以及市内河流分布情况,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按照这个方针,东北野战军遂以第 l、第2、第 7、第 8、第 9纵队全部和第 12、第 6纵队各一部共22个师 34万人,配属大口径火炮 538门、坦克 30辆、装甲车 16辆,由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发起攻城作战。从1949年1月3日至12日,用了10天时间,扫清了天津外围的18个据点,完成了攻城的准备工作。曾先后3次要求守敌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绝。于是,中国人民 *** 于1月14日上午10时发起总攻,500多门大炮经40分钟火力急袭,在守军防御体系上打开缺口;工兵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随后,各步兵纵队由天津最窄的东西两侧发起对攻,仅一个小时即突入市区,与守军展开巷战,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至当日 15时,战斗结束,歼敌13万多人,活捉 *** 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胜利占领天津。整个战役中,除中纺七厂因守敌顽抗而被毁外,全市工厂、学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
蒋傅军部署
总兵力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军队即于九月三十日在塘沽登陆,进驻天津、北平、唐山、秦皇岛等地区,接着空运国军第九十四军到天津和唐山一带。一九四六年九月,又海运第六十二军到秦皇岛登陆,接替第九十四军在天津和唐山的驻区。一九四七年春美军撤走后,又于八月调第九十二军接替第六十二军在天津的驻区。以上国军的活动,都是在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指挥下进行的。到一九四七年年底,华北“剿总”成立以后,即由“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指挥。
一九四八年十月,辽沈战役开始以后,傅作义将驻在天津的第九十二军一部调到葫芦岛,另一部调到唐山,增援锦西国军,其驻地又由第九十四军接替。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 向平绥线的张家口和新保安进攻,傅作义又将驻天津的九十四军两个师西调平绥线,将第八十六军由秦皇岛调驻天津。当张家口和新保安相继解放,傅作义的嫡系部队被歼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迫近平津,傅作义又于十二月十日急将第六十二军的两个师从北平、丰台凋到天津。
从此,天津战役前夕守卫天津的国军计有:第八十六军三个师,第六十二军两个师,第九十四军一个师,河北省两个保安师,天津市警备旅一个旅;临时增编的有第六十二军第三一七师和第九十四军第三0五师(人员武器不全),加上宪兵第四团、汽车兵团、警察等,共约十三万余人。
动机
1948年夏,经过易县、涞水战役的失败后,时任 *** 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鉴于 *** 的野战威力,采取了集结部队于平绥、北宁铁道线区的措施;将张垣、北平、天津作为三个基点,连同平津张铁路线上的重要城镇,预行工事设施,以为依据,实现所谓“灵活机动、集中优势”的“依城决战”方略。
然而9月下旬济南解放,十月初东北完全解放,华北的 *** 军更为孤立暴露。无论华东、中原 *** 的北进或东北 *** 的入关,联合起华北 *** ,都要形成为绝对优势。(当时傅所指挥的连杂编的护路旅、保安团以及后勤部队,不逾五十万。)对此形势再不容排成一线,必须集结一头,策定根本动向。计有三条路线:
(一)傅内部属于察绥系,倾向西去,保察绥基地,但不能带动蒋嫡系中央军,尤其不能和马鸿逵合作,没有后路;
(二)蒋介石以徐(州)海(州)在危急中,想放弃平津,免蹈辽沈复辙,给傅以华东全责,依青岛为后路,以图挽救淮海危局;
(三)美国以司徒雷登通过胡适等人的呼喊,要以军火直接给傅,就须东靠,死踞津、沽海口,扰乱华北。
十月后,蒋介石与傅作义不断讨论,最终傅倾向于“依托美援保持津沽”的向东靠,以观望形势。其认为有能力保住平津,支撑华北(防止东野直驱徐蚌),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依照此意图,陈长捷在天津构筑的大量工事,进行固守。
战略
天津市的碉堡工事始于日本侵占天津的时期。日军曾在天津市郊的主要交通要道构筑红砖碉堡,有的高及一丈多,有的低及数尺,大大小小总共有几十个,并在碉堡周围架设一层铁丝网。在一九四五年间,美军接替日军,加筑一些铁丝网。国军接替美军后,更积极修筑碉堡工事。一九四六年间,第九十四军在高碉堡驻有部队,又加筑一些鹿砦的障碍物。而后于1947年,进一步完善了天津环城碉堡工事线。此时,天津城防工事长达八十四华里。有一道宽五米、深三米的护城河。内墙顶到河底高达七米,墙内每隔三十米有一座碉堡。环城围绕一道铁丝网和电网,沿着护城河有大型碉堡三百八十多个,连同市内纵深的碉堡先后完成共约一千多个。环绕天津市护城河放进运河河水和海河潮水,经常水深保持两三米左右。沿着环城碉堡工事线只留了八个门为出入交通,其余都围绕了铁丝网。每个大型碉堡部安装了电话,足够一班兵力的驻用。而且在护城河内墙各大型碉堡之间还构筑散兵坑掩蔽部和交通壕及马路,连贯一起,便于使用汽车运送人员、弹药、粮食的补给。原来天津市周围是广阔平坦的水网地带,可以四通八达的,自从构筑环市碉堡工事线以后,形成了天津城防形势。在战事尚未迫近天津市郊的时期,只有在八个门来往交通,每个门都驻有警察和宪兵,检查行人和车辆,入夜闭门。其余地段筑有铁丝网和护城河,不易通行。
但 *** 方面对解放战争的发展情势判断不足,认为将来主力作战会在天津外围一百里或几十里的地区,天津市为后方而不是前线,以一个师或两个师必要时一个军防守天津就足够了,故而当时环城碉堡工事过于靠近天津市区。1948年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再向天津市商民筹款几十亿元法币,加筑水泥钢筋碉堡几十个,分布在天津市郊的主要地区在战前又仓促修建了一些以红砖墙构成的工事。其将外围防御阵地前1000米以内的树林、房屋清除以利于射击视野,并布了4万颗地雷。同时还在市内各主要马路、胡同巷口等地筑了380多座大碉堡,此外,还将运河水引入护城河,使护城河的水深达3米。国军在天津连年构筑碉堡工事,是企图凭借坚强工事而作顽强抵抗。
