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三.教师职业道德: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
3、职业: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四.教育法规:依法执教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对教学过程究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这一问题,研究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形成诸如“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六要素”、“七要素”等观点,其中以“三要素说”和“七要素说”较具代表性: (一)“三要素”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由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其关系式如下页图。 这种观点流传很广,影响深远。如南斯拉夫的弗·鲍良克在其所著《教学论》中就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它被称为教学论的三角形,无论失去其中的那一个,都 不成其为教学。”日本的长谷川荣在《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中写道:“一般认为教学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教师、儿童和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称之为‘教学论三角形’。这里值得注目的是,第一,学习者是儿童。教学是为了儿童的学习而展开的。第二,从学习的依据说,学习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学习的本题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第三,协助和促进儿童凭借教材进行学习的是教师。”前苏联的达尼洛夫在其主编的《中学教学论》中也承认:“教学过程确实具有三个要素——教师、教材(知识)和学生——相互作用的特点。”我国的刘克兰在其编著的《教学论》中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过程,这种师生的共同活动过程又以教材为中介。因而,教学过程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教材。” (二)“七要素”说 这种观点是从“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说、“五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说、“六要素”(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课程、教法、教学环境)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我国学者李秉德在《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强调,“用自己的眼睛看我们的教学现象,并且用我们自己的头脑来对之进行分析”,认为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等七个要素组成的。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方法而实现的;课程受制于教学目的;方法受制于课程;教学环境受制于外部条件;反馈是师生双方围绕着课程和方法而表现出来的;教师则是其他各种要素的中介,它们大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上述教学活动七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示意图表示: 以上两种观点反映出在教学过程基本要素问题探讨中的两种思路:一是追求简约,即将可列举出的因素一再削减直至最少,使不能再削减,“三要素”即是这种思路的结果;二是追求完全,即将可列举出的因素连续增加直至最多,使无有遗漏,“七要素”即是这种思路的结果。应该说,这两种观点对帮助我们深入认识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认为,进一步区分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是有必要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应该具备如下特点:(1)构成性。即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必要因素,不可或缺,缺一则不能成其为教学过程;(2)包容性。即所构成的教学过程具有高度概括性,能包容所有的教学过程;(3)基本性。即构成要素本身是单一的,不能再进行划分的。据此条件,我们可以确定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的影响要素应该具备如下特点:(1)影响性。即确实对教学过程有直接影响,是保障教学过程充分展开的充分条件;(2)联系性。即教学过程的影响要素与构成要素有密切联系,有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构成要素的延伸或派生;(3)动态性。即不同水平的教学,其过程的影响因素的水平不同;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发展新的影响因素。据此条件,我们可以确定的教学过程影响因素有: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环境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三要素”说只确定了构成要素而忽略了影响要素,虽则简约,但有失丰满;“七要素”说将两种要素并举,虽则相对完全,但缺乏层次区别。如将两说参酌变通、互补求优,或可减少缺憾、成一新说?在这里,我们尝试提出“三(三)构成(影响)”要素说,即认为教学过程系由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影响要素整合而成,构成要素是“骨架”,影响要素是“血肉”,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能力、综合素养(新增)。
教育学:分学段、分学科命题,根据教学需要和招聘条件,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结构,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养成,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等。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教师职业能力: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教师资格考试章节知识点归纳,祝你轻松取证。
移动端题库:/tiku/jszg/?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
PC端题库:/tiku/jszg/?utm_campaign=baiduhehuoren
教学设计理念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基本前提。科学的教学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表现。
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措施符合教学规律。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是教学摆脱险隘的经验主义,进而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1Hy77wVmf6MWJf8B09uEfQ
?pwd=29bm 提取码: 29bm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