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混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比边界摩擦时要小得多。
在润滑剂不够或运动的开始会出现混合摩擦,这时摩擦面部分地区会直接接触。混合摩擦造成的磨损比固体摩擦要小,在长时间运行的状态下应该避免混合摩擦,但往往在技术工程中混合摩擦被容忍。
摩擦有许多分类法。
1.按摩擦副运动状态分类 (1)静摩擦 一个物体沿着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随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变化而变化。当外力克服了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才开始宏观运动。
(2)动摩擦 一个物体沿着一个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动摩擦。这时,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切向力叫做动摩擦力。
2.按摩擦副接触形式分类 (1)滑动摩擦 接触表面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滚动摩擦 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3.按摩擦副表面润滑状态分类 (1)干摩擦 指既无润滑又无湿气的摩擦。
(2)流体摩擦 即流体润滑条件下的摩擦。这时两表面完全被液体油膜隔开,摩擦表现为由粘性液体引起。
(3)边界摩擦 指摩擦表面有一层极薄的润滑膜存在时的摩擦。这时,摩擦不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而是取决于接触面和润滑剂的特性。
(4)混合摩擦 属于过渡状态的摩擦,包括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半干摩擦是指同时有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半流体摩擦是指同时有流体摩擦和干摩擦的情况。
现代机器设备中的一些摩擦副的工作条件是复杂的,例如处于高速、高温或低温、真空等苛刻环境条件下工作,其摩擦、磨损情况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此外,还可将两个相互接触的界面之间发生的摩擦称为外摩擦,例如轴颈与轴瓦之间没有任何润滑剂的摩擦等。同一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发生的摩擦称为内摩擦,例如各种流体(包栝气体、液体)分子间的摩擦、润滑油膜分子间的摩擦—般来说,内摩擦概念只适用于流体,主要是指液体。
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分为4类。
(1)干摩擦:两接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介质存在时的摩擦。
(2)流体摩擦:两接触表面被一层连续不断的流体润滑膜完全隔开时的摩擦。
(3)边界摩擦:两接触表面上有一层极薄的边界膜(吸附膜或反应膜)存在时的摩擦。
(4)混合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流体摩擦、有序分子膜、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混合状态时的摩擦。混合摩擦一般是以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的形式出现:
1)半干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摩擦的混合摩擦。
2)半流体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边界摩擦、薄膜润滑和流体润滑的混合摩擦。
扩展资料:
其他摩擦分类法:
1、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
(1)滑动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相对滑动时的摩擦。
(2)滚动摩擦:两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
2、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1)静摩擦:两接触表面存在微观弹性位移(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2)动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3、按摩擦是否发生在同一物体分类
(1)内摩擦:同一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发生的摩擦。
(2)外摩擦: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间发生的摩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擦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