部署
十二月十一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在平津交通被切断、北平形成孤立据点的情况下,依据北平、天津和塘沽的现存残余部队,最后对华北地区作出“防守”计划,将天津和塘沽为一个防守区,以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兼任司令,陈长捷兼任副司令,陈长捷兼任天津警备司令、天津防守司令,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涛和第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兼任副司令。
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陈长捷根据傅作义对平、津、塘的整个部署,认为应固守天津,将强城防,又判断敌人主攻方向为天津北面宜兴埠、丁宁沽方向而来,那里没有河流,容易使用大兵团接近。其将天津市分为三个防守区,他并指定西北区以第六十二军担任,由林伟涛指挥;东北区以第八十六军担任,由刘云瀚指挥;南地区以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担任,由陈长捷兼任指挥;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在耀华中学附近。
共军部署
总兵力
东北野战军集中第三十八军(一纵)、第三十九军(二纵)、第四十四军(七纵)、第四十五军(八纵)、第四十六军(九纵)五个陆军军、第四十三军(六纵)第一二八师(十七师)、第四十九军(十二纵)第一四五师(三十四师)共二十二个步兵师及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大部(野炮四个营、十榴四个营、重炮五个营、重迫击炮三个营、高射炮五个连、坦克二十九辆、装甲车三十辆、工兵四个营)约三十四万人组成东西两个突击集团对天津 *** 守军发起总攻。西突击集团由第三十八军(一纵)、第三十九军(二纵)组成,自和平门南北两侧突破,向市区金钢桥、金汤桥及其以南地区(今解放桥以北)挺进;东突击集团由第四十四军(七纵)、第四十五军(八纵)组成,自民族门、民权门突破,也向市区金钢桥、金汤桥、胜利桥(今北安桥)及其以南地区(今解放桥以北)挺进;南集团由第四十六军(九纵)和第四十九军(十二纵)第一四五师(三十四师)组成,在前后尖山、黑牛城、纪家庄和灰堆地段进行辅助攻击。第四十三军(六纵)第一二八师(十七师)为总预备队。
部署
天津战役前,中央军委最初部署先歼塘沽之敌,控制出海口,从而防止傅作义逃跑。但刘亚楼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先攻塘沽有诸多不利:塘沽以东、以北地形开阔,盐田连绵,冬季不结冰,不能构筑工事,不便大部队运动与迎敌,更不能对敌形成四面包围;敌17兵团司令部及防守司令部均设在军舰上,很容易逃脱……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想法,刘亚楼进行了实地勘查,并听取各纵队的意见,最终决定不打塘沽转而夺取天津。中央军委同意改打天津的决定,并任命刘亚楼担任天津前线司令员。
1949年1月2日, *** 天津前线指挥部根据天津地形特点和敌军布防情况,拟定了天津战役作战方针,即:“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1月6日至8日, *** 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召开会议,决定首先打下天津,尽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目标
在天津战役前,东北野战军总部在战役的部署中,东北野战军天津前线指挥部将主要攻击方向定在天津中部。
具体部署是:西线,由一纵、二纵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二炮兵组成西集团,为第一主攻方向。从西向东攻击,由天津西南和平门(小西营门)南北地段突破,即从和平门两侧(在和平门、西营门、胜利门间),以金汤桥为第一目标,迅速与东集团会合,然后会同南集团,歼灭南半城之敌,尔后视情况向北半城发展。
东线,由七纵、八纵配属特种兵纵队三分之一炮兵,组成东集团,为第二主攻方向。从东向西攻击,由天津城东之王串场(民权门)、民族门地段,从民权门(在民权门、民族门、中正门间)两侧由东向西实施主要突击,第一步到达金汤桥与西集团会合,然后七纵向南半城发展,以八纵向北半城攻击。
剿匪后接管的是什:1948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上升到300万人,从劣势转为优势;国民党军总兵力则由430万人下降到290万人,从优势变为劣势。11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出: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11月初,在华东、中原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了第二个战略决战性的战役,即求歼国民党军徐州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部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西北野战军已将国民党西安伪"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华北军区徐向前第1兵团将国民党太原伪"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部围困在以太原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参见太原战役);第2兵团位于河北省阜平休整;第3兵团位于绥远(今属内蒙古)东部,准备围攻国民党军华北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所部的后方基地绥远省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即第2兵团)已进至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地区待机;东北野战军主力位于沈阳、营口、锦州地区休整,准备1个月后向山海关内开进,同华北军区部队协力歼灭傅作义集团。此时,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的国民党军华北伪“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集团60多万人,面临着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打击的严重局面。
