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正禅师塔:这座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塔林所建的第一座塔,建成于1992年,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墓塔;德禅塔和素喜塔:是少林寺刚刚圆寂的禅师素喜之塔,整个塔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石雕上有汽车、火车、飞机甚至还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反映出禅宗的入世说和时代说,代表着禅宗的发展不脱离现实不远离时代;小山和尚塔:旁边这座塔是明代嘉靖皇帝亲自任命的少林寺第24代方丈小山和尚墓塔,嘉靖皇帝先后三次任命小山挂招讨帅印,率领少林武僧去平定倭寇,保障了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为嘉奖少林武僧的功德,皇帝还下令在少林寺山门前竖立了
墓塔,是的少林寺最古老的建筑。
一、千年古刹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的南麓,嵩山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大部分,这座寺庙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之中,因此得名“少林寺”。
少林寺不仅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更是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是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这座千年古刹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三十年后,天竺僧人达摩来到少林寺,开创了汉传佛教中的禅宗一支。从此,少林寺的僧人日益增多,寺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隋末唐初,少林寺武僧因帮助唐太宗李世民有功,受到封赏,少林寺也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在唐代,少林寺不断扩建,规模越来越大。到了唐宋之交,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成为中原屈指可数的大寺之一。
二、最古老的建筑在少林寺的西侧,有一处占地很广的塔林,这里是历代少林寺高僧安息的墓地,保存着从古代至现代的砖石墓塔240余座。
塔林中最古老的墓塔建于唐朝甚至唐朝之前,所以,和寺中建筑相比,这些朴实的墓塔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林寺最古老的建筑。从它们身上,更能窥见这座千年古刹的原貌。
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古塔建筑群。这些墓塔多为砖、石结构和砖石混合结构,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楼阁式塔、印度窣堵坡塔、喇嘛塔等各种形式。它们造型各异,有四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种类繁多,形态丰富,大多带有精美的雕刻。这些塔不仅见证、记录了少林寺的悠久历史,也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宝库。
(1) 陕西西安碑林:有碑石11700多块,荟萃了汉魏及唐代著名书法家的碑石。
(2) 山东曲阜碑林:有碑石2000多块。
(3) 台湾高雄南门碑林:集碑石1000多块。
(4) 四川西马地震碑林:有碑石100余块,记载地震资料。
1、少林寺塔林
塔林,位于河南省 登封县 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少林寺塔林现有232座塔,占地面积l.4万多平方米。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 建筑群。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种类繁多,形态奇妍,这些塔是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塔林现存除一个唐朝的普通塔,一个宋朝普通塔和一个年代不详的普通塔外,其祭的全部都是个人塔。
其中唐“法玩禅师塔”是塔林中最古老的一座砖塔,坐落在塔林西北部,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系方形单层单檐式砖塔,高8米。除塔门、塔刹和塔铭用青石雕成外,通体皆用水磨砖砌造而成,塔门用高浮雕的手法,装饰着飞天、嫔伽等古典图案。
元“照公和尚塔”在塔林中部,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这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背面有石铭一方,铭文为日本国僧人邵元撰文并书丹。
裕公塔,位于塔林中部,塔七层,为一座六角形砖塔。福裕是元代中兴少林寺最有名的方丈。福裕圆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为"晋国公",他是少林寺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国公的僧人。
由于福裕为中兴少林寺立下的大功可以和开山祖师相比,故少林寺僧人在其塔前立"开山祖师"碑一通,以示纪念。照公塔,位于塔林中部,为一座六角形单层密檐砖塔,叠檐五重,造型秀丽。塔后壁嵌有石铭,铭文为当时少林寺首座和尚、日本僧人邵元撰写并书丹。
郭沫若曾题诗曰:“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开花落沤起灭,何缘痛着陈言?”
塔林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既是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宝藏,又是国内外参观旅游者的游览胜地。
2、三银山塔林景区
银山塔林景区位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东部。银山得名于冬季“冰雪层积,色白如银”;又因“麓有石崖,皆成黑色”称为铁壁。合称铁壁银山。唐朝高僧邓隐峰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距今一千三百余年,曾建有华严寺。辽代于山前建有宝岩寺,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该寺被改建为大延圣寺,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148年)重建,钦赐寺名“法华禅寺”。下领七十二庵,为京郊名刹。寺内有僧**骨塔七座。其中,金代密檐式砖塔五座,元代喇嘛塔两座。周围山麓上也建造了许多形制各异的僧塔。现在,寺院已成遗址,但寺内七塔及周围的部分古塔仍保存较好,公元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还保留有说法台、古佛岩、朝阳洞等古迹。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我国的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两汉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
我国劳动人民先后吸收了古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艺术,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如始建于元代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一例,该塔高51米,为通体洁白砖石结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佛塔,又称喇嘛塔。
我国有五大塔林,鬼斧神工,各具特色。
五台山塔林,位于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山腰和西北塔坪里。唐代始建,现存古塔7座,其中4座为唐代墓塔,形制特别,古老质朴,有原形覆钵体塔身、八角形和六角形塔身,宏伟壮观,为我国塔林中首屈一指的塔林。
少林寺塔林,在河南登封嵩山西麓五乳峰下。塔林共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砖石塔2209座,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塔林,塔高度均在15米左右,绝大多数有雕刻和题记,其造型有四角、六角、锥体、瓶体、抛物线形等,风格各异。
灵岩寺塔林,坐落于山东省长清县方山向阳坡上,计有墓塔167座,另有墓碑300多幢,碑文题记极多,达10万余字,为国内罕见。该塔林造型优美,形制多样,其中以唐代慧崇和尚塔为最早建筑,是研究我国佛教历史的珍贵资料。
青铜峡塔林,位于宁夏青铜峡县峡口黄河西岩一个陡峭的山坡上,背山临水,共108座塔。该塔林建筑奇异,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白塔林。
飞龙山白塔林,在云南景洪县大勐龙乡曼飞龙村后的山上,为小乘佛教建筑。该塔林始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塔林由大小9座白塔组成,巍峨参差,耸入云天,为当地一大胜迹。这9座塔均建在高4米的圆形基座上,中为主塔,高达21米,雄伟挺拔。其余8座小塔分列八角,高10米,形似莲花,宛似群星拱月,壮丽奇特。
我国佛塔众多,而咏塔的诗文更多。如“古塔云中影,佛寺夜半钟”、“赞宇弘开壮帝都,碧天空起玉浮图”、“谁建浮图礼大千,灵光遥与白云连”、“望尽人间多少事,身在大干几沧桑”、“点燃八百灯火,指引千帆夜海航”…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古佛塔和诗文构成了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