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资讯

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

时间: 2023-04-11 22:50:21

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

方法:

1、通过观察去了解学生。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若发现异常则应与之进行谈话交流,进行全面的了解,随之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和发展他们的兴趣。

2、通过周记去了解学生。周记可以成为师生间感情交流的纽带,为学生架起“心灵之桥”,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及他们校内外的生活情况。

3、通过课下交流去了解学生。课下交流是增进师生情感,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课下的环境氛围十分轻松,所以利于老师和学生褪去师生的角色意识,使师生的心灵更贴近,更易沟通。

4、通过班委会去了解学生。经常召开班委会,与班委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情况。与班委谈话时,尽量营造和谐轻松的谈话氛围,这样可使他们将了解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解的情况更真实全面。

教师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学生

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当重要。一、首先我认为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三、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通过学校开展的政治学习,我提高了认识。尤其是在师德师风学习中我记下了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感触很多,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当重要。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不少学生因为教师的误解而气愤的不能自已,甚至由此记恨教师,放弃该教师的这门学科的学习。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目前,我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女子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为此,我觉得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我认为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创造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和谐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下实施教育教学目标。老师并不能把学生当作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但时下是有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所以,我认为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人师范的人。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人导致逆反心理产生。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 让我们把尊重和理解学生当成新话题重说,把这种思想意识变为实际行动。从多一句表扬,少一句批评做起,从讲究批评艺术做起,从不体罚学生做起,从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作起,从低下头来与学生交谈做起,让尊重和理解落到实处,让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再成为期待。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首先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师生间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不一定我们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但我们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三、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 既然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形势下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而不狭窄的。过去一度受智育为上的支配,虽然我们一些教师也服务于学生,但只关照成绩较好的学生,热心于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造成被动局面。我提倡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希望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可认为师生间是一种垂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总以为老师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时常注意到了学生的一些想法,尽量让其讲完其看法,然后我也讲讲我的看法,不同之处我们再现场调研、论证,这样可激发学生的一些亲想法和看法。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思维也有启发意义。

班主任应该怎样了解学生

要做一为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那么,班主任又该如何去了解学生呢?

首先,班主任了解学生的重要兴是不容忽视的,这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班主任要经常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班上学生的全面情况,本着对全班学生的全面负责的精神,对自己班级这些生气蓬勃、不断发展变化又各具特点的青少年,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能从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育和管理。了解、研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对付“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是为了抓学生的“把柄”或求得班上“平安无事”。当然,班主任真正全面、深入了解班级和每个学生是不容易的,即使天天与学生“滚爬”在一起,如果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或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没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修养和机智,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更谈不上理解和科学地研究学生。而且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不了解学生,就会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

班主任了解学生基本要求有:

1.全面。是指
①了解、班主任不但要了解、研究学生骨干,也要了解、研究各种类型、各种特点的学生。尽管对他们的了解、研究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力求全面。
②应包括学生情况的各个方面,即依照教育目标,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如在德育方面,就要了解、分析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的观念、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
③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研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的情况,还要了解、研究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等等方面的情况。

2、经常。指对学生的了解要具有连贯性,不仅要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更要了解、研究学生最近的表现。

3、 及时。
“及时”包括对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对于一个班级或某一学生,对于各个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问题都应如此。亦即先要及时发现并抓住出现的一些苗头、征兆,然后加以引导,这样可以防微杜渐,可以创造或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


当然,班主任了解学生也是有些方法的。有的班主任真是掌握了好的了解方法,所以在管理班级工作中做到了游刃有余。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的,我上初中时的一个班主任在我们开学时,就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即让我们每个人给自己新班主任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优缺点,爱好,自己近期的目标等还附加心目中新班主任的样子。同学们觉得这个老师很特别,觉得以前的班主任来就是说班规的事,但这个班主任却要我们写信。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写了那封信。第二天上课时,班主任就对我们说,同学们都写的非常好,他相信可以与我们愉快的相处。结果不出所料,班主任成为了我们心中最喜爱的老师。

老师通过让同学们写信的方式,对自己刚接触的这些孩子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主任了解学生还有其他方式:

1、书面资料分析法。 入学登记表、作业、日记、答卷、笔记、班级日志、体检表、成绩通知单以及记载学生情况的各种表格,都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重要书面材料。

2、观察法 。 观察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班主任上课和听课,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口头表达能力、听课注意力,还可以弄清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对待分数及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态度。课外活动是观察发现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了解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好、特长、友谊、情感等,可以发现一些在校内、在课堂上难以发现的东西。比如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显得很拘谨,在另外场合却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在老师身边不露锋芒,离开老师却能表现出十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3、谈话法。 运用谈话法了解研究学生,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巧妙而有说服力的与学生交谈,只有善于与学生谈话,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谈话法往往和观察法结合使用,以便更主动更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情况,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追求,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一般都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普遍谈话。

4、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借助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了解。班主任可把调查内容列成问题或编成表格,分发给学生,限时填写,由此获得有关资料。

总之,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程,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选择合理、适时的了解方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否则就会导致与学生关系的紧张、淡化,最终将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更谈不上教育好学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