国民党军顾此失彼
在这种形势下,傅作义和蒋介石从各自的利害出发,对华北作战有不同打算。蒋介石早在东北作战接近失败时,认为东北不保,华北孤危,同时淮海大战亦有一触即发之势,曾考虑放弃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义率部南撤,以确保长江防线,或加强淮海战场;但又怕南撤后,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故徘徊不定。傅作义是长期活动于绥远地区的地方实力派,深怕南撤后,其主力为蒋介石嫡系吞并,故不愿南撤;另一条路是西逃绥远,但又怕西逃后势孤力单难以生存,难下决心。11月初,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华北作战方针。经过磋商,认为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东北野战军需经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关,因此"华北不致遭受威胁",而控制平津,支撑华北,牵制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两支部队,使其不能南下,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基于上述判断,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并确保塘沽海口。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调整兵力部署,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除归绥、大同两个孤立地区外,以4个兵团12个军共42个师(旅),连同非正规军共60余万人,部署于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其中,以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共25个师,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线;以傅系的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其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柴沟堡、张北一线。这种部署,反映了蒋介石和傅作义虽然在方针上已统一于暂守平津,但仍各有打算,即战局不利时,蒋、傅两系部队分别向南和向西撤退。
淮海战役的胜利
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如果蒋介石采取撤退方针,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对于尔后渡江作战不利。为此,准备提前调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包围天津、唐山、塘沽,在包围态势下继续休整,以防止国民党军南撤。11月,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鉴于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随时有南撤或西逃的可能。为抓住傅作义集团,将其就地歼灭,实现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方针,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审时度势,采取了以下措施: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攻太原,华北军区第3兵团撤围归绥,以稳定傅作义集团,不使其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利用蒋介石、傅作义对东北野战军入关时间的错误判断,指示新华社、广播电台多发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祝捷庆功、练兵开会及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在沈阳活动的消息,迷惑、麻痹敌人;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首先包围张家口,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绥远的道路,吸引傅作义派兵西援。然后,华北军区第2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出击北平至张家口一线,隔断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以便抓住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为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争取时间;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12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80余万人立即结束休整,夜行晓宿,隐蔽入关,在华北军区主力协同下提前发起平津战役。迅速隔断北平、天津、塘沽、唐山间的联系,切断傅作义集团南逃的道路,以便尔后逐次加以围歼。人民解放军遂行平津战役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12个军、1个铁道纵队和特种兵共80余万人,华北军区7个纵队、1个炮兵旅共13万余人,连同驻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省)、绥远边界地区的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和东北军区所属冀热察、内蒙古、冀东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北岳、冀中、冀南军区等地方部队,总计100万余人。中共中央决定战役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东北,华北参战部队。1949年1月10日,又决定以林彪、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中共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的作战和接管城市等一切工作事宜。
东北野战军进关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隐蔽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地区开进。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率第1、第2、第6纵队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平津战役开始,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对平、津、张守军实行“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原则,华北军区第3兵团突然首先向张家口外围国民党军发起攻击,至12月2日,先后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对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傅作义判断,华北军区部队对张家口的进攻是一次局部行动,决心乘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之际,集中主力首先击破华北军区部队的进攻,然后以逸待劳,迎击东北野战军的攻势。遂令其主力第35军(欠1个师)及第104军第258师分由丰台、怀来乘汽车连夜向张家口驰援;令驻昌平的第104军(欠1个师)移至怀来,驻涿县(今涿州)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交通联系。
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系主力西援的目的已经达成,于12月2日命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率第3、第4、第8纵队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切断怀来、宣化间的联系;命令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率第41军、第48军等部组成的先遣兵团,由蓟县向怀来、南口急进,切断北平、怀来间的联系。该两兵团到达后,协同华北军区第3兵团抓住平张线上的守军与援军,使其既不能西逃,亦不能东撤。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行进途中攻克密云,歼灭国民党军第13军1个师,尔后主力继续南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进至涿鹿以南待机。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后,感到北平受到威胁,急令第35军由张家口星夜东返;令第104军主力及第16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令第94军(欠1个师)及第92、第62军由杨村、崔黄口、芦台地区开往北平,加强防御。12月6日,国民党军第35军乘汽车东撤,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12旅在冀热察军区部队配合下节节阻击,将其滞留于新保安地区。接着,第2兵团主力赶到新保安以东,并于8、9两日打退了第35军及第104军主力的东西夹击,将第35军包围于新保安。9日晚,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前出到怀来、康庄、南口间。进至康庄的国民党军第16军指挥所及2个师,惧怕被歼,掉头向北平撤逃,10日被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所属第41军歼灭于康庄东南地区。国民党军第104军主力发现腹背受到威胁,又得知第16军已经东逃,即放弃接应第35军的计划,由新保安以东地区经怀来向北平撤逃。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各部队立即展开追击和堵击,于11日在怀来县城以南的横岭、白羊城一带将其全部歼灭。与此同时,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宣化,并于7日在沙岭子追歼由宣化向张家口撤逃的傅系第101军第271师,8日完成对张家口的包围。随后,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指挥的北岳军区部队、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骑兵旅和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1师等部攻克张北,歼灭守军一部,孤立了张家口。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主力第1梯队6个军,由喜峰口、冷口越过长城,到达河北省蓟县、玉田、丰润地区。此时,人民解放军虽已切断傅作义集团西逃的道路,但尚未切断其南逃的道路。同时,在淮海战场,人民解放军继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正在围歼黄维兵团又在徐州西南包围了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的3个兵团,并歼灭了企图突围逃跑的孙元良兵团,胜利已成定局。毛泽东在12月11日电示平津前线领导人:主要的是怕傅作义率部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蒋介石、傅作义定下迅速放弃平津向南逃跑的决心,在两星期内的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如对新保安、张家口;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不作战役包围,如对北平、天津等地,以待整个部署完成后,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次序,从容歼灭各点之敌。毛泽东还指示,尤其不可将南口以西诸点都打掉,以免南口以东诸点之敌狂逃。同时,毛泽东又命令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在歼灭黄维兵团后,留下杜聿明集团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命令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铁路线上预作准备,防止傅作义集团沿津浦铁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跑。随后又指示华北军区抽调部队,控制保定、石家庄、沧州一线,准备搜捕由平津溃散南逃之敌。根据上述指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以防止新保安、张家口之敌向东、向西突围为重点,构筑多道阻击阵地,待命攻击;东北野战军主力克服疲劳、寒冷等困难,乘机插入北平、天津和天津、塘沽之间。傅作义发现人民解放军骤然逼近平、津,已陷入欲逃不能、欲守亦难的困境,于是匆忙放弃南口、涿县、卢沟桥、通县及唐山、芦台、廊坊等地,向北平、天津、塘沽收缩兵力。将第62军(欠1个师)、第86军由丰台、芦台开往天津,将第87军由唐山开往塘沽,并将北平和天津、塘沽划为两个防区,实行分区防御。至12月1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指挥第41军、第42军、第48军占领南口、丰台、卢沟桥,从北面和西南面包围了北平;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肖华指挥第40军、第43军、第47军军及华北军区第7纵队占领通县、采育镇、廊坊及黄村(今大兴),从东北面和东南面包围了北平,17日又攻占南苑飞机场。至20日,东北野战军第46军、第45军、第44军占领唐山、军粮城、咸水沽、杨柳青、杨村等地,切断了天津、塘沽间的联系;东北野战军第38、第39、第49军及特种兵部队正由宝坻、汉沽、山海关向平津疾进。至此,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全部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封闭了其西逃和南逃的一切道路,使傅作义集团的“长蛇阵”被切为数段,完成了对其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使其由"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2月21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3、第4、第8纵队共9个旅首先向被困于新保安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当日扫清外围据点。22日晨开始攻城,经10小时激战,全歼傅作义嫡系精锐“王牌”第35军军部和2个师以及保安部队共1.6万人,军长郭景云自杀。
中共中央军委估计到在攻击新保安之后,张家口的国民党军可能向西突围,同时考虑到华北军区第3兵团在兵力上与张家口守军相比不占优势,遂令东北野战军第41军于攻击新保安之前,由南口西进,归华北军区第3兵团指挥,加强对张家口的包围。12月,张家口国民党军果然全力向北突围。华北军区第3兵团指挥所属第1、第2、第6纵队及东北野战军第41军共11个旅(师),在北岳、内蒙古军区部队配合下,冒风雪严寒,展开堵击和追击,当晚解放张家口。至24日晨,将其压缩在张家口以北不足1公里宽、10公里长的山沟内,人马拥挤,混乱不堪。解放军乘胜猛烈攻击,至24日16时,仅以900人的伤亡,将逃跑的国民党军第11兵团部、第105军等部共7个师(旅)5.4万人歼灭于张家口东北西甸子、朝天洼一带,仅第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率少数骑兵逃脱。
战役前的准备
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第41军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天津市有200万人口,东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120公里,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国民党军长期设防,工事坚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指挥第62军(欠1个师)、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3万人,附山炮、野炮、榴弹炮60余门,企图凭恃"大天津堡垒化"的防御体系,进行固守。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集中5个军共22个师,连同特种兵总计34万人,附重炮538门、坦克30辆,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夺取天津。1949年1月2日,各攻击部队进至天津周围,至13日基本肃清了外围据点。在此期间,指挥夺取天津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敦促陈长捷仿效长春的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但陈长捷拒不接受这一解决办法。
东北野战军根据天津国民党军在部署上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坚固、中部兵力和工事均不很强的情况,以及天津地形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决定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发起天津战役。其部署是:以第38、第39军为西集团,从和平门两侧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以第44、第45军为东集团,从民权门两侧由东向西实施主要突击;以第46军附第49军第145师,从前后尖山由南向北实施助攻;以第39、第45军各一部及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警卫团从北面实施佯攻;以第43军第128师为预备队。另以第49军主力位于军粮城,监视塘沽守军。1月,对天津发起总攻,各部队迅速在东西南三面9个地段突破城防,15日晨东西主攻集团于金汤桥会师,将守军分割成数块。尔后采取击弱留强,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战法,经过激烈战斗,至15时攻占这座坚固设防和重点守备的大城市,全歼守军13万余人,俘警备司令官陈长捷,解放天津(参见天津战役)。天津解放后,据守塘沽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部及第87军等部5个师共5万余人1月乘船南逃。东北野战军第49军追歼其后尾3000人,解放塘沽。
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军相继被歼后,驻北平的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第4、第9兵团部及第13、第16、第31、第92、第94、第101军和重建的第35、第104军等部,共8个军25个师,连同特种兵和非正规军总计25万人,完全陷于绝境。天津之战后,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鉴于北平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为保护文化古迹免遭战争破坏和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决定争取通过谈判和平接管,同时命令部队准备在谈判不成时以战斗方式夺取之。
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抗日,并和共产党有过友好往来。虽在内战中执行蒋介石的"戡乱"反共政策,但随着国民党军的不断失败,逐步对蒋介石的统治失去信心。平津战役发起后,北平迅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傅作义于1948年12月15日派代表到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谈判。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表示,希望傅作义集团自动放下武器,人民解放军可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但傅作义认为尚有实力,可再坚持3个月,观望全国形势的变化,以致谈判未获结果。新保安、张家口解放后,傅作义于1949年1月7日派代表偕同民主同盟北平负责人、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到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第二次谈判。林彪、聂荣臻向其指出:北平、天津、塘沽、归绥各点守军应开出城外,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进行改编;并限天津守军于13日前先行开出城外听候改编。但由于傅作义仍持观望态度,也未能达成协议。1月13日,傅作义派与中共素有交往的华北伪"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到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第三次谈判。在14日的谈判中,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向其指出:人民解放军已开始攻击天津,故此次谈判不再包括天津;其他各点守军出城后,应一律解放军化,其驻地一律解放区化。在此期间,淮海战役于1月10日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国民党当局败局已定。
《关于时局的声明》
毛泽东主席在1月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林彪、罗荣桓在1月致函傅作义,敦促其当机立断,接受"八项条件",站到人民方面来,不要再拖延;中共北平地下组织通过民主人士及傅系内部开明人士亦作了有力的促进工作。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以恫吓、暗杀、封官许愿等手段极力阻挠和破坏傅作义的和谈行动;蒋介石还派次子蒋纬国携其亲笔信到北平,要傅作义坚守北平或南撤。在此关键时刻,傅作义终于选择了和平道路,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指示,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与傅作义代表进行多次谈判。1月,与平津前线司令部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31日,驻北平的国民党军撤出城外,进至解放军指定的地点听候改编为人民解放军。1月,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人民热烈欢呼声中开入北平城内进行接管。至此,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创造了将国民党军和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北平方式",成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争取了大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建制部队站到人民方面来,是中共中央战略指导的一大成功。
在平津战役中,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东北局领导两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组织了154万民工和38万辆大车,2万副担架,为人民解放军筑路、修桥、运输物资、转运伤员,并调集了3.1亿斤(1.55亿千克)粮食到前线,有力地保障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